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行政村衛生室全部配備合格鄉村醫生,村衛生室標準化建設率達96.82%,公有產權率達89.47%……記者21日從湖南省衛生健康委獲悉,“十三五”期間,我省著力加強基層醫療機構建設,提升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織牢基層醫療衛生“網底”,助力打好健康扶貧攻堅戰。
村衛生室是農村三級醫療預防保健網的“網底”,湖南高度重視村衛生室的建設。2019年,“基本消除村衛生室‘空白村’”列入省政府民生實事,大力加強村醫配備和村衛生室建設。2019年,全省各級財政投入1.2億元,對村衛生室“空白村”無業務用房或房屋建設不達標的開展標準化建設,明確村衛生室建筑面積為60平方米以上,設有診斷室、治療(處置)室、藥房、觀察室、公共衛生服務室等“五室”。
強基層,“硬件”“軟件”建設齊發力。湖南通過本土化鄉村醫生培養和安排、統籌轄區內合格鄉村醫生使用、招聘醫生、鄉鎮衛生院服務派駐等4個舉措,確保每個村衛生室至少有1名合格村醫。“十三五”期間,我省啟動實施鄉村醫生本土化培養,通過財政撥付、社會支助、個人自費等方式,加大了培養力度,培養學校從最初的3所擴大到目前的11所醫衛類院校。截至2020年,全省培養規模已達到6700多人。
目前,全省行政村衛生室全部配備了合格鄉村醫生(含鄉鎮衛生院派駐),全省共有合格鄉村醫生4.5萬人,其中有執業助理醫生和執業醫生1.5萬人,占比32.2%,行政村衛生室標準化建設率96.82%,公有產權率達89.47%,解決了新中國成立以來村衛生室沒有陣地的問題。
2020年,“方便群眾就近就醫,提升基層服務能力”列入省政府民生實事,省財政為每個行政村衛生室每年補助運行經費6000元,用于鄉村醫生參加養老保險補助工作,解決鄉村醫生養老的后顧之憂。目前,符合條件的鄉村醫生參加基本養老保險做到了“應保盡保”,進一步鞏固和夯實了基層衛生服務“網底”。
(文/段涵敏 鄭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