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廢1臺收割機,補貼了1萬多,加上購置補貼4萬多,原價15萬頂配的新機子,10萬就拿下了。”9月22日,長沙市望城區橋驛鎮村民楊子亞開著新買的收割機在田地里馳騁。
自農機報廢更新政策實施以來,湖南農機市場火爆。記者獲悉,截至10月16日,全省已報廢農業機械3170臺,實施補貼資金2745萬元;實施農機購置補貼5.86億元,補貼機具15.73萬臺,帶動農業機械銷售22.75億元。
“想了一年的機器,終于買了”
長沙靜發農機專業合作社,即將投入使用的烘干機。
楊子亞是長沙北山生態農業有限公司負責人,經營著400畝田,之前的收割機小毛病不斷,而且駕駛位設置不夠人性化,讓他吃了不少苦頭。“舊機子沒駕駛艙,我身高不高,只能站著,一天下來,兩條腿都是淤青。”楊子亞說。
2023年,楊子亞有了換新機的想法,但價格讓他糾結不已。今年9月,他了解到農機報廢更新政策,次日算好賬,就聯系農機經銷商訂購了機器。新收割機不但有駕駛室,還帶空調。機器到家第三天,楊子亞就開著它,痛痛快快收了24畝地。
本輪湖南農機報廢更新政策,擴大了補貼范圍,新增6類機具,農戶家里的老舊烘干機、旋耕機也能換代升級。
在長沙靜發農機專業合作社,6臺烘干機已經工作了11年。今年9月,在新政策支持下,負責人余支良終于換上了新機器。他給記者算了一筆賬:同樣是烘好一倉谷,舊機器只能燒油,光燃料費用就是2000元,新機器燒顆粒燃料,只需500元。新烘干機不但更環保,也給農民帶來了實惠。“以后村民租我的機子烘谷,價格能便宜一半。”余支良說。
“四五年沒見過這么好的行情”
漢壽明宇農業機械維修服務有限公司,等待拆除的農機。
走進漢壽明宇農業機械維修服務有限公司,密密麻麻的報廢農機停滿了前坪,負責人戴忠成告訴記者,新政策實施以來,報廢農機從原本的100多臺增加到200多臺。“每天都在拆,原本2個拆檢人員,加到了4個人。”戴忠成說。
在望城區廢舊農機定點報廢中心,負責人劉協華開啟了“667”工作模式,每天早上6點出門,去農戶家收機器,忙到下午6點才能喘口氣,這樣的狀態從9月起持續至今。為了滿足暴增的訂單,劉協華組織了5個拆機隊,分頭行動,“但就算這樣拆,院子里還有30多臺機器在等。”他說。
“真金白銀”的補貼優惠,助力農機換代。
“已經四五年沒見過這么好的行情了,很多農戶都有旋耕機、烘干機,之前沒補貼,現在有補貼,產品一下就賣爆了。” 長沙河東農業機械有限公司總經理劉展告訴記者,上半年,公司農機銷售額只有幾百萬元,新政策實施后,新增銷售額迅速超過了千萬元。面對火爆的銷量,劉展難掩笑容,“今年銷售額應該能破2000萬”。
(文/楊帆 喻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