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化縣某公司3座市值20萬元的耐火磚窯爐,在當地原村干部李某的威逼下,被迫以很低的價格轉讓給某私企老板。這起典型的強買強賣行為近日被嚴肅查處。這是婁底市最近通報的9起損害營商環境的典型案例之一。在這9起案例中,有17名黨員干部分別受到黨紀政紀處分。
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是穩住經濟基本盤、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和發展內生動力的關鍵之舉。區域之間的競爭,已由過去的拼資源、論區位、比政策,“切換”到營商環境的比拼。哪個地方的營商環境好,資金、項目、人才就往哪個地方匯聚。當前我國發展面臨復雜嚴峻的國內外環境,加快推進相關領域改革,優化營商環境尤為重要和緊迫。
加快發展,時不我待;提升環境,責無旁貸。4月底,我省召開優化營商環境推進會,對優化營商環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會議提出必須做到“十個堅決”,其中包括堅決抬高營商環境坐標,對照世界銀行營商環境評價指標和國家指標,逐項分析、逐項改進、持續提升;堅決推動降本減負增效,持續開展金融“暖春行動”,推動中小微企業“三增一降”,為企業紓困解難;堅決破除市場隱形壁壘,嚴格做到公平準入,嚴格開展公平競爭審查等。
“好的營商環境就像陽光、水和空氣,須臾不能缺少。”客觀來說,營商環境對于經濟發展至關重要,已經成為了共識。而關鍵之處在于把共識落實在自覺行動上、貫穿在工作中,而不是口頭表態“堅決執行”,落實起來敷衍了事,操作起來“內外有別”。各地黨委、政府既是改革發展的主體,也是市場環境中除弊去污的主責方。從這個意義來說,優化營商環境就是自我革命,是“刀刃向內”,需要黨政部門、廣大黨員干部轉作風,對營商環境領域的沉疴痼疾敢于亮劍。正如省委書記張慶偉強調的那樣,必須用鋼牙啃硬骨頭,用猛藥來治疴。
婁底市的難能可貴之處在于,既重提目標,更重抓落實;既重明職責,也重究失責。為切實學習北、上、廣、深等營商環境標桿城市的好經驗好做法,推動行政許可服務事項全面“減材料、減環節、減時間、減費用”,該市市委主要領導經常深入企業調研、組織企業負責人座談,當面聽取意見,當場交辦問題;組織開展優化營商環境工作好差評,查處典型案例,主動揭短亮丑,定期通報情況……真正體現了抓鐵有痕、踏石留印的務實作風,體現了立行立改、真抓實改的堅決態度。
高品質營商環境是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基石。我們相信,在優化營商環境工作中,各地只要能夠真正做到高標準、嚴要求、重落實,真刀真槍優化營商環境,就一定能讓企業擁有滿滿的獲得感,從而心無旁騖,勇毅前行,在多重壓力之下創造出優異成績。
(文/朱永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