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各大主流媒體集中展示了我省特色產業小鎮的建設成就。這些年來,為推動縣域經濟發展,我省大力培育工業、 農業、文旅三類特色產業小鎮,涌現了一批產業特色鮮明、人文氣息濃厚、生活環境優美、產業集聚和人口承載能力強的特色產業小鎮典型。這些閃亮的“先行者”對于我省特色產業小鎮建設來說,既是引領,更是啟迪。
特色產業小鎮是新發展階段推動縣域經濟的重要抓手。相較于城市建設的“大刀闊斧”,特色產業小鎮更需要精雕細琢的“繡花功夫”,準確把握其發展方向和內涵,“繡”出特色產業小鎮“真與美”。
首先在于把握發展內涵之“真”。綜觀比較成功的特色小鎮,大都具有堅實的產業根基。否則,就是緣木求魚,就會讓小鎮建設“空心化”。產業應該有“特色”,特色是小鎮產業的DNA,要找準特色、凸顯特色、放大特色,否則就容易流于“同質化”。比如,古樸秀麗的風光、濃郁的民族風情和一部電影講述的故事,構成了永順縣芙蓉鎮的“獨一無二”,芙蓉鎮以此為基礎發展成為聞名遐邇的文旅小鎮。由此可觀,發展特色產業小鎮應該充分依托市場,按照市場規律和要求來吸納資源、運作項目。
建設特色小鎮,需要有引導的孕育,絕不是換一塊招牌,也不應是生硬規劃的結果。如若政府大包大攬、盲目造鎮,不僅會造成資源浪費,還會產生巨大尋租空間,良好初衷也會結出惡果。尤其是要防止打著“特色產業小鎮”的旗號大搞“圈地運動”,大搞房地產開發。否則,就會失去發展特色產業小鎮的本真,更與中央政策精神背道而馳。
其次在于培育呈現山水人文之“美”。一千個觀眾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屬于自己的小鎮。無數文人的筆下,曾經描繪過他們心中的小鎮。小鎮是厚重的,不僅有長長的石板街巷,還有悠遠的歷史;小鎮是熱鬧的,不僅有農家庭院的雞犬相聞,還有市井車馬的喧囂。文人筆下的小鎮,多為農業社會文化的映射。置身新發展階段建設特色產業小鎮,同樣要展現其魅力,在產業發展的同時要兼容“鄉愁”。它既有綠水青山、田園風光,又延續富有地方特色的歷史文化,在功能形態、生活空間上又能充分滿足人們對高品質生活的需求。
來而不可失者,時也;蹈而不可失者,機也。人類社會相當長時期以來,城市是各類優質資源集聚、財富創造、創業發展的首選地。鄉村振興發展戰略的實施,城鄉二元格局將不斷突破,特色小鎮將以其獨特氣質魅力成為人們創業和生活的“樂土”。各地要乘勢而上,結合自身資源稟賦,找準產業定位,進行科學規劃,深度挖掘出產業、生態或人文方面的獨特優勢,打造出更多風姿獨具的特色產業小鎮。
(文/湖南日報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