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安化黑茶在茶葉市場掀起一股“黑旋風”。中國茶業流通協會發布的2019中國茶葉行業調查結果中,安化排名2019中國茶業百強縣第一,連續10年躋身中國茶業百強縣前10強。安化黑茶先后被評為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國馳名商標等,品牌估價達32.99億元。
10月28日,我們走進安化黑茶小鎮一探究竟。
從歷史深處走來
“茶市斯為最,人煙兩岸稠”。清光緒年間,安化黃沙坪是茶馬古道的重要驛站,也是萬里茶路的南方起點,聚集了大大小小50余家茶行,相關從業人員達4萬多人。而今,老街的盡頭是2015年建成的中國黑茶博物館,秉厚重歷史,傳百年茶韻。
近10多年來,安化黑茶基地建設、龍頭企業建設、市場建設、文化建設“四措并舉”,聲名鵲起,由市場主體運作的黑茶小鎮應運而生。2017年9月,安化縣政府引入戰略投資商,計劃5年時間投入百億元資金,做好“茶旅融合、產城融合、一二三產業融合”,打造全國唯一的黑茶特色小鎮。
“黑茶小鎮的范圍是‘一江四區,十里畫廊’,涵蓋株溪口電站至東坪電站之間的資江水域及兩岸茶酉村、泥埠橋村、槎溪村等8個行政村,規劃面積20.52平方公里?!卑不诓栊℃傢椖拷ㄔO指揮部副指揮長楊海彪說,黑茶小鎮按功能定位,在資江兩岸分為健康養生、創新融合、歷史文化和商業服務4大區域。
在歷史文化區域,與中國黑茶博物館隔江而望的中茶湖南安化第一茶廠有限公司,起源于1902年安化酉州興隆茂茶行。在茶香裊裊的廠里,3棟榫卯相連的松木茶倉引人注目,總建筑面積達3192平方米。木倉百余年來從未停止過投茶、藏茶,其獨特的溫濕環境富集了豐富而優質的微生物菌群,使生產出來的黑茶“陳醇濃釅、木倉菌香”。
此外,1950年原蘇聯專家設計修建的鋸齒形車間,歷經近70年保存完好,成為獨特景觀。公司總經理王偉說:“這些老廠房將打造成為黑茶文化博物館,專供游客參觀、展覽和體驗制茶工藝,實現茶旅融合發展。”
傳承創新向未來
以創新融合為特色的萬隆片區,是黑茶小鎮的核心區域。走進湖南省高馬山農業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工人們正在生產“龍鳳配”巧克力型黑茶,改變了以前黑茶“傻大粗”形象,方便消費者攜帶和飲用。
高馬山農業公司每年生產加工黑毛茶400噸,是安化黑茶最大的黑毛茶加工企業之一。公司董事長黃慶祖的家在安化縣田莊鄉高馬二溪村。2017年,黑茶小鎮項目啟動后,該公司從逼仄的高馬山山溝里搬到了這里,投資6000多萬元建起了標準化廠房。工廠的遷建,使黃慶祖這個制茶匠人有了大顯身手之地。
黃慶祖一直在琢磨,怎樣改良黑毛茶生產工藝。在專家的指導下,他多次試驗,去年終獲成功。通過攤涼隔空散熱、加長殺青機滾筒、四步揉捻和干燥脫水的方法,使新茶在一次發酵中就變成了緊壓所需的毛茶,減少了傳統的初發酵,省卻了行業流行的后發酵,節省了生產時間。黃慶祖當場泡茶對比,新茶較之以原工藝生產的兩年陳茶,湯色更清澈透亮、香氣更濃郁撲鼻,口感也更好。
黃慶祖的兒子黃艷松大學畢業后跟父親學制茶之余,開辟新的營銷推廣方式。他創建了一個抖音賬號,發布一些采茶、揉茶視頻,目前賬號粉絲已超過4000人。
黑茶小鎮現有黑茶加工企業22家,依托科技創新不斷延伸黑茶產業鏈。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華萊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投資5000萬元,建設的黑茶質量檢驗檢測中心今年7月投入使用,82名專業研發人員自主開展黑茶產品研發和黑茶生產全過程質量檢測控制。
目前,安化黑茶小鎮的萬隆產業園、黑茶文化廣場和濱江景觀帶等7個子項目已建成,完成投資26億元。今年7月,黑茶小鎮獲評我省首批農業特色小鎮。楊海彪介紹,到2022年,黑茶小鎮將吸納就業人員3萬人以上,年產黑茶10萬噸、接待游客1000萬人次、綜合產值200億元以上。
(文/楊軍 劉剛貴 劉翼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