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春潮澎湃,湖南在高質量發展道路上奮勇前行。為營造濃厚的大抓落實的氛圍,即日起,省政府門戶網站聯合湖南日報推出《大抓落實看湖南》系列報道,聚焦2024年度省政府推動高質量發展綜合督查中發現的典型經驗做法,講述三湘兒女攻堅克難、開拓創新、大抓落實的生動故事,助力全省推進“十個統籌”、實施“七大攻堅”,開創高質量發展新局面。敬請關注。
計量,作為一大新興產業,在三湘大地蓬勃發展。在衡陽,2024年2月,衡陽智能衡器計量產業園項目啟動,成為湖南省十三條重點產業鏈之一,并被納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與湖南省合作共建的重點項目序列。
今年1月,衡陽智能衡器計量產業園項目,還入選“2024年度省政府推動高質量發展綜合督查發現的70項典型經驗做法”。衡陽正以“小計量”撬動大產業,打造中部地區高質量發展的“度量衡”新范式。
產業落地,既有歷史淵源又有產業基礎
衡陽因位于衡山之南而得名,歷史上又稱為“衡州”。據戰國時期《甘石星經》記載,衡山居二十八宿的軫星之翼,“度應璣衡”,即如衡器一樣可稱量天地的重量,能“銓德鈞物”。
衡陽二字中的“衡”,與計量產業的歷史淵源已久。
如果說歷史淵源是“軟實力”,作為全國26個老工業基地之一,衡陽堅實的工業基礎,則是其發展計量產業的“硬實力”。
“全部41個工業大類中,衡陽擁有37個,是全省工業門類最齊全的市州之一,具備發展計量衡器產業供應鏈、配套鏈的堅實基礎。”衡陽智能衡器計量產業園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曠詩秦說。
早在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衡陽計量產業已在這里“萌芽”。
據介紹,衡陽鐘表廠、儀表廠、地磅廠等企業生產的稱重設備,一度廣泛應用于我國的工業、農業、商業、科研、醫療衛生等領域。當年,衡陽生產的“芙蓉”牌、“南岳”牌手表,深受顧客青睞,許多人都以能擁有一只衡陽手表為榮。
近年來,衡陽圍繞“制造立市、文旅興城”的發展思路,將計量產業拓展壯大。
去年旅發大會期間,衡陽鐘表產業大放異彩。“船山時間谷”共簽約企業142家,預計今年可生產手表約1億只。
近年來,衡陽市還涌現出鐳目科技、北方光電、率為科技等一批計量衡器標志性企業。
全面起勢,成為衡陽又一百億級“增長極”
衡陽智能衡器計量產業園,如何做大做強?
產業園核心區位于石鼓區,首開區盤活天雁機械老廠區,項目一期規劃建設3800畝、二期規劃建設5000畝,另有“船山時間谷”、衡山科學城兩個產業基地。產業園不設管委會,由新組建的市屬國有企業承擔園區建設及運營。
產業園采用“企業+聯盟”的方式,圍繞“測量、計量、檢驗、檢測”四大領域開展招商和產業導入。目前,產業園已簽約企業13家,其中大連金馬衡器、萊拓福生物科技、衡陽市碼尚信息科技等5家企業率先入駐。
目前,園區正與全球三坐標測量儀器巨頭海克斯康洽談。雙方計劃落地新能源汽車電池電芯檢測項目,擬引入高端計量型CT裝置技術,填補國內空白。
以產興城、以城聚產。在衡高校南華大學、湖南工學院等,相繼開設計量檢測相關專業,為產業發展積蓄人才力量。衡陽還與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國防科技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等研究機構、高校合作,推動一批智能檢測機器人、高端質譜儀、能源化工領域氣體傳感器等科技成果轉化落地。
“去年,衡陽市智能衡器計量產業總產值過百億元,成為衡陽又一百億級‘增長極’。”曠詩秦自豪地表示,除了緊鑼密鼓推進建設,產業園還在積極申辦各項交流活動,“近期園區與中國計量協會簽署了第二屆計量儀器裝備展合作備忘錄,期望借會展經濟之力,為產業經濟發展注入新活力。”
(文/曾愉捷 金羽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