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清晨,郭鎮鄉麻布村田園牧歌自在云夢澤園區內,日光穿霧,水汽與光線交織。工人們正為果樹套上膜、除草、看護……一切忙碌而有序。
10月,經過岳陽樓區主要負責人的前期調研和多次考察論證,岳陽市亞熱帶水果博覽園最終確定選址在郭鎮鄉麻布村,項目建設總投資1.72億元,核心區規劃面積958.39畝,將打造集特色水果種質資源展示、新優品種及栽植模式示范、科技研發推廣為一體的綜合性示范項目,開展名特水果銷售、觀光游覽、采摘體驗、科普研學、餐飲服務、科技推廣等服務,探索農文旅深入融合新模式。
近年來,郭鎮鄉堅持穩中求進總基調,按照“三提”(基層黨建提標、隊伍精神提振、鄉村振興提速)“三變”(鄉村環境變美、鄉風文明變好、產業發展變革)“三個堅持”(堅持綠色發展、堅持項目強鄉、堅持人民至上)的工作思路,不斷打造集特色鄉村旅游、生態觀光以及農家樂、農特產品為一體的和美鄉村。目前,郭鎮鄉是省級美麗鄉村建設示范鄉鎮、省級生態鄉鎮、省級衛生鄉鎮、市級人居環境整治示范鄉鎮、市級農業產業化特色小鎮。
高標準農田建設 “糧田”變“良田”
近日,磨刀村高標準農田建設后期維修現場,工人正在完善水系布局和農業、水利基礎設施。
“我們村高標準農田建設任務為318畝,前段時間,我們一直加班加點,搶抓工期,現在項目已基本竣工,驗收后就可以種植優質水稻了。”磨刀村黨總支書記、村主任易元兵說。
村民鄧大寬種了半輩子的地,得知村里要開展高標準農田建設,破田破埂,實現機械化、規模化、連片化種田時,他第一時間積極響應號召同意簽字。“我家有5畝多地,有些地塊拖拉機進不去,自己種地的產量和利潤都不高。今年地推平整了,以后種地方便多了,大型機械也能進來了,產量肯定有提高,糧食單價也會更高。”鄧大寬對未來充滿了憧憬和期待。
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提出,牢牢守住18億畝耕地紅線,逐步把永久基本農田全部建成高標準農田。過去兩年,郭鎮鄉完成高標準農田建設532.6畝,通過土地平整、翻松改良、田埂維護加固、渠道及機耕路建設、農田水利建設等措施,將昔日零散的“小田”整合成連片的“豐饒大田”。在豐收季,金黃飽滿的稻谷與芬芳撲鼻的果蔬相映成趣,農產品的品質與產量顯著提升,預計高產區畝產可達750公斤,優質水稻每公斤售價40元至60元,為農業增產與農民增收注入了強勁動力。
農文旅融合發展 走出鄉村共富新路子
逃離城市,去大自然感受和煦的風。近年來,距離市區30分鐘車程的湖南田園牧歌森林營地逐漸成為眾多家庭的選擇。走進森林營地,大片綠油油的草地鋪滿山坡,玻璃房子與色彩繽紛的鮮花、林地布景讓人仿佛置身童話世界。稻田運動會與沉浸式體驗割稻谷、板桶脫粒、打谷機、風車等活動,吸引了眾多小朋友、大朋友參加。
“收割水稻的項目非常受小朋友歡迎,現在這個項目報名已經爆滿。之前我們還根據不同的時間節點和人群舉辦了花生采收、玉米采收、重陽游園會等不同的主題活動。”森林營地項目的負責人介紹道,今年10月,田園牧歌“自在·云夢澤”基地與阿黎森林學校合作成立湖南田園牧歌森林營地,強強聯合,利用各自的優勢共同開發團建、親子、研學項目。
以花為媒,以節會友。2021年以來,湖南田園牧歌“自在·云夢澤”基地連續承辦四屆岳陽市百合農旅節,色彩繽紛的百合花田吸引了眾多市民前來打卡。“百合農旅文化節的名聲打出去了,來麻布山的游客越來越多,土雞蛋和干竹筍成了熱門伴手禮。生意好時,每天能賺近1000元。”村民鄧三波說。截至目前,麻布村民產業增效收益達到160萬元,麻布村集體經濟收入也實現了顯著增長,達到150萬元。
改善人居環境 擦亮鄉村振興“底色”
行走在村主干鄉道上,放眼望去,一條條道路村村相連、一個個小院井然有序、一張張笑臉洋溢著幸福……廣袤的田野鄉村正在見證著一場深刻變革,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行動仿佛一支畫筆,筆尖所到之處揮灑出一幅大美鄉村的宏偉畫卷。
走進建中村村民趙小勇家,擰開水龍頭,清澈的水流嘩嘩涌出,他們再也不用為用水不便而發愁。村書記介紹道:“以前,我們喝的水是經過村里儲水塔送過來的,水垢比較多,沿途的損耗也大。以前都是村集體兜底,現在和城里人一樣用上了自來水,水質更好了,村集體每年也減少了不少水費支出。”
2023年7月,郭鎮鄉城鄉供水一體化項目正式開工建設,今年9月底全面完成管道安裝57210米、水表箱安裝1763戶,實現全線住戶通水,全鄉村民已經用上安全、放心、便捷的自來水,村民獲得感、幸福感不斷提升。
近年來,郭鎮鄉聚焦于美化人居環境,不斷完善游步道、村級主干道、停車場等旅游基礎設施,持續實施庭院、港渠、房屋立面等村容環境整治,開展大規模綠化、美化行動,完成了麻布村許家組等5個美麗屋場建設,垃圾分類、衛生評比等日常管理措施得到有效落實,將和美鄉村夢照進了現實。
伴隨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三農強音”,鄉村振興的種子在郭鎮鄉這片土地上播撒著豐收的希望。展望未來,郭鎮鄉定當堅定不移地沿著農文旅強鄉的發展道路,銳意進取,繪就鄉村振興的宏偉畫卷,彰顯鄉村新擔當。
(文/莫流潔 張 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