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我省能源安全和綠色轉型發展
——省發改委權威解讀《綱要》
12月25日,省政府印發實施《湖南省新型電力系統發展規劃綱要》,明確了建設湖南特色新型電力系統的發展路徑和目標,這一綱領性文件對湖南能源安全保供和綠色轉型發展意義重大。建設新型電力系統,湖南有哪些優勢,面臨哪些挑戰,將如何穩妥推進?12月26日,省發改委進行了權威解讀。
穩扎穩打夯實電力支撐,湖南具備先發優勢
新型電力系統是“雙碳”目標的關鍵載體和新型能源體系的重要支撐。為加快構建具有湖南特色的新型電力系統,湖南在全國率先出臺省級規劃。
“湖南能源資源稟賦不足,近年來穩扎穩打夯實電力支撐,取得了一定成效,具備了較好的先發優勢。”省能源局局長湯吉鴻介紹。
“十四五”以來,我省先后推動永州、平江等支撐性保障電源以及南昌至長沙、荊門至長沙特高壓工程建成投運,全省供電能力達到4200萬千瓦以上,實現跨越式升級。
目前,全省電力裝機6873萬千瓦,其中新能源裝機2021萬千瓦,成為省內第二大電源,清潔電量消納占比居中東部第一。我省電力供需形勢由“階段性緊張”轉為“緊平衡”的同時,奠定了清潔低碳的基礎。
隨著新能源裝機的增長,我省大力發展儲能,推動源網荷儲協同運行。電化學儲能裝機規模達266萬千瓦,居全國第二。“十四五”重點抽蓄項目規模排名全國第二。
湯吉鴻介紹,構建新型電力系統,我省還面臨“轉型與生態”“轉型與保供”“轉型與經濟”“轉型與安全”等挑戰。《綱要》明確發展路徑,提出實施區域電力交換樞紐打造、清潔能源高質量發展、電力支撐能力提升、實施電力資源聚合互動、調節能力區域支撐、新型電力系統創新改革六大行動。
“三步走”構建新型電力系統
建設新型電力系統,湖南將如何穩妥推進?
《綱要》提出,到2030年,全省電力穩定供應能力達到7500萬千瓦。火電依然發揮基礎保障性電源的重要作用,并逐步向系統調節性電源轉型,裝機達到4000萬千瓦以上;風電、光伏發電裝機規模達到4000萬千瓦,新能源裝機占比達到36%。
湯吉鴻介紹,目前,新能源發電能力不比火電和水電。當新能源裝機規模占總裝機一半之后,還要不斷增加其裝機規模,當占比達到七八成后,會成為發電主體。因此,建設新型電力系統,提高新能源裝機規模是必然,但不是一蹴而就。
《綱要》提出,按照“加速轉型(當前至2030年),總體形成(2030年至2045年)、鞏固完善(2045年以后)”的發展路徑,高水平推進新型電力系統建設,將湖南打造成為承西啟東、連南接北的區域電力交換樞紐。
根據“三步走”目標計劃,2030年至2045年,煤電緩慢退坡,新能源逐步成為裝機主體,進入多元電力供應主體階段,湖南新型電力系統總體形成。2045年以后,新能源普遍具備可靠電力支撐等重要功能,逐漸成為電力電量供應主體;煤電等傳統電源轉型為系統提供應急保障和備用容量。
(文/孟姣燕 鄭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