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有道幾何題,問一塊矩形鋼板,要切成圓形、扇形、菱形等幾個不同形狀的零件,怎么切最節省材料?從事裝備制造行業的朋友們可能天天要面臨解決這個難題。
這次的解題者是楊輝,他觸類旁通揭示一個裝備制造行業系統降本增效的項目。
今天舉行的2024“數據要素×”大賽湖南分賽頒獎儀式上,為了讓更多人了解“數據要素×”大賽,展示大賽的成果,現場邀請中科云谷副總經理楊輝和芒果數智產品經理謝亮演示項目。
算出“最優解”數據是基礎
以前上述幾何題可以在紙上畫圖計算,后來在電腦上計算?,F在,使用“業財融合助力離散型制造業極致降本”這個項目,實現數據90%以上自動采集、傳輸,工程師在無感的狀態下,系統已經給出最優方案,并且執行完畢。節省材料的效果,綜合體現在整個工廠的成本節約中。
“切割不良品率降低18%,套排效率提升30%……”項目負責人楊輝介紹。
切割鋼板材料只是裝備制造產業中的一道工序。以一個工廠為例,研發、財務管理、銷售等等都需要降本增效。企業可能同時在全球不同國家都有工廠,如何更好地管理,協同降本增效也是需要解決的問題。
楊輝介紹,以上各種情況項目都考慮到了,并就此可應用于工程機械行業多品少批量與需要強波動導致精確管控成本等多個場景。僅拿研發一項來講,研發周期下降21%,產品研發成本降低10%。
從楊輝的介紹來看,可以把“數據要素×”理解為在各種復雜計算求“最優解”的過程中,須以數據為最基礎、最重要的元素,否則就像計算題沒有數字一樣尷尬。同時,數據來源于千行百業,計算千行百業的數據,為行業發展提供“最優解”,就是“數據要素”賦能千行百業。
實現“數字化”萬物“皆可算”
再看文旅行業“數據要素融合‘文物數字化工程’,打造 ‘AIGC 衍生 IP 孵化’全鏈路生態”項目,看上去沒有數據和計算的領域,如何實現“數據要素”賦能?
這個項目通過文物數字化,應用貫穿至考古、研究、保護、管理、傳播、創意產品、數據流通等全鏈條,讓文物真正活起來。其中最重要的一個現場為文物數據采集,簡單來說就像數碼相機拍照,只是拍文物需要更多維的照片呈現。
于是,該項目團隊針對當前文物數字化采集規模受限,以及重建精度與效率不高等問題,開展快速3D數字采集與重建技術研究。通過技術加持,建立快速、高效、高精度的文物三維數字化采集與重建技術體系,奠定文物數字化保護與利用基礎。
“對一件文物‘拍照’,十來分鐘就可以獲得300張以上,可提取維度包括釉色、器型、紋樣等,AI分析10秒即可出結果。自研基于純視覺的‘文物神經核表面重建算法’實現了對文物表面微觀細節的精確重建。”謝亮說。
目前,該系統已經開始規模運用。我們熟悉的國產游戲《黑神話:悟空》所有文物、古建均來自該團隊掃描采集。團隊與多家博物館合作,將建設全世界最亮眼的數字文博大平臺。
賽場到市場數據還有大用場
省數據局相關處室負責人介紹,“數據要素融合‘文物數字化工程’,打造 ‘AIGC 衍生 IP 孵化’全鏈路生態”項目形成數據賦能文博的全鏈路探索,具有示范性價值。他和“以浯溪摩崖為標桿,打造中國摩崖石刻數據應用一體化解決方案”兩個文旅領域一等獎項目,都是我省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湖南推進文化和科技融合發展的重要講話和指示精神的具體行動。
像以上案例一樣,此次獲獎的有108個。來自工業制造、現代農業、商貿流通、交通運輸、金融服務、科技創新、文化旅游、醫療健康、應急管理、氣象服務、城市治理、綠色低碳等12個領域。大賽共吸引了來自全省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和重點企業在內的898家團隊報名,平均一個團隊一個案例,也就匯聚了近900個案例。
此外,頒獎現場還發布了我省首批50個“數據要素×”典型案例。他們來自分兩批征集到的382個應用場景案例。如此算來,頒獎現場共有近1400個案例支撐,可以說兩個展示案例的背后,展現了一幅“數據要素”賦能千行百業全景圖。
“秉承‘以賽促研、以賽促用’的辦賽理念,將發揮大賽的示范效應,在全省范圍內打造一批示范性強、顯示度高、帶動性廣的典型應用場景和創新應用,推動數據要素與千行百業的深度融合。”省數據局有關處室負責人介紹,將加大項目單位扶持力度,挖掘數據要素各領域場景潛力,推動符合條件的項目,到省內重點招商引資機構和園區轉化落地;大力推進大賽各項成果產業合作對接,促進數據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的交流合作,真正讓數據“供得出、流得動、用得好、保安全”,打通從賽場到市場的鏈路,構建開放共贏的數據生態體系。
(文/賀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