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第十四屆人民代表大會財政經濟委員會關于湖南省2024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與2025年計劃草案的審查結果報告
(2025年1月17日湖南省第十四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主席團第四次會議通過)
省人大財政經濟委員會主任委員 李大劍
大會主席團:
省第十四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審查了省人民政府提出的《關于湖南省2024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與2025年計劃草案的報告》(以下簡稱計劃報告)、2025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草案。財政經濟委員會在初步審查的基礎上,根據各代表團的審查意見,對計劃報告和2025年計劃草案作了進一步審查。現將審查結果報告如下。
一、2024年計劃執行難中求進、進中向好,高質量發展邁出了新的堅實步伐
財政經濟委員會認為,2024年,全省上下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全面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湖南工作的重要講話和指示批示精神,錨定“三高四新”美好藍圖,突出高質量發展導向,全力做好“十個統籌”、大力實施“八大行動”,有效應對了復雜嚴峻的發展形勢,戰勝了歷史罕見的洪澇災害,全省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穩中有進、結構優化、質態向好,民生保障水平不斷提高,社會大局保持穩定。年度計劃指標中,規模工業增加值、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預期性指標和糧食生產、就業等約束性指標完成較好;地區生產總值、固定資產投資、進出口總額等指標不及預期。當前,我省經濟發展還存在一些困難問題和短板弱項,特別是穩增長壓力仍然不少、擴大有效益的投資面臨困難、產業轉型遇到瓶頸、一些企業生產經營困難、群眾就業增收面臨壓力、部分地方統籌化債和發展難度較大、重點領域風險隱患還比較突出等,需采取有力有效措施加以解決。
二、計劃報告和2025年計劃草案總體可行
財政經濟委員會認為,省人民政府提出的計劃報告和2025年計劃草案,全面貫徹了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以及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符合省委十二屆六次、七次、八次全會部署安排,符合“十四五”規劃綱要目標要求,符合我省經濟社會發展實際,總體要求、目標任務、政策取向、具體措施基本協調匹配,總體可行。建議本次大會批準省人民政府提出的計劃報告和2025年計劃草案。
三、做好2025年計劃執行工作的建議
2025年是“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要錨定目標、堅定信心、迎難而進,推動經濟持續回升向好,不斷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保持社會和諧穩定。為此,財政經濟委員會建議:
(一)著力發揮政策綜合效應。統籌用好用足一攬子增量政策和存量政策,全力爭資爭項,最大限度釋放政策紅利。堅持問題導向,強化靶向施策,及時出臺配套政策和落實措施。強化財政稅收、產業發展、收入分配、就業等政策的綜合集成和協調配合,把非經濟政策納入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評估,避免相互掣肘,確保政策“組合拳”同頻共振、同向發力。及時消除政策落實中的堵點痛點,讓政策早落地真發力,讓市場主體早受益真得利。切實保持政策的連續性、穩定性、可持續性,提振市場信心,穩定市場預期。完善規劃和政策統籌協調機制,科學編制“十五五”規劃。
(二)多措并舉有效提振內需。把全方位擴大內需作為戰略之舉、根本之策,堅定實施擴大內需戰略。更好發揮消費對經濟發展的基礎性作用,著力提升消費能力、意愿和層級,持續優化消費環境;全力實施提振消費專項行動,加力擴圍實施“兩新”政策;創新多元化消費場景,積極培育消費新模式新業態。更好發揮投資對優化供給結構的關鍵作用,加快推動“兩重”項目建設,全力爭取央企在湘投資重大項目,加強項目謀劃,做實前期工作,搶抓機遇實施一批重大項目;積極開展專項債券項目“自審自發”試點,統籌用好預算內投資和債券資金,著力提高投資效益;持續破解民間投資瓶頸制約,規范實施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新機制,切實激發民間投資活力和內生動力。
(三)持續用力打造“三個高地”。保持定力,集中資源,強力推進“三個高地”標志性工程建設。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著力培育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大力改造升級傳統產業,積極支持存量企業提產擴能、原地倍增,推動新舊動能平穩接續轉換,增強全省先進制造業綜合實力。加強企業主導的產學研深度融合,加速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不斷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支持長沙建設全球研發中心城市,推動“研發在長沙、轉化制造在市州”的模式落地見效。更大力度穩外貿穩外資,深度融入共建“一帶一路”,深化與RCEP成員國經貿合作,推動中非貿易主體向湖南集聚,支持湘企抱團出海,擴大更高水平對外開放;全方位對接融入長江經濟帶、粵港澳大灣區、海南自貿港等國家戰略,主動承接產業轉移。
(四)蹄疾步穩推進改革攻堅。充分發揮經濟體制改革牽引作用,突出問題導向,大膽探索創新,扎實推動中央和省委明確的各項改革任務落地見效。全面深化國企改革。完善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制度機制,激發民營經濟發展活力。加快融入和主動服務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打好公共資源領域突出問題專項整治攻堅戰,規范招商引資政策體系,完善促進湘商回歸的長效機制。緊盯要素支撐、金融支持等重點,積極探索文化與科技融合的有效機制。扎實推進城鄉融合發展改革,大力發展縣域經濟。堅持點面結合、梯次推進,穩步實施第一批12項重大改革事項。
(五)久久為功優化營商環境。把法治作為最好的營商環境,全面加強依法行政,切實提高司法公信力。加快建設服務型政府,提高政務服務效能。嚴格規范涉企執法行為,著力整治亂罰款、亂檢查、亂查封等突出問題。持續開展助企紓困行動,針對性解決企業融資、用能、用工等問題,強化要素保障,助力企業降本增效。著力整治“新官不理舊賬”,抓實政府拖欠企業賬款清理,幫助中小微企業渡過難關。
(六)堅定不移增進民生福祉。堅持就業優先,更加注重以高質量充分就業促進居民增收。堅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統籌做好教育、醫療、社保、養老等工作,加快補齊基本公共服務短板,保障困難群眾基本生活,織密扎牢社會保障網。完善強農惠農富農支持制度,千方百計推動農民增收,確保不發生規模性返貧致貧。全力做好居民生活必需品保供穩價工作。堅決打贏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扎實推進突出生態問題整改,加快發展方式綠色低碳轉型。
(七)全力以赴防風險守底線。著力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債務風險,用好國家支持政策加大化債力度,加強防范違規舉債、變相舉債制度建設,堅決化存量、遏增量。切實提高財政收入質量,兜牢兜實基層“三保”底線。依法加強金融活動監管,嚴厲打擊非法金融活動,有序推動中小金融機構改革化險。打好“保交樓”“保交房”攻堅戰,更好支持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持續用力推動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切實提升本質安全水平,標本兼治抓好安全生產。扎實開展社會矛盾風險化解,有效防范和及時應對社會安全事件。
以上報告,請予審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