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返鄉后,出現新冠感染癥狀怎么辦”“家有未‘陽’老人,怎么保護好他們”……新冠病毒感染調整為“乙類乙管”后的首個春節,隨著近期走親訪友、婚宴、集市等活動增多,農村地區的疫情防控牽動著各方關注的目光。
返鄉過年,是在“最冷時回到最暖的地方”。在闔家團圓的喜慶時分,協力鞏固好家鄉的“免疫系統”,是每個人的心愿和職責??梢钥吹剑瑥母鞯貫檗r村特殊群體發放“愛心健康包”,到縣城醫療資源向薄弱鄉鎮和社區傾斜,再到流動宣傳車、大喇叭把防控科普送至田間地頭……高科技與土辦法“各顯神通”,讓人們領略了什么叫“老百姓有大智慧”,讀懂了什么叫“辦法總比困難多”。也正是這種“緊張而不慌張、正視而不忽視”的沉著之態,鋪就了眼下溫暖的回家之路,升溫著期盼已久的“年味”和“煙火氣”。
抗疫沒有“神話”,但謹慎總會創造奇跡。疫情斷斷續續、反反復復三年多后,經歷了“疫苗接種”“場所碼查驗”“核酸檢測”等防控手段,不少群眾開始有了一點“淡定”:“都是熟人,不用戴口罩”“走出地鐵站,口罩戴一半”。也正是這份僥幸倦怠,為此前零星散發的疫情開了方便之門。好在經歷了2022年年末的新冠感染高峰后,人民群眾的抗疫心態迎來了重大轉變。走進如今的縣城和農村,“出門戴口罩、進門噴酒精”成了不少人的“必備功課”。這些可喜的變化,讓我們看到了疫情防控中的個人力量,也為我們過好兔年春節注入了強大信心。
春節期間會不會出現第二波疫情感染高峰?眼下,網上不少人或預測,或擔憂。病毒狡猾多變,我們誰也說不準它“會不會反撲”“什么時候可能反撲”。唯一可以確定的是:把困難想得足一些、準備做得實一些、服務做得優一些,每段歸鄉旅程才更平安順遂。近段時間以來,不少醫療行業專家、學者做客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直播間,在線分享防疫妙招,可謂是應時又應景。我們期待類似的權威科普不斷涌現,驅散人們內心的疑慮;我們也樂見兩會上代表委員們“補齊農村疫情防控短板”的建議扎實落地,讓農村每個角落都充盈著歡樂祥和。
“陽和啟蟄,品物皆春?!贝汗澋摹按髴颉奔磳ⅰ吧涎荨?,但新冠病毒感染還未完全畫上“休止符”。要讓思鄉之情得償所愿,娛樂需求盡情釋放,還需努力再努力、小心再小心。
?。ㄎ?曹茜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