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7日,為期40天的2023年春運正式開啟。據初步分析研判,春運期間我國客流總量約為20.95億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長99.5%,恢復到2019年同期(29.8億人次)的70.3%;具體到湖南而言,春運期間全省客運量將達4580萬人次,同比大增24.93%。煙火氣回歸,年味漸濃,人們用腳步回應著“有錢沒錢,回家過年”這一樸素心愿。
當然,在眼下全國部分地方疫情流行高峰期與春運、春節假期部分重合的情況下,社會面還存在著一些不同的“聲音”。比如,前幾天某地在一份未公開的材料中倡導大家在疫情高流行期“非必要不返鄉”,結果招致絕大多數網友批評。事后當地解釋稱:該縣在外人員現在可以回鄉,沒有任何阻礙;“我們歡迎他們回鄉,現在也有不少人回來了”。
現實而言,疫情防控形勢已發生重大變化,“回家過年”已不再存在障礙。但究竟是選擇回家還是愿意留下,其實每個人心里還得有“一桿秤”。
1月8日起,我國對新冠病毒感染正式實施“乙類乙管”,工作重心從“防感染”轉到“保健康、防重癥”。1月8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第十版防控方案有關情況。在回答記者關于春節假期的提問時,相關負責人提出了幾則倡導:倡導群眾避免去疫情高流行地區探親、旅游,倡導疫情高流行地區的群眾減少出行,老年人以及有嚴重基礎疾病的人,應該盡量避免出行;倡導盡量不要舉辦大規模的家庭聚集性活動,減少親朋聚餐聚會的規模、人數,縮短聚會時間,加強自我防護……此外,發布會還透露,各地應根據當地疫情形勢和實際情況,及時發布疫情預警信息和出行安全提示,指導群眾合理地安排出行計劃。
不論是管理部門的權威發布還是地方政府的善意提醒,出發點都是為了確保廣大群眾度過一個健康平安祥和的春節。退一步說,人們哪怕“歸心似箭”,也要及時關注國家和當地春節期間的疫情防控要求,自覺當好自身健康“第一責任人”。
今年春節,是新冠病毒感染實行“乙類乙管”后的第一個春節,對每個人而言都意味著一次全新的考驗。春節期間人員流動大、聚集性活動多,特別是室內活動增多,客觀上存在著加大疫情傳播的風險。回家或者留下,每個人都應該好好計劃一下。為了“健康過大年”,不妨多點科學的謀劃。
(文/周澤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