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廳關于印發《湖南省省級文化生態保護區管理辦法》的通知

索引號:430S00/2020-04001045 文號:湘文旅非遺〔2020〕115號 統一登記號:HNPR-2020-19001 公開方式:政府網站 公開范圍:全部公開 信息時效期:2025-11-01 簽署日期:2020-09-29 登記日期:2020-09-29 所屬機構:null 所屬主題:文化 發文日期:2020-10-10 公開責任部門: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廳

各市州、縣市區人民政府省直有關單位:

經報省人民政府同意現將《湖南省省級文化生態保護區管理辦法》印發給你們,請認真組織實施

  

                    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廳

                      2020年9月29日

湖南省省級文化生態保護區管理辦法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區域性整體保護,維護和培育文化生態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湖南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辦法》《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管理辦法》(文化和旅游部令第1號)等法律法規和規章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本辦法所稱的省級文化生態保護區是指湖南省境內以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為核心,對歷史文化積淀豐厚、存續狀態良好具有重要價值和鮮明湖湘特色的文化形態進行整體性保護,經省文化和旅游廳審核并報經省人民政府批準設立的特定區域

第三條 省級文化生態保護區建設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充分尊重人民群眾的主體地位,貫徹新發展理念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推動湖湘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第四條 省級文化生態保護區建設應堅持保護優先、整體保護、見人見物見生活的理念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和孕育其發展的人文、自然環境,實現“遺產豐富、氛圍濃厚、特色鮮明、民眾受益”的目標

第二章  申報與設立

第五條  省級文化生態保護區依托相關行政區域設立區域范圍為單一市州(含市州內若干縣級行政區域)或單一縣市區。

第六條  申報和設立省級文化生態保護區應本著少而精的原則堅持公開、公平、公正,履行申報、審核、論證、批準等程序

第七條  申報省級文化生態保護區應具備下列條件:

(一)傳統文化歷史積淀豐厚具有鮮明地域或民族特色,文化生態保持良好

(二)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豐富分布集中,與當地生產生活結合緊密

(三)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有序傳承實踐富有活力、氛圍濃厚,當地民眾廣泛參與、認同感強

(四)與非物質文化遺產密切相關的實物、場所保存利用良好其周邊的自然生態環境能為非物質文化遺產提供良性的發展空間;

(五)申報地區人民政府重視文化生態保護已經制定實施保護辦法和措施;

(六)有文化生態保護區建設管理機制和工作人員

(七)經市州人民政府批準設立為市州級文化生態保護區已實行文化生態區域性整體保護兩年以上,成效明顯  

第八條 申報省級文化生態保護區需經市州人民政府同意后,由市州人民政府文化和旅游主管部門向省文化和旅游廳提出申報省級文化生態保護區的申請

第九條  申報省級文化生態保護區應當提交下列材料:

(一)市州人民政府文化和旅游主管部門設立省級文化生態保護區的申請

(二)市州人民政府同意申請的文件和已批準設立的市州級文化生態保護區相關文件

(三)文化生態保護區專項保護規劃綱要專項保護規劃綱要應包括對文化形態形成的地理環境、歷史沿革、現狀、鮮明特色、文化內涵與價值的描述和分析;保護區域范圍及核心區域、重點區域、傳播區域(一般區域)區域內縣級以上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文物保護單位、相關實物和重要場所等清單;建設目標、工作原則、保護內容、保護方式等保障措施及保障機制;其他有關資料

文化生態保護區專項保護規劃綱要由申報地區人民政府負責編制編制工作應廣泛聽取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和當地民眾意見,吸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地方文化研究、規劃、生態、環保等方面的專家學者參與

(四)市州人民政府文化和旅游主管部門組織的專家評審論證意見

(五)本市州內實行文化生態區域性整體保護的相關文件

(六)其他有關材料

第十條  省文化和旅游廳組織對申報材料進行審核對申報材料齊全且符合要求的申請地區,組織進行實地考察

第十一條  省文化和旅游廳根據實地考察情況對文化生態保護區專項保護規劃綱要及相關申報材料進行論證。

第十二條  省文化和旅游廳根據論證情況將符合條件的申請地區推薦為省級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并向社會公示,公示期為20日公示期滿無異議的,省文化和旅游廳報省人民政府批準設立為省級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

第十三條  省級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設立后一年內所在地區人民政府應當在文化生態保護區專項保護規劃綱要和全面、深入調查的基礎上,細化形成文化生態保護區專項保護規劃按相關程序發布實施,并報省文化和旅游廳備案專項保護規劃不得擅自修改;確需修改的應報省文化和旅游廳同意。

第十四條  專項保護規劃的期限一般為十五年分為近期、中期、遠期三個階段,每個階段五年近期規劃應優先解決當前文化生態保護存在的主要問題,安排亟待實施的保護項目

第十五條  專項保護規劃應納入所在地區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總體規劃要與相關的國土空間、城鄉建設、生態保護、文物保護、環境治理、旅游發展、文化產業等各類專題規劃及專門性規劃相銜接。

第十六條  專項保護規劃實施三年后由市州人民政府文化和旅游主管部門向省文化和旅游廳提出驗收申請;省文化和旅游廳根據申請組織開展省級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建設成果驗收驗收合格的,報省人民政府批準后由省文化和旅游廳正式公布為省級文化生態保護區并授牌。

第三章  建設與管理

第十七條  省文化和旅游廳負責省級文化生態保護區的評審、推薦及對建設管理工作的指導

第十八條  省文化和旅游廳不定期對省級文化生態保護區建設情況進行檢查每三年開展一次專項保護規劃實施情況和建設成效評估,評估報告向社會公布

第十九條  省級文化生態保護區所在地人民政府應建立、完善文化生態保護區建設管理機制統籌、協調、推進省級文化生態保護區的建設工作。

第二十條  省級文化生態保護區所在地人民政府承擔以下主要職責:

(一)貫徹落實國家有關文化建設、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法律法規、方針政策和省有關措施

(二)組織制定實施本文化生態保護區的各項建設管理制度和保護措施

(三)組織實施本文化生態保護區專項保護規劃

(四)組織開展宣傳教育和培訓

(五)組織開展相關理論和實踐研究

(六)評估、報告和公布本文化生態保護區建設情況和成效

第二十一條  省級文化生態保護區所在地人民政府應當根據非物質文化遺產各個項目、文化遺產與人文和自然環境之間的關聯性依照專項保護規劃制定、頒布、落實保護辦法和保護措施。

第二十二條  省級文化生態保護區所在地人民政府應當建立嚴格的管理制度在尊重當地居民的意愿、保護當地居民權益的前提下,保持核心區域、重點區域、重要場所的歷史風貌和文化生態不得改變與其相互依存的自然環境,不得將原住居民整體或高比例遷出

第二十三條  省級文化生態保護區所在地人民政府應當組織相關部門進一步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調查工作建立完善非物質文化遺產檔案和數據庫,妥善保存非物質文化遺產珍貴實物資料實施非物質文化遺產記錄工程,促進記錄成果廣泛利用和社會共享

第二十四條  省級文化生態保護區所在地人民政府應當組織相關部門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存續狀況評測和保護績效評估制定落實分類保護政策措施,優先保護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不斷提高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的傳承實踐能力,弘揚當代價值促進發展振興。

第二十五條  省級文化生態保護區所在地人民政府應當制定相關制度為各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開展傳習活動創造條件、提供支持。對傳承工作有突出貢獻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予以表彰、獎勵對高齡和無固定經濟來源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可根據當地實際情況酌情發放一定的生活補貼

組織相關部門實施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群研修研習培訓幫助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群提高傳承能力。采取助學、獎學等方式支持從業者學習非物質文化遺產相關技藝增強傳承后勁。

第二十六條  省級文化生態保護區所在地人民政府應當根據當地實際建設或改建非物質文化遺產專題館根據傳承需要設立各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傳習所、傳習點及展示展演基地等。鼓勵將具有地域、民族特色的傳統文化元素或符號運用在當地城鄉規劃、設施建設和居民生產生活中鼓勵利用歷史建筑、文物建筑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習、展示、展演等活動,建立專題性博物館

第二十七條  省級文化生態保護區所在地人民政府應當積極組織實施《湖南省傳統工藝振興計劃》《湖南省曲藝傳承發展計劃》等專門計劃挖掘區域內傳統工藝和表演類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資源,培養一批能工巧匠、表演人才培育一批知名品牌,推動傳統工藝振興和曲藝等項目傳承發展對區域內具備一定傳承基礎和規模、有發展前景、有助于帶動就業的傳統工藝與表演類項目,采取措施予以重點支持鼓勵通過設立工作站、大師工作室、就業工坊、曲藝書場等方式激發項目傳承活力,使其更好融入人民群眾生產生活

第二十八條  省級文化生態保護區所在地人民政府應當組織相關部門依托區域內獨具特色的文化生態資源推出非物質文化遺產主題旅游線路,開展文化觀光游、文化體驗游、文化休閑游等多種形式的旅游活動

第二十九條  省級文化生態保護區所在地人民政府應當組織相關部門深入挖掘和闡釋非物質文化遺產蘊含的優秀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范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提升鄉村文明水平助力鄉村振興。

第三十條  省級文化生態保護區所在地人民政府應當整合多方資源推動將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知識納入當地國民教育體系,編寫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普及輔導讀本在保護區內的中小學開設非物質文化遺產鄉土課程,在職業學校和高等院校設立非物質文化遺產相關專業或開設選修課推進非物質文化遺產進校園、進課堂、進教材。

第三十一條  省級文化生態保護區所在地人民政府應當每年定期組織舉辦有影響力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展演活動利用傳統節日、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等重要節點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產宣傳傳播活動。鼓勵和支持當地民眾按照當地習俗依法依規舉辦形式多樣的傳統文化活動

第三十二條  省級文化生態保護區所在地人民政府應當發揮研究機構和高等院校的作用積極開展當地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和文化生態整體性保護理論和實踐研究。

第三十三條  省級文化生態保護區所在地人民政府對本文化生態保護區內相關地區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的利用須經過科學論證,合理利用防止因過度開發而對其造成損害。

第三十四條  省級文化生態保護區所在地人民政府應當加強隊伍建設明確負責相關工作的人員;定期組織開展文化生態保護培訓提高工作人員的業務水平和工作能力;委托相關高等院校或機構培養一批文化生態保護專業人才;建立一支文化生

態保護志愿者隊伍鼓勵和引導社會力量參與文化生態保護工作。

第三十五條  省級文化生態保護區所在的市州、縣市區人民政府應在本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經費中列支建設經費確保省級文化生態保護區專項保護規劃得到有效落實,建設經費落實情況將作為省文化和旅游廳對省級文化生態保護區建設評估的重要指標省級有關專項資金對省級文化生態保護區建設給予經費補助。鼓勵社會資金參與省級文化生態保護區建設工作

第三十六條  省級文化生態保護區所在地人民政府應當依據專項保護規劃組織相關部門每年對規劃實施情況和建設工作成效開展自評,將年度重點工作清單和自評報告廣泛征求區域內民眾的意見并報省文化和旅游廳備案。

第三十七條  對建設成績突出的省級文化生態保護區省文化和旅游廳予以通報表揚,并給予重點支持因保護不力或不當使文化生態遭到破壞的,省文化和旅游廳視情況采取提示、限期整改、減少或暫停經費補助等措施對在限期內未予整改或整改不力的,報省人民政府批準后予以摘牌。

第四章 附  則

第三十八條  已設立的省級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依據本辦法進行建設、管理

第三十九條  市、縣級文化生態保護區設立、規劃、建設和管理可以參照本辦法執行

第四十條  本辦法自2020年10月1日起施行有效期五年。

信息來源: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廳     責任編輯:規范性文件管理處02
打印 收藏

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廳關于印發《湖南省省級文化生態保護區管理辦法》的通知

13965498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天天看片天天射| 99re九精品视频在线视频| 激情婷婷六月天| 噜噜噜在线观看播放视频| 免费福利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酒店视频| freehdxxx2018| 成人夜色视频网站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性猛交xxxx免费看手交| 亲密爱人在线观看韩剧完整版免费| 美女大量吞精在线观看456| 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亚洲成人www| 国产精品特黄毛片| 9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 好男人看的视频2018免费| 中文字幕亚洲综合久久| 日本人护士免费xxxx视频| 五月天六月丁香| 欧美伊久线香蕉线新在线| 亚洲欧美国产精品完整版| 狠狠躁日日躁夜夜躁2022麻豆| 别揉我胸啊嗯动漫网站| 老司机深夜福利影院| 国产伦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国产在线视频你懂的| 国产精品jizz观看| 2021国内精品久久久久精免费| 国模沟沟冒白浆视频福利| Av鲁丝一区鲁丝二区鲁丝三区| 对白脏话肉麻粗话视频| 中文乱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日本aⅴ日本高清视频影片www| 久久国产精品99精品国产| 日韩精品在线观看视频| 亚洲AV无码专区国产乱码电影| 欧美亚洲日本视频| 亚洲国产理论片在线播放| 欧美日韩电影在线| 亚洲欧美另类综合日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