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一部飽含家國情懷和人情溫暖、以全面反映湖南精準扶貧歷程為題材的大型史詩歌舞劇《大地頌歌》在三湘大地絢麗綻放,并將走向全國,傳遞出三湘兒女在脫貧攻堅中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對黨的感恩之情。
精品力作層出不窮、文化產業活力釋放、文化活動精彩紛呈、文明創建氛圍濃厚……“十三五”期間,湖南朝著建設文化強省的目標一路高歌前行,全省文化和創意產業不斷改革創新,為全省經濟社會發展,為奮力譜寫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湖南新篇章,持續貢獻精神的力量。
改革激發活力,文化產業取得長足發展
“今年8月,我們把公司搬到了馬欄山視頻文創產業園。”在湖南小象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張蓮春看來,園區不僅政策好,氛圍也很好,里面都是比較年輕的企業,是年輕人的聚集地。據了解,該園區現已匯聚4家主板上市公司、云集各類文創企業3000余家。
近年來,我省持續深化改革,扎實推進以影視出版為重點的文化創意基地建設。其中,馬欄山視頻文創產業園獲批全國首家國家級廣播電視產業園、國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隨著全省文化改革不斷深入,湖南廣電、出版分別整合重組,成為全國范例;我省3家企業入列2019“全國文化企業30強”;長沙市入選中宣部、商務部首批國家文化出口基地,并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世界“媒體藝術之都”;2019年,全省3600余家規模以上文化企業營業收入達3351.24億元。
10月1日,國慶中秋長假首日,湖南主要文旅場所火爆,接待游客超百萬人次。 豐富多彩的“慶國慶”“迎中秋”活動在全省各地精彩上演。鳳凰古城翠翠水上婚禮、里耶古城秦文化、芙蓉鎮 “花開芙蓉—畢茲卡的狂歡”民俗演藝、“我在十八洞唱支贊歌給黨聽”快閃等,吸引游客紛至沓來。
為推動文化與旅游、科技、體育等產業融合發展,近年來,我省推出13條文化生態旅游精品線路、20個特色文旅小鎮,打造文化創意基地和全域旅游基地。長株潭集聚10多個投資10億元以上的文旅項目,新華聯銅官窯等投資百億的景區相繼建成。湖南省博物館馬王堆VR數字體驗館推出的《帛畫奇境》VR觀影作品,讓玩家可以好好體驗一把跨越千年的“對視”。“科技可以讓文物活起來,拉近文物與現代觀眾的距離。”湖南省博物館館長段曉明表示,今后省博將進一步加強文化與科技的融合。
今年1月,省演藝集團“純粹中國”雜技劇《夢之旅》在西班牙巡演近80場,觀眾逾百萬。“純粹中國”國際巡演計劃作為省演藝集團打造演藝文化走出去的一個品牌,影響力日益增強。
隨著我省對外文化貿易增長迅速,近年來湖湘文化“走出去”步伐加快。中南傳媒全年輸出版權291項,已覆蓋全球85個國家(地區)、34個語種;湖南廣播影視集團以芒果TV國際APP為主打,重點對接“一帶一路”“金磚五國”“上合組織”等國家和地區市場,同時積極拓展歐美市場,拓展“走出去”的覆蓋面和影響力;體產集團加強國際交流合作,深耕20多個國字號賽事與活動品牌;長沙市連續4年舉辦“一帶一路”青年創意與遺產論壇暨長沙媒體藝術節,走進17個國家42座城市,論壇成果《長沙倡議》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數字圖書館收錄并成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永久性文件。
精品邁向“高峰”,文明創建結出豐碩成果
“一送紅軍下了山,二送紅軍大路旁,三送紅軍到拿山……”9月4日,這首傳唱了半個多世紀的歌曲《十送紅軍》在電影《半條棉被》湖南首映式現場響起。作為這部主旋律電影的主題曲,其所飽含的軍民魚水深情,此刻更加動人心魄。
9月10日,電視劇《江山如此多嬌》順利殺青。該劇以精準扶貧重要理念首倡地湖南為“取材地”,講述了“扶貧二代”濮泉生與都市女記者沙鷗在澧水市庸城縣碗米溪村參與精準扶貧的過程中,揮灑青春熱血,克服重重困難,帶領村民脫貧致富的故事。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衡量一個時代的文藝成就最終要看作品。近年來,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文藝工作,全省宣傳文化戰線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實施湖湘歷史文化名人長篇小說創作工程、“夢圓2020”文學創作工程,激勵廣大文藝工作者創作推出了一批“有筋骨、有道德、有溫度”的文藝精品。
今年4月,省文聯第九屆委員會第十一次會議在長沙召開,要求全省文藝工作者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文藝工作的重要論述,講好湖南脫貧攻堅故事,描繪新湖南的精神圖譜,推動湖南文藝由“高原”邁向“高峰”。獲魯迅文學獎的報告文學《鄉村國是》、獲曹禺劇本獎的花鼓戲《桃花煙雨》、獲華表獎的電影《十八洞村》、獲少數民族文學“駿馬獎”的報告文學《逐夢——湘西扶貧紀事》、獲曲藝牡丹獎提名的小品《謝謝你的“漁”》等……湖南的文藝工作者們勇立潮頭,書寫湖南歷史巨變,謳歌偉大新時代。
近年來,我省加大對電影電視的創作生產力度,相繼推出了電影《十八洞村》《正正的世界》《香港大營救》和電視劇《共產黨人劉少奇》《那座城這家人》《秋收起義》等一批影視劇精品;電影《十八洞村》先后獲得中國電影華表獎三項大獎、金雞百花獎、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產生良好的社會反響。舞臺劇百花齊放,皮影戲《人魚姑娘》奪得第五屆全國木偶皮影優秀劇(節)目展演所有獎項、民族歌劇《英·雄》入選2018年度民族歌劇扶持工程8臺重點劇目。
“十三五”以來,我省持續深化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精神文明建設取得豐碩成果。全國文明城市湘潭市、韶山市獲中央文明委表彰,5個地級市11個縣級城市成為2018—2020年創建周期全國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全國文明村鎮65個,全國文明單位75個,全國文明家庭10個,5人獲得全國道德模范榮譽稱號,3人獲評感動中國年度人物,245人(組)入選“中國好人”。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都要重視家庭建設,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為此全省廣泛開展了“文明家庭”“五好家庭”“最美家庭”和“星級文明戶”等創建評選表彰工作。按照“有思想、有內涵、可推廣”的標準,深入挖掘鄉村熟人社會蘊含的道德規范,遴選推廣好家規家訓。組織各市州開展“寫家規、曬家訓、評家風”活動。廣泛開展“戶幫戶親幫親,互助脫貧奔小康”活動,助力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在全社會大力弘揚中華民族樂善好施、扶貧幫困傳統美德,大興鄰里友善、守望相助的文明新風。
民生持續改善,百姓享受豐盛“文化大餐”
今年國慶中秋假期,我省公共圖書館、群眾藝術館(文化館)、博物館、紀念館、各文藝院團等,推出逾1300場展覽、教育活動、非遺宣傳展示活動、民俗活動、文藝演出等文化惠民活動,百姓在省內便可享受到豐盛的“文化大餐”。
湖南美術館新近推出的“湖南著名美術家推介工程——陳白一藝術展”“湖南著名美術家推介工程——王憨山藝術展”“楚韻湘魂——湖南美術館藏湖南重大歷史題材作品展”等展覽,參觀的人群絡繹不絕;在省文化館,非遺傳承人免費傳授面塑、剪紙等制作技藝;長沙交響樂團一連送4場音樂會進景區……經過“十三五”的建設,我省文化民生持續改善,百姓的文化生活越來越豐富多彩。
改擴建后的湖南省博物館、常德市博物館等重新開放,湖南美術館、長沙“三館一廳”、長沙梅溪湖國際文化藝術中心大劇院、李自健美術館等相繼建成開放……一批重點文化設施相繼建成,打下了良好的硬件基礎。正在改造的湖南大劇院、正在建設的湖南圖書館新館等文化設施,讓人對美好的文化生活充滿了期待。
全省多項群眾文化活動形成品牌,提升了百姓整體文藝素養。由省委宣傳部、省文化和旅游廳等單位聯合主辦的“歡樂瀟湘”大型群眾文化活動、“雅韻三湘”高雅藝術普及活動,已成為湖南的閃亮名片;“笑滿三湘”湖南省文藝志愿服務團以小分隊的形式走進千家萬戶,為40余萬人次基層群眾送去了歡笑和歡樂;由省文旅廳主辦的“送戲曲進萬村、送書畫進萬家”文藝惠民活動,每年至少有近萬場。
公共文化服務不斷完善,使更多百姓享有文化紅利。目前,我省已成功創建4個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明確到2020年必須完成的全省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建設、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建設、縣級圖書館文化館總分館制建設等公共文化領域重點任務,我省均已基本完成或超額完成;2016年至2019年,全省累計投入資金約3.8億元,共完成127.08萬戶“戶戶通”工程建設任務,通過直播衛星“戶戶通”,我省廣大群眾能夠免費收看收聽到61套電視節目、46套廣播節目;日常廣播與應急廣播相適配的“村村響”服務網絡也已初步建成,基本實現全省農村廣播聲音全覆蓋,有效彌補了其他宣傳手段在偏遠農村難以奏效的不足。
(文/陳薇 李婷婷 龍文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