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業是民生之本。湖南大力推廣職業技能培訓,讓老百姓學好“一技之長”,幸福奔小康。記者1月16日從省人社廳獲悉,截至2020年12月底,全省開展政府補貼性職業技能培訓121.53萬人次,其中轉移農村勞動力培訓49.26萬人次,超額完成“目標任務”。
“開展政府補貼性職業技能培訓55萬人次,其中農村轉移就業勞動者培訓15萬人次”,被列入2020年省政府工作報告12項重點民生實事之一。
為兌現這一民生承諾,省人社廳全面推進職業技能提升行動,把職業技能培訓作為保持就業穩定、緩解結構性就業矛盾的關鍵舉措。2020年,我省先后出臺多個文件,大力推行線上職業技能培訓;擴大職業技能培訓補貼對象和工種,實現補貼工種全覆蓋;將現行職業技能培訓補貼標準普遍提高50%,培訓補貼政策優惠力度空前加大。一系列溫暖民心的舉措,極大振奮了廣大企業和勞動者參訓的積極性。
“多虧政府的技能培訓好政策,我在家門口找到了工作,去年收入4萬多元。”益陽的王敏芝開心地告訴記者,疫情暴發后,她沒再南下打工,苦于沒有一技之長,她在家附近求職,又屢次碰壁。去年6月,她免費參加了技能培訓班,取得省人社廳頒發的育嬰師資格證書,順利就業。
去年以來,我省瞄準重點群體,大力開展農民工、退捕漁民、高校畢業生等職業技能培訓,以工代訓,讓就業攻堅有的放矢。
“真沒想到我這輩子還能當上老板,擁有自己的公司,這是我以前打魚時從來不敢想的事情……”52歲的揭紅燈是桃源縣的一名退捕漁民。去年,在人社部門的扶持下,他申請了110萬元的創業擔保貸款,成立公司,自主創業,還帶動村上23人就業。截至2020年底,全省有就業意愿的退捕漁民轉產就業率達99.95%。
“有一技之長,永遠不會迷茫。”去年12月,來自中建五局技工學校的伍遠州在第一屆全國技能大賽的砌筑項目中斬獲金牌。在他看來,技能培訓很有必要,“只有讓技工受尊重、有盼頭,工匠精神才能發揚光大。”
(文/何金燕 曾鶴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