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湖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了《關于支持湘江科學城建設的若干措施》(湘政辦發〔2024〕43號)(以下簡稱《若干措施》)。現將有關內容解讀如下。
一、起草背景
湘江科學城于2023年12月正式開工建設,整體沿湘江南北展開,跨越長沙、湘潭兩市,規劃總面積153.65平方公里,其中長沙片區95.5平方公里、湘潭片區58.15平方公里。建設湘江科學城是省委、省政府部署打造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科技創新高地標志性工程之一,省政府辦公廳將《關于支持湘江科學城建設的若干措施》列入2024年度發文計劃。
為支持和加快湘江科學城建設,根據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省科技廳會同長沙市政府、湘江新區管委會、湘潭市政府組織開展前期調研、政策梳理、需求征集、座談交流和考察學習,廣泛征求意見建議,結合實際起草形成《若干措施》,2024年12月2日經省人民政府第50次常務會議審議通過,12月10日由省政府辦公廳正式印發實施。
二、主要內容
《若干措施》堅持目標導向、問題導向和需求導向,提出了10個方面的主要內容。
第一至三條,明確建設目標,加強組織領導和投入保障。第一條提出“聚力打造國內一流科學城,搶占產業、技術、人才、平臺制高點,將湘江科學城打造成創新成果策源地、創新人才集聚區、創新產業增長極、創新生態共同體、創新發展新引擎,建設成為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科技創新高地示范區”的建設目標。第二條提出完善湘江科學城管理機制,建立由省領導牽頭的一體化工作推進機制,建立健全管理運營機構,成立專家咨詢委員會,支持在湘江科學城結合實際率先開展科技體制改革相關試點示范。第三條提出構建多元化投入保障機制,省財政按“一事一議”原則支持重大創新平臺、重大科技項目建設,支持建立科創子基金,在政府專項債、超長期特別國債等方面給予重點支持。
第四、五條,引育高能級創新平臺和高層次創新人才,加快集聚優質科創資源。第四條提出支持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國家實驗室(基地)、“省四大實驗室”等布局建設,對新獲批的國家級創新平臺給予支持,支持“大院、大校、大企業”在湘江科學城設立研發中心、新型研發機構等。第五條提出建設高層次創新人才特區,積極引進國內外一流領軍人才及團隊。探索人才政策“同城化”,對在湘江科學城創業或全職工作的人才,可按長沙市人才政策辦理高層次人才分類認定。開展“科創飛地”人才政策、職稱評審“直通車”、直接申報評審正高級職稱。
第六至八條,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營造創新創業友好環境。第六條提出打造科技成果轉化引領區,建好技術成果進場交易平臺、交易展示中心等,率先開展科技成果轉化改革試點,支持湘江科學城孵化的技術成果、項目在全省轉化落地。第七條提出支持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航空航天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圍繞無人駕駛、低空經濟等領域,支持打造一批未來產業應用場景。超前謀劃量子科技、未來計算、深海探采等未來產業,推動布局一批未來產業科技園。第八條提出支持推進教育科技人才體制機制一體改革,深化高校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開展大學生創業投資基金推廣示范。
第九、十條,加強創新資源要素保障,構建內陸開放合作新高地。第九條提出省、市(長沙市、湘潭市)、湘江新區單列基礎設施、產業、科技等重點項目指標,探索知識價值信用貸款風險補償基金擴容、科技保險和科技擔保政策試點,探索產權型或租賃型人才住房供應機制,支持湘江科學城結合發展需要優化規劃布局,在重大科技項目用地、國家下達年度林地定額等方面給予重點支持。第十條加強全球科技交流合作,鼓勵設立國際科技組織,支持國家“一帶一路”聯合實驗室、外資研發中心和保稅研發中心等建設,支持舉辦國際科技和產業交流合作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