長沙市人民政府辦公室印發《關于促進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的通知
長政辦發〔2025〕3 號
湖南湘江新區管委會,各區縣(市)人民政府,市直機關各單位:
《關于促進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已經市人民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遵照執行。
長沙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2025年2月22日
(此件主動公開)
關于促進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
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是優質中小企業的代表,是推進新型工業化、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力量。為落實《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促進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的通知》(國辦發〔2024〕43號)文件精神,鼓勵支持我市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發展,制定本措施。
一、建立梯度培育體系。構建“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專精特新‘小巨人’后備企業—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的梯度培育體系。圍繞重點產業集群和產業鏈,梳理出一批創新能力強、賽道前景好、市場競爭優勢顯著的優質中小企業,分層動態建立企業培育體系,實施精準培育。推動科技型中小企業培育為高新技術企業,加快實現升規納統。對首次認定的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每家給予一次性50萬元獎勵。(責任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各區縣市人民政府、園區管委會)
二、精準支持科技創新。支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自籌建設或者與高校院所、醫療機構等聯合共建技術創新中心。支持認定為高新技術企業的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與國家級創新平臺及高校院所組建新型研發機構。支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開展行業關鍵技術攻關和關鍵產品研發,鼓勵企業牽頭組建創新聯合體,承擔市級科技重大專項以及“揭榜掛帥”項目。鼓勵專精特新中小企業依托長沙市科技創新綜合信息平臺發布技術需求清單;組織高校院所與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開展產學研合作對接,支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主動吸納承接高校院所科技成果,鼓勵開展技術轉讓、技術開發、技術許可。指導支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開展標準創新型企業培育評價,對參與制定國際、國家和市級地方標準的企業,按規定給予一次性獎勵。為企業開展質量診斷服務,指導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導入先進質量管理模式,支持企業積極爭創政府質量獎。(責任單位:市科技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市場監管局)
三、強化知識產權保護。將更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列入知識產權優勢企業培育對象。依托國家專利導航綜合服務平臺,推進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深度參與高校院所存量專利盤活工作。對符合條件的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提供快速預審、快速確權和快速維權的知識產權綜合服務。引導專業機構加強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知識產權培訓。(責任單位:市知識產權局)
四、支持重點項目建設。支持專精特新“小巨人”后備企業深耕專業細分賽道,提升創新能力和競爭力;重點圍繞打造新動能、攻堅新技術、開發新產品和強化產業鏈配套能力,依規定每年遴選一批重點項目,結合企業主營業務、研發創新、知識產權、數字化水平等綜合指標,按照每家企業每年最高不超過30萬元的標準給予補助。建立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項目建設儲備機制,實施動態管理,加強綜合服務,積極支持符合要求的企業申報中央、省級資金項目。(責任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財政局)
五、強化融資支持。發揮長沙市小微企業信貸風險補償基金、長沙市中小企業轉貸引導基金作用,推動銀行業金融機構面向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開發特色產品,提供應急轉貸資金支持。強化供應鏈金融服務,探索搭建綜合服務平臺。建設政府引導基金與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投資對接機制。依規定遴選符合條件的專精特新重點企業列入上市培育對象;做實北京證券交易所、全國股轉系統長沙服務基地,健全戰略合作機制,提升服務質效。聚焦重點產業鏈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融資需求,開展投融資路演活動。(責任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委金融辦、市財政局)
六、強化人才服務。實施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就業創業揚帆計劃,將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納入重點企業用工保障范圍。建設市域產教聯合體,加強校企對接,開展專場招聘活動。探索推動具備條件的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開展高級職稱自主評定,賦予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高層次人才舉薦權。在企業員工職稱評定中,不將論文作為硬性要求,支持將新產品研發等工作績效作為評價的重要參考,對高端人才探索以業績陳述代替論文答辯。大力支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吸引集聚高端人才,推薦符合條件的企業和人才申報市級“兩大重點人才工程”、省級“芙蓉計劃”、國家重點人才計劃等人才項目,辦理高層次人才分類認定,在人才落戶、住房、子女教育和“長沙市卓越工程師”等享受政府津貼專家選拔中予以支持。加大人才平臺建設力度。支持符合條件的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建設院士工作站、專家工作站,分別給予每家企業100萬元、60萬元經費支持。支持符合條件的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建設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博士后創新創業實踐基地,分別給予每家企業100萬元、60萬元經費支持。專項支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舉辦符合長沙產業發展方向和人才需求的學術會議、專業論壇。(責任單位:市委人才辦、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科協)
七、支持市場開拓。促進大中小企業融通創新,分行業梳理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產業鏈分布和協作清單,以集群和產業鏈為單位,精準推動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與大企業開展市場、技術、人才對接。推動省、市國有企業開放創新資源和應用場景,與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加強供需對接。對接國家中小企業國際合作協會、市級“走出去”聯盟、公共信息服務平臺等服務資源,組織開展專項培訓,推動重點行業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抱團“出?!?、鏈式“出海”。支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參加境外展會,利用海外知名搜索引擎、社交媒體、電商平臺開展線上推廣營銷,開展管理體系認證、境外產品認證、境外專利申請和境外商標注冊,按規定給予資金支持。(責任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商務局)
八、推進數字化發展。深入推進智賦萬企行動,支持中小企業上云、上平臺。推進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城市試點工作。分行業推進中小企業數字化改造,對納入試點的中小企業開展數字化改造給予補貼,按照每家企業不高于數字化改造采購總額30%的比例給予補助,其中每家企業補助金額最高不超過30萬元。在使用中央財政資金按上述標準給予補助的基礎上,市級財政根據實際情況給予配套支持,每家企業補助金額最高不超過30萬元。打造一批數字化轉型標桿,建設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公共服務平臺,引導服務商研發推廣“小快輕準”數字化產品和解決方案。支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建設智能制造工廠、打造應用場景。(責任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
九、促進綠色化發展。支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開展節能診斷、節能技術改造和建設工業綠色微電網。優先支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建設綠色工廠,創建綠色供應鏈管理企業。鼓勵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節約集約用地,在符合國土空間規劃、不改變用途和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對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通過廠房加層、廠區改造、內部用地整理等方式提高工業用地(不含工業地產)利用率和容積率的,不再增收土地價款。(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自然資源規劃局)
十、優化企業服務。落實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分層培育政策和服務措施,集成服務資源,提供精準服務。建立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政府服務專員制度。鏈接全國中小企業服務一張網,建立線上線下一體化中小企業服務平臺,開設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服務專區,建立政策推送直達系統,完善困難問題幫扶分辦系統。依托平臺功能征集企業需求,開展融資服務、優才招聘、知識產權、企業管理、市場開拓等服務活動,對服務成效突出的企業服務機構按照每家機構最高不超過20萬元的標準給予補助。(責任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各區縣市人民政府、園區管委會)
本文件自2025年3月1日起施行,有效期3年,由市工業和信息化局負責具體解釋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