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湖南省“十四五”數字政府建設實施方案》的通知

湖南省人民政府門戶網站 www.acorahome.com 發布時間: 2022-03-30 18:03 【字體:

湘政辦函〔2022〕23號

各市州、縣市區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廳委、各直屬機構:

  《湖南省“十四五”數字政府建設實施方案》已經省人民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湖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2022年3月23日

  (此件主動公開)

湖南省“十四五”數字政府建設實施方案

  為貫徹落實《湖南省“十四五”數字政府建設規劃》,加快推進政府數字化轉型,更好助力“三高四新”戰略定位和使命任務實施,更好造福全省人民,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以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以提升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為根本目的,按照“統籌規劃、有序推進、省市聯動、集約建設”的原則,建設“上接國家、下聯市縣、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大平臺支撐、大系統共治、大數據賦能、大服務惠民”的數字政府,為奮力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湖南提供強力支撐。

  (二)主要目標

  到2022年底,全面摸清省直部門政務信息系統和數據資源底數,完成系統清理整合,建成省政務數據共享平臺2.0,基本實現系統橫向聯通、縱向貫通,政務數據“跨層級、跨地域、跨部門、跨業務、跨系統”的按需共享、有序開放、安全應用。圍繞政務服務、政府治理、決策運行,打造一批技術先進、部門協同、群眾滿意的創新優秀應用。

  力爭到2025年,數字政府基礎支撐、數據資源利用、業務應用、安全保障、管理體制機制等框架體系基本形成、一體推進。高頻政務服務事項“全省通辦”“跨省通辦”比例均達100%,打造20個“無證明城市”試點;“一件事一次辦”高頻事項網上可辦率達100%,掌上可辦率達90%;大數據、區塊鏈等新技術示范應用場景達到200個,跨部門協同示范應用場景達到200個;“湘政通”協同辦公平臺覆蓋率達100%;基礎數據庫信息項匯聚率達100%,數據共享需求滿足率達95%以上。

  二、主要任務

  (一)加快建成集約高效的基礎底座

  1.升級全省政務“一張網”

  (1)升級改造電子政務外網。充分運用SDN、IPv6、SRv6等先進技術,升級改造電子政務外網,探索5G電子政務外網建設。按需擴容電子政務外網及互聯網出口帶寬,規范各級各部門互聯網接入管理,省市縣三級分別實現互聯網統一出口。建設全省統一的電子政務外網智能網管平臺,提供差分網絡服務。拓展電子政務外網覆蓋范圍,全面推進機關、國企、事業單位按需接入電子政務外網。(責任單位:省政務局等省直相關單位,各市州人民政府)

  (2)推進非涉密專網向電子政務外網遷移。加快推進非涉密業務專網向省電子政務外網遷移,確需保留的非涉密業務專網,要做好改造,實現與電子政務外網對接互通,全面消除信息孤島。(責任單位:省自然資源廳、省公安廳、省水利廳、省衛生健康委、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省政務局等省直相關單位,各市州人民政府)

  2.優化全省政務“一朵云”

  (1)構建全省“1+1+N+14”政務云。組建全省政務云骨干網,實現省政務云與國家超算長沙中心、已建重點行業云、市州政務云網絡直連,省、市兩級分別建設統一云管平臺,打造全省“1+1+N+14”架構的一體化政務云。(責任單位:省政務局等省直相關單位,國家超算長沙中心,各市州人民政府)

  (2)加快推進政務云向新型混合云演進。穩步推進省、市政務信創云建設。積極打造以私有云、公有云等互為補充的新型政務混合云。建設全省AI訓練中心,構建“X86+信創+超算”混合技術體系的算力集群。(責任單位:省委機要局、省政務局、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等省直相關單位,國家超算長沙中心,各市州人民政府)

  (3)推動業務系統遷移上云。推進已建非涉密業務系統遷移上云,逐步撤并各級各部門現有機房和IT資產,實現系統遷移“應上盡上”。新建、改建非涉密政務信息系統原則上依托省、市政務云集約化部署。(責任單位:省政務局等省直相關單位,各市州人民政府)

  3.打造全省政務數據“總樞紐”

  (1)優化升級政務數據共享平臺。完成省政務數據共享平臺集群化改造,健全政務數據目錄統一管理、數據資源統一發布、數據供需統一對接、數據資源統一治理、數據傳輸統一監測、數據應用統一推廣等功能,全面支持多源異構數據多方式無障礙共享,滿足省直部門、市州大規模數據共享需求。(責任單位:省政務局等省直相關單位,各市州人民政府)

  (2)建設完善基礎數據庫及主題庫。建設完善省自然人、法人、自然資源與地理空間、信用信息、電子證照等基礎數據庫和宏觀經濟、營商環境、生態環境等各類主題庫、專題庫。制定全省統一的基礎數據庫建設標準和管理規范,壓實各大基礎數據庫主管部門和相關部門責任,保證非涉密數據的全量匯聚以及數據的鮮活度和準確度。(責任單位:省公安廳、省市場監管局、省自然資源廳、省發展改革委、省政務局等省直相關單位,各市州人民政府)

  (3)提升一站式數據分析能力。建設數據分析系統,開發和集成自然語言處理、視頻圖像解析、數據可視化、數據挖掘分析等工具和算法,支撐各領域專項大數據分析與可視化應用。建成知識圖譜系統,構建用于知識抽取、知識圖譜構建、知識融合與推理、數據存儲管理與查詢的工具集,支撐打造全省政務數據資源圖譜和自然人、法人等數字畫像。(責任單位:省政務局)

  (4)加快社會數據匯聚。建設全省統一的社會數據采集平臺,與政務數據共享平臺實現對接,有序匯聚金融、電信、醫療、教育、水電氣等社會數據,實現社會數據的“統采共用”。(責任單位:省政務局等省直相關單位)

  4.建設重點共性應用支撐“大平臺”。建設服務聚合、標準統一、服務復用的省一體化應用支撐大平臺,整合利用、升級完善統一身份認證系統、統一電子證照管理系統、統一電子印章系統、統一政務外網電子認證服務體系、統一支付系統、統一物流服務和全省地理信息公共平臺等公共應用支撐能力以及區塊鏈、視頻聯網、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新技術支撐能力,建立共性應用支撐服務清單,提供公共組件和統一標準接口,實現共性應用支撐服務的統一管理和使用。(責任單位:省政務局等省直相關單位)

  (二)推動數據資源高效利用

  1.推進政務數據資源普查和系統聯通。全面摸清搞準全省政務數據資源和政務信息系統底數,形成全量政務數據資源目錄,構建政務數據資源圖譜,在省政務數據共享平臺上統一發布,動態管理。清理整合省直部門“僵尸”系統,加快推進內部系統的互聯,通過與省“互聯網+政務服務”一體化平臺和省政務數據共享平臺的橫向聯通,實現與國家部委系統、市州系統的縱向貫通。市州參照省級做法開展系統清理、聯通工作。(責任單位:省政務局等省直相關單位,各市州人民政府)

  2.推進政務數據共享。按照“應歸盡歸”的原則,推動各級各部門全量政務數據向省政務數據共享平臺歸集。省直各部門之間非涉密數據通道逐步取消,非涉密政務數據集中通過省政務數據共享平臺進行共享。建立數據回流機制,支撐省級數據分類分域、批量動態地回流至市州。(責任單位:省政務局等省直相關單位,各市州人民政府)

  3.開展政務數據治理。按照“一數一源、多元校核”原則,明確政務數據采集、更新、維護責任。建立健全科學、規范、統一、合理的政務數據標準。各級部門承擔數據一級治理職責,按照統一的數據標準開展部門數據源頭治理,負責本部門數據資源的采集、清洗、更新、維護;省、市州政務數據管理機構承擔數據二級治理職責,負責數據治理的監督管理,以及歸集至省、市政務數據共享平臺的數據綜合治理。(責任單位:省政務局等省直相關單位,各市州人民政府)

  4.促進公共數據開發利用。建設全省統一的公共數據開放平臺,實現與國家公共數據開放平臺、市州已建公共數據開放平臺的互聯互通。建立公共數據資源目錄,編制公共數據開放清單,推動政府部門和公共企事業單位的數據資源有序向社會開放。(責任單位:省委網信辦、省政務局等省直相關單位)

  5.探索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建立數據市場定價、收益分配、交易監管等機制,根據國家部署,探索建立湖南大數據交易中心,搭建湖南數據交易服務平臺,提供數據交易、結算、交付、安全保障等綜合配套服務,引導、規范市場主體開展數據交易。(責任單位: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自然資源廳、省發展改革委、省政務局、省地方金融監管局等省直相關單位)

  (三)打造協同創新的業務應用體系

  1.創新政務服務應用建設

  (1)推進全流程一體化網上政務服務。鞏固“一件事一次辦”改革成效,進一步提升政務服務精細化、便捷化、智能化水平。建設全省線上線下統一受理系統,加強省“互聯網+政務服務”一體化平臺的事項管理、“好差評”管理、用戶體驗監測、在線評估等業務支撐能力建設,推動政務服務事項申請、受理、流轉、審批、發證、歸檔全流程線上辦理,實現更多高頻事項“不見面審批”。完善“跨域通辦”服務應用,推動高頻政務服務事項在全國、全省跨區域辦理。建設適老化智慧應用,打造特殊群體服務專欄,推進部分服務“上門辦”“幫代辦”,提升無障礙服務水平。(責任單位:省政務局等省直相關單位,各市州人民政府)

  (2)加強線上線下深度融合。推進政務服務事項線上線下標準統一,實現企業群眾辦事線上線下無差別受理、同標準辦理。推動各級政務服務大廳建設24小時“不打烊”自助政務服務區,推進自助終端進社區、商圈、銀行等場所,實現政務服務與水、電、氣服務網點等社會渠道融合,打通服務“最后一百米”。(責任單位:省政務局等省直相關單位,各市州人民政府)

  (3)打造政務服務超級移動端。整合各級各部門移動政務服務資源,依托省“互聯網+政務服務”一體化平臺,建設全省統一政務服務移動端,實現辦理事項和服務應用多渠道的同源發布、統一管理,確保高頻事項“掌上可辦”。創新政務服務移動端辦事“掃碼亮證”“一碼通辦”“無感通辦”等應用場景。(責任單位:省政務局等省直相關單位,各市州人民政府)

  (4)建設“湘商通”涉企服務平臺。建設集“惠企政策、便企審批、利企服務、政企互動”為一體的“湘商通”服務平臺,匯集市場主體各類數據,建立營商環境全景圖,提供數據、政策、政務、商務、法律等“一站式”服務。(責任單位:省政務局、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等省直相關單位,各市州人民政府)

  (5)完善12345政務服務便民熱線平臺。推動12345熱線與省“互聯網+政務服務”一體化平臺、政務服務移動端的互聯互通,優化閉環工作流程,推動智能客服應用,設置“政企通”專席,打造便捷、高效、規范、智慧的政務服務總客服。(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省政務局等省直相關單位,各市州人民政府)

  (6)升級政府網站集約化平臺。推動政府網站集約化平臺省市兩級信息資源庫的深度對接,促進全省政府網站和政務新媒體數據同源、服務同根。完善政務新媒體傳播矩陣和政府網站信息發布、解讀回應、辦事服務、互動交流等功能,為企業群眾提供“千企千網”“千人千面”的個性化服務。(責任單位:省政務局等省直相關單位,各市州人民政府)

  2.創新政府決策運行應用建設

  (1)建設“湘政通”協同辦公平臺。建立全省協同辦公的統一工作門戶,整合政府內部公文管理、文件傳輸、電子郵件、日常審批等共性辦公應用,建設完善視頻會議、督查考核、機關資產管理、機關運行成本分析、領導決策等業務應用,拓展移動辦公應用,推進全省政府運行一體協同。(責任單位:省政務局、省機關事務局等省直相關單位,各市州人民政府)

  (2)建設省政府治理指揮調度平臺。接入省直各部門已建指揮中心和市州城市運行管理中心及業務系統,整合匯聚全省政務和社會信息資源,建設跨部門、跨層級聯動的綜合性指揮平臺,實現“一屏全面感知省情、一鍵輔助指揮調度”。建設具備數據分權分域管理、消息定向精準推送、一站式管理決策的“湘智策”領導決策服務應用,打造移動駕駛艙,實現領導“隨時看數、隨行指揮、隨即決策”。(責任單位:省政務局等省直相關單位,各市州人民政府)

  (3)建設“三高四新”戰略定位和使命任務動態監測應用。建設“三高四新”戰略定位和使命任務動態監測應用,建立營商環境、跨境貿易、科技創新、先進制造業發展等各領域監測指標和綜合評價模型,實行智能化分析和系統性評價,為省委省政府統籌協調落實“三高四新”戰略定位和使命任務提供強力支撐。(責任單位:省政務局等省直相關單位,各市州人民政府)

  3.創新政府治理應用建設

  (1)強化省級行業應用建設。推動建設財政預算管理、審計監督、稅務管理、金融風險防控、國有資產監管、工業監測、商務和開放型經濟監管、科技管理和服務、市場監管、社會治安、應急管理、糧食和物資儲備、消防救援、信訪、法治政府建設、住房城鄉建設、交通運輸、農業農村、教育、醫療健康、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民政、文化旅游、生態環保、自然資源、林業、水利、檔案管理、網格空間治理等應用專題。詳見附件“省級行業應用專題建設”。(責任單位:省直相關單位)

  (2)跨部門協同應用建設

  建設公共服務“一卡通一碼通”。建立集身份認證、待遇支付、資金結算等功能于一體的“一卡通一碼通”信息平臺,全面推廣在社會保障、交通出行、衛生健康、文化旅游等領域的應用,提高服務效能,方便居民辦事,實現“一卡/碼通行、暢享所有服務”。(責任單位:省公安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衛生健康委、省文化和旅游廳、省政務局等省直相關單位,各市州人民政府)

  建設經濟運行綜合監測分析平臺。匯聚投資、消費、稅收、財政、金融、能源、產業等重點領域的經濟運行數據,形成全省宏觀經濟數據庫。建立經濟政策執行范圍、落實時效和運行態勢的綜合分析模型,提升經濟調節政策制定的科學性、預見性和有效性。(責任單位:省統計局、省發展改革委等省直相關單位)

  升級“互聯網+監管”平臺。運用數字技術實現對全省重點監管事項的實時跟蹤,推動以遠程監管、移動監管、預警防控為特征的非現場監管,實現“一處發現、多方聯動、協同監管”。加強各領域監管數據歸集、治理、分析、應用,實現規范監管、精準監管。(責任單位:省市場監管局)

  建設雙碳綜合服務平臺。聚集能源、建筑、交通、工業、農業等領域全數據要素,構建碳排放智能監測和動態核算體系,為企業提供節能減排、碳排放權交易、碳金融等專業服務,為政府監測分析全省重點行業和企業碳排放情況提供支撐,助力碳達峰碳中和目標順利實現。(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

  4.打造一批創新應用案例。建立全省數字政府創新應用項目庫,定期開展優秀案例的評選和評估,鼓勵各級各部門圍繞政務服務、政府治理、決策運行,統籌利用公共支撐平臺和數據共享總樞紐,開展本地本部門特色應用創新建設,形成一批新技術應用場景、跨部門協同應用場景、“無證明城市”應用等創新優秀案例。(責任單位:省直各單位,各市州人民政府)

  (四)全面提升安全防護水平

  1.強化網絡安全管理。完善網絡安全管理辦法,落實網絡安全責任制,定期開展網絡安全合規性檢查。建設完善省市兩級安全管理運營中心、安全大數據平臺和安全能力服務平臺,支撐全省數字政府安全一體化管理和運營。(責任單位:省委網信辦、省公安廳、省政務局等省直相關單位,各市州人民政府)

  2.加強安全技術能力建設。建設政務云密碼服務平臺,強化安全軟硬件基礎資源建設,持續推進信創產品部署應用。加強終端安全管控,強化數據和應用全生命周期安全防護,穩步推進異地備份中心集約建設,加快推進零信任等新技術應用。(責任單位:省政務局等省直相關單位,各市州人民政府)

  3.提升安全服務水平。建立數字政府安全服務目錄和清單。加強供應鏈安全管理,構建我省數字政府安全服務供應鏈生態圈,確保供應鏈安全。(責任單位:省政務局等省直相關單位,各市州人民政府)

  (五)健全數字政府建設管理體制機制

  1.完善數字政府管理運營架構。按照“統一領導、強化統籌、集約高效、政企合作、管運分離”的原則,構建系統完備、科學合理、整體協同、安全可控的數字政府建設管理運營架構,完善相關運行機制,明確和強化相關部門數字政府建設和政務數據管理職能職責。(責任單位:省政務局、省財政廳、省國資委等省直相關單位)

  2.統籌項目和資金管理。采取以“年度項目計劃安排為主、臨時個別項目申報為輔”的方式,實現年度集中申報、聯合前置審查、集中立項,壓縮審批時間,提高審批效率。整合省本級各類信息化建設和運維資金,節約財政資金,提高資金使用效益。強化省級統籌,推進省市共建共享,避免重復投資。(責任單位:省政務局、省發展改革委、省財政廳等省直相關單位)

  三、保障措施

  (一)強化組織領導。省數字政府建設領導小組統籌指導全省數字政府建設工作,協調解決重大問題。省政務局要整合各方資源,推進數字政府建設各項任務落實落地。各市州、省直各部門要切實加強領導,建立數字政府建設領導機制,明確一名分管領導、一個牽頭單位(處室),組建工作專班,細化工作步驟,確保按期完成工作任務。

  (二)強化人才支撐。加快引進和培養一批信息化領域領軍人才、高層次管理人才和創新創業團隊,組建新型高端人才智庫,為數字政府建設提供可持續的人才支撐。將數字政府改革建設列入領導干部和各級政府機關工作人員學習培訓內容,不斷提升全省干部數字化能力。

  (三)強化資金保障。各級政府要加大數字政府建設資金投入和統籌管理力度,完善財政資金分級投入機制,做好項目經費保障。完善多元投資機制,拓寬資金供給渠道,優先培育和支持一批數字政府建設重點項目。

  (四)強化督查評估。建立數字政府建設督查評估機制,將相關工作任務列入省政府真抓實干督查激勵內容和績效評估范圍,開展常態化審計監督。健全公眾參與渠道,以惠民效果和群眾評價檢驗數字政府建設成效。

  附件

省級行業應用專題建設

  1.財政預算管理專題。整合現有財政業務系統,構建“大集中”的電子財政預算一體化系統,充分發揮數字化在保障財政業務管理、強化資金管控、輔助科學決策的重要作用,逐步實現全省財政核心業務“橫向一體化、縱向集中化”管理和對財政資金全流程動態監管,推進財政治理現代化。(責任單位:省財政廳)

  2.審計監督專題。加快推進“金審工程”建設,促進各行業領域審計數據的匯聚和治理,加快審計大數據技術應用推廣。推動國家、省、市、縣(市、區)四級審計機關互聯互通,提升審計管理數字化水平,形成智能互聯、安全高效的審計管理體系。(責任單位:省審計廳)

  3.稅務管理專題。打造匯集內外部涉稅數據、標準統一的數據資源體系,增強稅收數據服務地方經濟發展、優化營商環境的作用。建設稅務大數據應用平臺,推進納稅人分級分類管理,實現納稅服務實時監控、信用動態監控、風險動態監控和信用風險聯動監控,提升稅收管理智能化水平。(責任單位:省稅務局)

  4.金融風險防控專題。推進地方金融風險監測預警平臺建設,建立地方金融風險監測預警指標和統計分析模型,強化對經濟運行狀況的監測,完善地方金融風險處置機制,實現地方金融風險苗頭發現、風險評估、固化證據、趨勢判斷、及時干預和聯合打擊等目標,有效防控地方金融風險。(責任單位:省地方金融監管局)

  5.國有資產監管專題。建設國資國企在線監管大數據系統,以管資本為主實現對國資國企在線、動態監管,實現國有資產保值增值。通過匯聚內外部數據,準確及時掌握企業經營管理信息和行業對標信息,增強出資人對監管企業的科學決策和風險預判的能力,提升國資監管整體能力和服務水平。(責任單位:省國資委)

  6.工業監測專題。優化工業數據云,完善企業主體信息庫,強化部門數據交換共享,接入工業互聯網大數據,持續匯聚經濟數據、政府數據和社會數據。繪制產業鏈圖譜,優化資源配置,提升鏈群競爭力。建設完善運行監測、鏈群建設、行業預警、要素保障、企業服務等應用場景,形成“科學研判、精準服務、綜合評價”的工作閉環。(責任單位:省工業和信息化廳)

  7.商務和開放型經濟監管專題。整合對外貿易、內貿流通、招商引資、外經合作、口岸平臺和自貿區等業務數據和相關政務信息資源,建設“湖南智慧商務平臺”,加強數據資源開發和共享交換,多維度、多層次提升我省商務和開放型經濟運行態勢的科學分析和研判能力,實現基于數據的科學決策和行業事中事后監管。(責任單位:省商務廳)

  8.科技管理與服務專題。建設“湖南科技創新管理”平臺,整合全省科技資源,激活科技數據要素潛能,實現科技業務的全流程管理、科技決策的全方位支撐、科技創新的全鏈條服務、科普宣傳全媒體傳播,為打造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科技創新高地提供有力支撐。(責任單位:省科技廳)

  9.市場監管專題。建設全省一體化綜合市場監管平臺,開展涉及公共安全和人民群眾生命健康等特殊重點領域的監管。建設“互聯網+”知識產權保護系統,完善知識產權數據管理和服務體系。升級改造省社會信用信息共享平臺,實現全省信用信息的統一歸集、共享、安全管理。完善市場主體信用檔案,推進市場主體信用分級分類監管。(責任單位:省市場監管局、省發展改革委)

  10.社會治安防控專題。升級新一代公安網絡,優化公安大數據平臺,完善公安大數據基礎設施。重點推進公安業務應用智能化,實現社會風險防控、指揮決策、治安防控、偵查實戰、道安管理、為民服務、監督管理和警隊建設等信息化系統整合、業務協同、智能應用。推進“雪亮工程”建設,深化公共安全視頻監控聯網應用,提高預測預警預防各類風險的能力,形成具有大數據特征的立體化、信息化、智能化警務應用新生態。(責任單位:省公安廳)

  11.應急管理專題。建設覆蓋安全生產、自然災害的感知網絡體系,實現生產安全風險監測和自然災害監測數據全部匯聚、風險早期識別、預測精細精準、預警靶向發布。構建大災大震和斷電斷網斷路“空天地”一體的應急指揮網絡,建成三級部署、五級聯動、視頻可達的應急指揮智能調度系統,建設完善應急管理綜合應用平臺,協同推動相關部門分階段建設應用好城鄉生產安全、自然災害風險監測預警公共信息平臺,全面提高防災減災救災、應急救援、城鄉生產安全、自然災害風險防控處置能力和指揮決策水平。(責任單位:省應急廳)

  12.糧食和物資儲備專題。構建“數字糧食”“數字儲備”標準規范和大數據資源體系,逐步實現政策性業務信息化全覆蓋以及各類儲備業務在線監管全覆蓋。加快全省智能糧食管理系統升級改造,建立健全涵蓋糧棉糖、能源、戰略物資、應急救災物資等要素在內的數據標準體系,完善數據管理工作,滿足動態監管、應急指揮、監測預警、保供穩市等宏觀調控需要。強化科技創新支撐,加強融合通信、區塊鏈等技術應用,提高糧食流通綠色低碳和智能化水平。(責任單位:省糧食和物資儲備局)

  13.消防救援專題。完善消防感知網絡、應急通信網絡等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省級消防數據中臺、統一消防救援門戶和移動平臺。圍繞火災防控、應急救援、隊伍管理、政務服務、應急通信五大主題應用域,構建全業務覆蓋的“智慧消防”新生態。以消防實戰指揮系統為核心,圍繞災情預警、力量調配、作戰指揮、戰勤保障等戰力關鍵要素,建立健全快速反應、智能輔助、科學決策、高效運行的實戰指揮體系。(責任單位:省消防救援總隊)

  14.信訪專題。完善信訪信息系統,為信訪工作提供標準化指引、智能化輔助、規范化檢查,智能化再造信訪工作法定流程。建設信訪大數據分析研判、科學決策、綜合協調、工作考核、推動積案化解等領域的應用,提高各級信訪機構和職能部門對重點問題、重點領域、重點地區信訪事項的分析預警能力,提升群眾滿意度。(責任單位:省信訪局)

  15.法治政府建設專題。構建全省司法行政大數據,橫向與公檢法等部門數據交換共享,開展大數據分析,重點建設全面依法治省、政府立法、行政執法協調監督、刑事執行與應急指揮(含監獄和戒毒業務)、公共法律服務和保障與政務管理等六大類業務系統。完善全省司法行政系統應急指揮體系,提升應急指揮實戰能力。(責任單位:省司法廳)

  16.住房城鄉建設專題。拓展升級省住建一張圖平臺等一批省級基礎平臺,推進智能建造與建筑工業化協同發展。推進全省中心城市CIM平臺建設,打造數字孿生城市,加強CIM技術在城市規劃建設、城市管理、城市安全防控等領域的應用。統籌房屋網簽備案、租賃管理、住房保障、住房公積金等相關住房監管系統,集成建設省住房領域信息化平臺。推動全省城鄉環境基礎設施建設運營一體化監管平臺及市縣城市綜合管理服務平臺建設,提升城市建設管理水平。(責任單位:省住房城鄉建設廳)

  17.交通運輸專題。實施一批智慧公路、智慧水運、智慧樞紐等新型融合基礎設施示范工程建設。深入推動信息系統整合升級,構建我省綜合交通運輸信息平臺,推動省市綜合交通運輸運行協調和應急指揮平臺的共建,實施應急指揮省市聯動。建設治超聯網管理信息系統,實現全省聯合治超。推進交通運輸信息資源的有效匯聚和共享利用,實現行業治理“一網統管”。依托省“互聯網+政務服務”一體化平臺,升級構建我省交通運輸“互聯網+政務服務”一體化綜合平臺“一張網”,形成全省交通運輸政務服務工作“一盤棋”。建立和完善全省公眾出行和貨物運輸信息服務體系,加強各類運輸服務信息的融合應用,打造智慧出行應用,推動智慧物流發展。(責任單位:省交通運輸廳、省公安廳)

  18.農業農村專題。筑牢基于5G網絡和物聯網的智慧農業新基礎。建設全省農業農村大數據中心和重要農產品全產業鏈大數據,打造全省智慧漁政、智慧畜牧、智慧種植、智慧種業和智慧農機等基礎信息平臺,構建農業農村“天空地”一體化觀測網絡和監測預警體系,推進數據資源體系和應用場景建設。建立農業農村信息調查統計會商發布制度,加強農業農村經濟運行監測分析。建立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網絡服務體系,升級湘農科教云平臺。完善農村信息服務體系,推廣村級“一站式”綜合便民服務平臺。建立“數字供銷”平臺,開展生產、信用、供銷“三位一體”的綜合合作試點。建立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動態名錄和信息數據庫,向金融機構開放查詢、使用服務。持續實施農村“雪亮工程”,大力推廣“互聯網+公共服務”“互聯網+監督”,提升鄉村治理智能化水平。(責任單位:省農業農村廳、省供銷合作總社)

  19.教育專題。推動各級各類學校加快建設數字校園,提升數字化教育教學應用能力。重點打造“我是接班人”網絡大課堂(思政教育)、“智趣新課堂”(基礎教育)和“大國長技”(終身教育)等新型教育資源,優化數字教育資源供給模式,構建面向全省的高質量數字教育資源公共服務體系。(責任單位:省教育廳)

  20.醫療健康專題。建設全省健康醫療大數據中心,面向公眾、行業、政府、社會開放服務。建設省疾病預防控制綜合平臺、公共衛生應急管理平臺,實現實時監測、追蹤調查、分析預判、快速預警、聯防聯控。建設傳染病疫情防控管理平臺,實現疫情主動發現、快速響應、有效處置、科學評價、結果運用等全過程高效管理執行。推動基層衛生數字化提質改造、衛生健康綜合監督管理平臺、中醫藥健康信息平臺、職業病防治智能化信息平臺、醫療區塊鏈數據云平臺、智慧醫保服務平臺、居民健康管理服務等項目建設,打造勞動者“職業病診斷與鑒定”等服務在線申請入口,提升醫療健康全領域、基層化、個性化服務水平。(責任單位:省衛生健康委、省醫保局)

  21.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專題。建設人力資源社會保障信息化平臺(金保工程二期),提供公共就業、社會保險、人才人事、勞動關系等服務。推進“一卡通”服務管理模式應用,基本實現全民持卡。大力發展電子卡,實現實體卡和電子卡協同并用。深化社會保障卡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領域待遇入卡、業務用卡,拓展社會保障卡在交通、文化旅游、惠民惠農資金發放等領域應用。(責任單位: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

  22.民政專題。建設全省統一的大救助平臺,融入省“互聯網+政務服務”一體化平臺,互通相關部門社會救助信息,融合省市居民家庭經濟狀況核對系統,實現救助需求統一收集、救助對象統一核對、救助信息互通共享、救助結果統一發布。建立監測模型,實現對困難群眾動態監測預警。推動社會救助服務向移動端延伸,實現救助事項“掌上辦”。(責任單位:省民政廳)

  23.文化旅游專題。建設湖南省文旅指揮中心,實現旅游管理、產業監測、指揮調度、疫情防控“一張網”管控。加強文化和旅游數據資源體系建設和共享交換,深化文旅數據與發改、自然資源、交通等部門數據應用合作,推出一批集合文創、演藝、展覽、旅游美食等要素的湖湘韻旅游精品。推進智慧景區、智慧鄉村旅游點、智慧文旅小鎮等建設。加快智慧廣電建設,以智慧化應用加快提質升級,更好更多鏈接政府資源、社會資源、生產資源和生活資源。(責任單位:省文化和旅游廳、省廣電局)

  24.生態環保專題。建立全省一體化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建設生態環境大數據中心,加強數據匯聚共享,開展數據挖掘應用。建設生態環境綜合管理信息化平臺,構建覆蓋督察、執法、審批、監測、監控、應急、政務等生態環保業務全過程的應用體系,提高生態環境跨部門、跨區域、跨層級的態勢感知、任務調度、形勢研判和應急處置能力。搭建區域性生態環境信息化合作交流平臺,為政府生態環境綜合決策提供智力和技術支撐。(責任單位:省生態環境廳)

  25.自然資源專題。建設全省動態權威的自然資源與地理空間數據庫,基于實景三維構建全域全要素一體化自然資源三維立體“一張圖”。建立湖南智慧自然資源系統,加強全省自然資源資產、國土空間用途管制和生態修復的統一管理,構建用地全程一體化管理體系、“空天地網”協同的自然資源監測保護體系以及自然資源執法綜合監管體系,實現對全省山、水、林、田、湖、草等各類自然資源的調查評價、確權登記、開發利用、保護修復的全過程、全生命周期管理。建設全省自然資源數字化調度中心,提升地質災害預防和治理能力,提高全省自然資源數字化監管調度和科學決策能力。建設全省統一不動產登記平臺和數據庫,探索不動產權證電子憑證上鏈試點應用,建設地理信息安全與應用實驗室。(責任單位:省自然資源廳)

  26.林業專題。搭建林草“天空地”立體感知網,梳理編制林草生態大數據信息資源目錄,建設林草資源公共基礎數據庫、綜合數據庫、專題數據庫、政務服務數據庫等,形成林草生態大數據“一張圖”。建設林草生態大數據智慧監管系統、綜合處理云服務系統,開發林長制巡護信息系統,整合各類森林草原資源保護管理信息系統,構建智慧林草綜合管理平臺,推進智慧林草綜合應用系統建設,形成林草綜合應用支撐體系,提升全省林草信息化創新能力。(責任單位:省林業局)

  27.水利專題。完善水利一張圖,推動數字孿生流域和數字孿生工程建設,打造“數字洞庭”。科學防御水旱災害,建立完善以四水流域洪水預報調度系統為重點的水利業務系統,提升水利業務“四預”能力。(責任單位:省水利廳)

  28.檔案管理專題。建設全省數字檔案管理服務一體化平臺,開展電子公文資源庫、電子文件單套歸檔和電子檔案單套管理試點,對政府各類電子檔案進行歸檔接收、全周期規范管理、安全保存。推進數字檔案館建設,建立完善全省檔案目錄數據庫和檔案全文數據庫,全面推進各級各類檔案館存量檔案數字化、增量檔案電子化。(責任單位:省委機要局、省檔案局)

  29.網絡空間治理專題。升級完善省網絡安全態勢感知平臺,加強網信一期項目建設運維,做好輿情態勢感知系統功能優化,建立健全網絡安全、數據安全、個人信息保護等相關技術能力體系,提升網絡安全防護能力和應急處置水平。加強內容管理能力建設,健全全省一體化網絡應急指揮體系,加快推進市州應急指揮中心規范化建設。推動全省網絡綜合治理體系建設,推動各級網信部門建設網絡違法信息技術巡查系統。推進網絡傳播陣地建設,構建新媒體傳播矩陣,打造一體化傳播體系。深入推進兩個節點建設,推動基于兩個節點開展域名解析、數據流量挖掘分析等工作。推動IPv6規模部署應用。(責任單位:省委網信辦)


信息來源: 湖南省政府辦公廳      責任編輯: 郭玟
打印 收藏
相關閱讀

湖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湖南省“十四五”數字政府建設實施方案》的通知

22726204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一个人看的www在线观看免费| 亚洲日产2021三区在线| 麻绳紧缚奴隷女囚| 国产香蕉国产精品偷在线| 三级黄色在线看| 日本动漫h在线|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影院| 欧美美女毛茸茸| 免费无毒片在线观看| 老师xxxx69动漫| 国产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 国产亚洲情侣一区二区无| 婷婷色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经| gⅴh372hd禁断介护老人| 成人试看120秒体验区| 久久久精品中文字幕麻豆发布| 最新国产精品亚洲| 亚洲人成未满十八禁网站| 欧美高清在线精品一区| 交换交换乱杂烩系列yy| 秋霞理论最新三级理论最| 又粗又硬又大又爽免费观看| 蜜臀av性久久久久蜜臀aⅴ| 激情成人综合网| 午夜在线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1区2区3区产品乱码免费| 天堂mv在线免费播放| 一卡2卡3卡4卡免费高清| 成人爽a毛片在线视频| 久久久精品人妻一区亚美研究所| 日韩电影免费在线| 亚洲AV无一区二区三区久久| 欧美人与动性行为网站免费| 亚洲欧洲综合在线| 永久免费看bbb| 国产丝袜无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黄色链接在线观看| 国产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 福利网址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