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開工以來,多省召開“新春第一會”,發力招商引資拼經濟。中部省份的湖南如何在新一輪競爭中迎面而上、走在前列?“最大限度發揮自己的比較優勢,深入分析機遇、善于發現機遇、切實用好機遇,進一步提高招商引資的前瞻性和實效性”,省委主要領導在全省招商引資工作會議上如是強調。
招商引資,關鍵在精準度、成敗看匹配性、長遠比競爭力。在這種情況下,項目招引地區的資源并不存在絕對的優劣之分,而再小的項目和企業,只要與本地發展所需契合,就是“潛力股”,就值得大力去爭取。因此,各地要充分發揮比較優勢,結合本地產業規劃、區位、資源等要素條件,找準招商引資的主攻方向,培育出具有市場競爭力的“拳頭”產業、企業和產品。
新冠疫情平穩轉段以來,沿海發達地區已開始主動出門招商。面對“不進則退、慢進也是退”的新形勢,如果守株待兔,定會延誤發展時機。同其他地區相比,湖南特別是省會長沙的科教實力在全國居于第一方陣,并且具有市場規模大、房價不高、勞動力成本較低等比較優勢。今年1月,省委、省政府研究制定《重點產業倍增計劃推進實施方案》。方案中謀劃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的11個新增長點就是開展精準招商的重點。亮出比較優勢的“撒手锏”、拋出重點招商的“橄欖枝”,讓廣大客商看到廣闊的發展前景,就會愿意走進湖南、擁抱湖南。
發揮比較優勢,還要善于化被動為主動,變不可能為可能。過去一段時間,湖南在發展外向型經濟方面稍顯“拘謹”,與浙江、廣東等沿海城市存在不小的差距。近年來,湖南充分發揮區位在承接產業轉移中的“攔水壩”效應,吸引大批中外客商來湘投資興業。下一步,或許思路還可以再打開一些:湖南地處“一帶一部”,既可以發揮“過渡帶”的優勢集聚資源,又可以發揮“結合部”的優勢擴大聯通。例如,岳陽可發揮毗鄰長江的區位優勢,重點對接融入長江經濟帶,吃上“長三角的飯”;郴州、永州、衡陽等地可重點向南對接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吃上“珠三角的飯”。區位優勢,完全可以進一步轉化為發展勝勢。
東風何時至,已綠湖上山。各地發揮比較優勢,奮力跑進招商引資的“春天里”,實現產業、企業、項目的新突破,推動全省上下實現錯位發展、優勢互補,定能開創出高質量發展的全新局面。
(文/曹茜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