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前,習近平總書記在湖南考察調研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實施情況時,囑托湖南要“繼續做好長江保護和修復工作,守護好一江碧水”。三年來,湖南全省上下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不斷在生態文明建設上展現新作為,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取得新成效,交上一份令人滿意的“湖南答卷”。
過去三年,為“守護好一江碧水”、重整綠水青山,湖南人民作出了巨大努力。我省圍繞長江保護突出問題和薄弱環節,制定《長江保護修復攻堅戰八大重點專項行動落實方案》,重點實施八大專項行動。從全省來看,我們對144個省級及以上園區配套污水集中收集處理設施,整改了排查出的176個問題,完成整治184個地級城市黑臭水體中的181個,完成整治673個鄉鎮飲用水水源。
三年攻堅,成果令人欣慰。推進湘江保護與治理,累計關停散亂污企業1563家,涉重企業1200余家;堅持把長江岸線生態環境修復擺在壓倒性位置,251個砂石碼頭拆除復綠,取締入河排污口近1000個,退還長江岸線7.24公里;大力實施洞庭湖生態環境綜合整治“三年行動計劃”,全面推進農業面源污染等十大重點領域、九大重點片區整治,47萬畝矮圍網圍依法拆除,38.6萬畝歐美黑楊清除到位,紙漿生產企業全部關停,農業面源污染和生活污染有效控制,去年洞庭湖湖體總磷濃度較2015年下降46.4%;嚴格落實長江“十年禁漁”行動,扎實做好禁捕退捕、漁民社保等工作,基本實現了建檔立卡漁民上岸轉產安置;長江、洞庭湖非法采砂已基本消除,“三無船只”不見蹤影,611處河湖“四亂”問題全部銷號。
據有關統計,截至2020年底,長江水質斷面穩定達到Ⅱ類水質,為多年來最高水平。越冬候鳥超過24.7萬只,江豚、麋鹿穩定棲息分別達120頭和200多頭,創近10年之最。到2020年底,我省森林覆蓋率達到59.96%,草原綜合植被蓋度達87.04%,濕地保護率達75.77%,物種多樣性得到保護,“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理念正深入人心。
應該說,這是一份不錯的“成績單”,但與總書記對建設長江綠色發展經濟帶的期望,與我們推進“三高四新”戰略、建設現代化新湖南的目標還有一定距離。湖南是礦業大省、農業大省、人口大省,污染治理和生態建設任務很重,環境污染歷史欠賬較多;生態環境遭到破壞的少數重點采礦區、少數湖庫所在縣市區包袱重,整改難度較大,環境污染問題整改還未完全到位;綠色發展的水平還不太高,我省產業結構偏重,清潔能源比例不高,新型產業占比還需進一步提升,綠色生產生活方式還未廣泛形成;全省城鄉環境基礎設施雖已基本建成,但相關管理制度還需完善,綜合效益有待進一步提升。所有這些,都是我們今后繼續努力的方向和著力點。
生態強省、美麗湖南,是建設現代化新湖南的題中之義。“萬般辛苦皆成就,不信青山喚不回”,我們要把習近平總書記的殷殷囑托轉化為高質量發展的澎湃動力,以接受中央生態環保督察為契機,以更高站位更嚴標準更實舉措抓好督察整改、做好生態環保工作,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加快建設美麗湖南,為實施“三高四新”戰略、建設現代化新湖南筑牢生態底線,以實干實績展現生態文明建設新作為。
(文/湖南日報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