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觀岳陽盡,川迥洞庭開。岳陽在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路上馬力全開,朝著建設現代化大城市的目標砥礪奮進、闊步前行。
日月經天,江河行地。2015年至2019年,GDP從2886.3億元增加到3780.4億元,岳陽在全國城市GDP百強榜上升11位,排名第60位,2019年全市人均GDP達6.5萬元,躋身“2019年中國城市發展潛力100強”。
產業格局重構,“森林”更茂盛
經濟發展,產業園區是主戰場。如何一改傳統產業“一化獨大”、新興產業規模小、聚集度不高、產業鏈不全的局面?岳陽狠抓七大千億產業和新興優勢產業鏈建設,全市園區產業聚集度、集群化水平持續提高,產業發展格局由“木”成“林”。
岳陽市牢固樹立產業鏈思維,全面推進產業格局重構。2016年以來,持續開展產業園區建設招商系列活動,全市上下以產業比實力,以項目論英雄。全球筆記本電腦及打印機巨頭新金寶年產1300萬臺噴墨打印機,世界第二、國內最大的防水材料企業東方雨虹公司,中南地區規模最大、品種最齊、研發能力最強的生物醫藥企業科倫藥業,領跑國內機器人智能制造領域的哈工大機器人集團等一批大項目紛紛落戶岳陽。今年,岳陽共引進產業鏈項目160個,總投資624.55億元。
作為岳陽首個千億產業,石化產業是支撐城市產業發展的“筋骨”。10月13日,岳陽市石油化工及新材料產業鏈辦公室專職副主任熊鼎來到長嶺石化科技開發有限公司,聽取專家對全市產業鏈發展的最新建議。他告訴記者,在岳陽,以長嶺煉化和巴陵石化2個百億企業為龍頭,以中石化催化劑、中創化工等化工和配套企業為集群的產業體系已形成,其鋰系聚合物、己內酰胺等產品產量全國第一。2019年完成規模工業總產值1374億元,規模工業增加值343.8億元,比上年增長4.0%。
面臨主導產業的技術創新和轉型升級,岳陽在圍繞產業鏈集聚石化產業、集聚創新人才方面做足文章。截至目前,岳陽石化產業共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2項、國家技術發明一等獎1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6項,累計獲國家、省部級科技進步獎136項。
岳陽市發改委副主任夏安民介紹,“十三五”期間,各縣(市、區)立足資源稟賦和產業基礎,挖掘釋放傳統優勢,加快主導產業集聚和產業延鏈、補鏈、強鏈,一批產業有特色、集群有規模、市場有影響、發展有前景的品牌園區正百花齊放。
以岳陽經開區為龍頭的電磁裝備產業,每年申報的電磁冶金專利占全國相關專利的75%以上。湖南科美達電氣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國最大的工業磁力設備生產企業,作為國家級電磁研發中心,科美達獲得65項專利、5項軟件著作權,通過歐盟CE認證和北美ISA認證,以無可代替的核心競爭力為中車集團、鐵建重工、中聯重科等400多家客戶提供產品與服務。
出生于岳陽的陳勇彪歷經8年基礎技術設計工作和一路摸爬滾打,如今已成為科美達公司總經理,他最大的理想就是去廣闊的世界看看。這些年,科美達的產品伴著他的足跡與“讓岳陽‘磁都’名片更響亮”的夢想,遠銷日、印、美等40多個國家和地區。
“以破除企業發展瓶頸為突破口,以培育在建項目擴能增效為重點,不斷激發實體經濟轉型升級新動能。”市工信局局長余國祥介紹,岳陽連續3年開展擴能增效行動,通過科技創新、戰略重組、工業自動化改造等,推動科美達電氣、科倫生物醫藥、華文食品等龍頭企業生產效率提升和品質品牌重塑,2019年,10家倍增計劃企業產值增長145%。
開放崛起突破,動能更充足
封閉則衰,開放則興。打造“三個高地”,擔當“四新”使命,是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湖南時提出的新定位新思路,更是岳陽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
9月24日,中國(湖南)自貿區岳陽片區揭牌,總投資222億元的16個項目當天簽約,岳陽自此開啟建設高標準高質量的自貿區征程。
登上城陵磯國際港務集團觀港平臺,集裝箱堆場、平行進口車口岸、新港碼頭盡收眼底,一幅通江達海的國際化港口圖景躍然眼前。在岳陽片區19.94平方公里的實施范圍內,依托163公里長江“黃金水道”,岳陽乃至湖南的外貿“朋友圈”正不斷擴大。
“十三五”期間,岳陽牢牢把握重大戰略機遇,積極融入“一帶一路”大商圈,落實穩外貿穩外資政策,加快開放平臺建設,開放型經濟快速發展:獲批國家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港口型國家物流樞紐承載城市,三荷機場通航運營,全市進出口總額全省排位從2015年的第7位上升至2019年的第3位,連續3年進入“中國外貿百強城市”榜單……開放型經濟發展由“跟跑者”向“領跑者”轉變。
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須從“招商”走向“選商”,引大引強、引精引特。2018年,世界500強企業新金寶落戶湖南城陵磯新港區,年產值超100億元。鑒于該公司在全球電子信息領域的行業影響力、市場競爭力以及產業帶動力,2019年,城陵磯新港區與華為高端制造、新金寶集團自主品牌項目簽約,將岳陽作為華為戰略布局重要節點城市來打造。臨港高新區電子信息產業異軍突起,產業項目建設成井噴之勢,岳陽打造千億電子信息產業的熱潮“撲面而來”。
向改革要活力,向創新要動力。岳陽率先推行省定首批100項“一件事一次辦”,2018年以來,獲評全省深化“放管服”改革工作成效明顯市,商事制度改革獲國務院督查激勵獎。2019年,岳陽“跑一次”“跑零次”事項達94.2%。
9月24日,攀華400萬噸新型薄板材料簽約岳陽。攀華集團董事長李興華感慨道:“看到岳陽這么好的環境,還想再投資。領導干部親商、愛商、護商,是很好的機遇。”
市政府副秘書長王星耀表示,岳陽把優化營商環境作為加快高質量發展的核心手段,積極打造投資洼地,激發投資活力,提升區域發展的環境競爭力。
綠色生態開發,幸福更綿長
“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習近平總書記“守護好一江碧水”的殷切囑托還在岳陽市君山區華龍碼頭回蕩。在這里,遠眺天藍水清,中流江豚逐浪,近岸綠草如茵,一派生機盎然。
3年前,華龍濕地還是一個混凝土加工場,如今已完全復綠復濕。“每天在這里巡邏,看到江豚在江中嬉戲,蘆葦叢中野鴨叫聲此起彼伏,自豪感油然而生。”環保志愿者鄧鐵牛見證了華龍碼頭由亂到治的變遷。
近年來,岳陽以創建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示范區為統攬,統籌推進長江經濟帶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七大行動”和洞庭湖生態環境專項整治“三年行動”,還市民一個生態、活力、休閑、宜居的畔湖之城。“除了GDP對民生實事的直接造福,越來越綠色的工業園區、越來越美好的人居環境,讓人民群眾的幸福感更加可感可觸。”岳陽綠色化工產業園管委會招商開發部部長瞿文斌說。
岳陽是國內己內酰胺技術發源地,擁有多項國內和世界領先發明專利。隨著綠色發展的號角日益響亮,位于中心城區的己內酰胺裝置搬遷勢在必行。
2019年底,岳陽啟動己內酰胺產業鏈搬遷與升級轉型項目。中心城區人口密集區域環境和安全隱患、洞庭湖生態環境土地修復、新廠區先進技術轉型升級發展等系列問題迎刃而解。
如今,亞洲規模最大、品種最全的催化劑生產基地——岳陽綠色化工產業園內,投資208億元、占地2650畝的己內酰胺搬遷項目正緊鑼密鼓施工。作為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解決“化工圍江”問題先行先試項目,該項目率先“出城”,為岳陽大城市建設騰出空間,建成后不僅產能翻倍,還將拉動上、下游產業鏈產值3000億元,真正實現集約發展、綠色發展、生態優先。
針對“化工圍江”亂象,岳陽壯士斷腕,停產234家造紙企業,完成35家造紙企業制漿產能退出,關閉淘汰47家苧麻紡織企業,長江沿岸和環洞庭湖生態系列問題連根拔除。
溯汨羅江而上,汨羅循環經濟產業園垃圾焚燒發電項目每天“消化”500噸生活垃圾,發電15萬千瓦時。以往只能焚燒或填埋的垃圾,在這里搖身一變成了發電“資源”。
自然發酵,烘干,焚燒……通過專利技術高溫分解,每入爐一噸垃圾可發電400度,垃圾焚燒全過程的有害物質遠低于國家排放標準。
汨羅循環經濟產業園區依托再生資源市場優勢,大力倡導發展循環經濟,形成以再生資源產業為主導產業的特色園區,實現從破爛中“淘金”到“綠”里淘“金”的華麗蝶變。
(文/徐亞平 馬如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