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繡非遺代表性傳承人打造“數字繡娘”虛擬IP,讓千年針法在元宇宙空間演繹湖湘美學;長沙花鼓戲院團借助全息投影與5G直播技術,呈現虛實交融的沉浸式幻境秀《新劉海砍樵》,吸引百萬年輕觀眾在線互動……
這些場景,正是長沙“文化+科技”融合發展的生動注腳。長沙加快探索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有效機制,大力發展新型文化業態,形成更多新的文化產業增長點,推動文化資源優勢轉化為發展勝勢。
數字賦能,催生新型文化業態
當科技火花點燃歷史焰火,一場前所未有的文化盛宴在長沙悄然綻放。
“我看到了會動的辛追娭毑!”在湖南博物院內,馬王堆復原動態展《一念·辛追夢》,通過多媒體視覺影像、AI技術等,生動講述了辛追夫人教子成才、送子出征保家衛國的故事。
去年6月,湖南博物院、中國數字圖書館與哈佛大學中國藝術實驗室共同打造的“生命藝術——馬王堆漢代文化沉浸式數字大展”開展,僅2個月就吸引11萬人次觀展。
“與看靜態文物展完全不一樣,人站在數字展中,有種身臨其境的感覺。”觀眾劉盛被數字大展深深震撼。
被喚醒的還有無數文物瑰寶。打開芒果數智開發的“山海”App,就像進入了一座“二十四小時不打烊”的線上博物館。
不管是甘肅省博物館的銅奔馬,還是湖南博物院的素紗單衣,通過文物3D鑒賞功能,它們的每一處紋理、每一抹色彩都清晰可見,細微之處遠超現場肉眼觀察。
“以往,文物背后的故事只能通過冰冷文字展板了解,如今新技術更能將歷史鮮活重現。”湖南芒果數智藝術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產品技術負責人張斌說。
在馬欄山視頻文創產業園里,圍繞音視頻產業制作全流程的技術底座不斷夯實。
“產業要什么我們就研發什么,文生視頻、視頻生視頻、文生音樂、視頻配樂這些高科技詞匯,如今通過技術賦能已成為觸手可及的創意工具。”芒果TV相關負責人說。
夜游天心閣光影公園、全球首家AR體驗中心XREAL星球中轉站、4K沉浸式光影藝術體驗館等“科技+文旅”新消費場景也不斷呈現,數字賦能助力長沙實現跨越三千年時空的藝術碰撞和文化延續。
機制創新,加速融合裂變
“過去園區企業研發需向北上廣深‘借腦’,現在我們通過‘云上欄山’平臺就能完成全流程開發。”馬欄山視頻文創產業園首席專家周蘇岳所說的變化,折射出長沙文化科技融合機制的創新突破。
長沙出臺《促進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實施方案》,通過市委宣傳部與市科技局雙牽頭的專項工作組,聯動22個部門形成協同機制,三年累計投入3.8億元專項資金,著力破解“文化企業技術焦慮、科技公司內容瓶頸”行業痛點。
不僅如此,省市建立起文化科技財政專項資金扶持體系,引導各類資本向文化和科技融合領域投入。
今年,總規模達3000億元的湖南省金芙蓉產業引導基金擬專設文化和科技融合子基金,主要投資于文化產業,重點聚焦“文化+科技”“文化+旅游”等領域,支持產業升級和招商引資。
馬欄山視頻文創產業園設立1億元“馬駒計劃”專項資金,扶持有潛力小微企業和創業團隊;組建5億元產業引導基金,賦能成長期、擴張期企業。
在政策“加持”下,目前馬欄山已聚集5家文化上市企業、2家“全國文化企業30強”企業、180多家規模以上文化企業以及近6萬名音視頻產業人才。
“長沙擁有雄厚的內容生產優勢、寬松的創新環境,對文化科技行業創業者有天然吸引力。”肆玖科技副總經理邱飛云說,企業正持續擴大研發投入,創新產品工藝,同時拓展本土IP合作,助力傳統文化創作開發。
(文/張福芳 趙志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