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編制背景
“十四五”時期,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征程的開局起步期,服務業作為我省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對于深入實施“三高四新”戰略,構建現代產業體系,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湖南具有重要作用。為加快推進服務業高質量發展,全面貫徹落實《湖南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根據省委、省政府領導對服務業發展工作的有關要求,在深入調研、廣泛征求意見、不斷修改完善的基礎上,歷時一年時間編制了《湖南省“十四五”服務業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
二、規劃特點
《規劃》編制重點突出以下4個方面特點:
一是突出需求導向。圍繞打造國家重要先進制造業高地,以我省優勢制造業發展需求為導向,大力推進生產性服務業專業化、高端化發展。圍繞順應人民生活方式轉變和消費升級趨勢,著力提升生活性服務業,不斷豐富服務內容、創新服務方式、提高服務質量,更好滿足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多樣化、高品質需求。
二是突出融合創新。圍繞打造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科技創新高地,統籌推進技術創新、模式創新、制度創新,促進新一代信息技術在服務業領域的滲透和應用,加快培育服務業新業態新模式。著力推動現代服務業和先進制造業、現代農業及服務業內部之間的深度融合,促進制造業企業由生產型向生產服務型轉變、服務業企業向制造環節延伸,助推產業鏈和價值鏈向高端攀升。
三是突出協同發展。立足“一帶一部”區位優勢,以中部崛起為契機,積極對接長江經濟帶、粵港澳大灣區等國家區域戰略,強化與周邊地區的跨區域合作和產業協同,促進區域服務業聯動發展,打造特色突出、優勢互補的服務業協同發展新格局。
四是突出改革開放。搶抓中國(湖南)自由貿易試驗區擴大服務業對外開放的機遇,圍繞打造內陸地區改革開放高地,進一步深化服務業重點領域改革,高水平擴大服務業對外開放,大力發展服務貿易,深入推進服務業“引進來”和“走出去”,不斷拓展服務業發展空間。
三、主要目標
《規劃》從貢獻更大、質量更高、結構更優、環境更好等4方面提出13個預期性指標。力爭“十四五”期間,全省服務業增加值年均增長6.5%以上,占GDP比重達53%左右,產業結構更趨合理,創新能力明顯增強,質量效益大幅提升,營商環境全面優化,努力構建功能完善、特色鮮明、競爭力強的現代服務業新體系,打造現代服務業發展引領區,建設國家科技創新中心、區域現代金融中心、區域性國際消費中心、國際文化創意中心、國家綜合物流樞紐、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
四、主要任務
圍繞“三高四新”戰略,實施服務業發展“1345”部署。
“1”為打造一個新格局。提出打造“一核兩副三帶四區多點”服務業發展新格局。突出“一核”引領,打造長株潭國家服務業中心。強化“兩副”支撐,打造岳陽服務業對外開放橋頭堡,衡陽服務業融合發展先行區。加強“三帶”聯通,建設京廣高鐵現代服務業示范帶、滬昆高鐵服務業承載提升帶、渝長廈高鐵服務業特色發展帶。推動“四區”協同,打造長株潭高端服務業核心區、環洞庭湖商務商貿服務業協作區、湘南制造服務業拓展區、湘西特色文旅產業集聚區。促進“多點”發力,構建以中心城市為核心,縣域城市為支點,城鄉互補的多層次服務網絡。
“3”為拓展三條新路徑。提出融合化、數字化、協同化“三化”發展新路徑。加快服務業融合化發展,深化現代服務業與先進制造業、現代農業融合,以及現代服務業內部相互融合。推動服務業數字化發展,推進服務業數字化轉型,拓展服務業數字化應用,提升數字技術創新能力。促進服務業協同化發展,加強服務業跨區域協作,建立省內合作示范區,發展服務業協作組織。
“4”為構建四大新體系。聚焦服務業重點領域和發展短板,加快推進生產服務、商貿流通、社會服務、生活服務等4大產業體系優化升級,重點發展科技服務、信息服務、現代金融、商務服務、節能環保服務、現代物流、現代商貿、康養服務、教育培訓、文化、旅游、居民和家庭服務等12大產業,針對產業發展,逐一提出了發展思路、發展重點、發展目標,并制定12個專項行動。
“5”為培育五大新支撐。重點實施市場主體培育、服務質量提升、載體平臺建設、改革創新推進、對外開放促進等五大工程,不斷強化服務業發展支撐體系,提升服務業綜合競爭力。
五、保障措施
《規劃》提出了4方面保障措施。
一是強化組織領導。完善省服務業發展聯席會議制度,制定年度工作要點,構建省、市、縣三級聯動機制,充分發揮社會組織在行業自律、服務、協調和監督等方面的作用。
二是創新政策支持。圍繞促進服務業高質量發展,著力創新財政資金投資方式,拓寬服務業融資渠道,擴大服務業用地供給,貫徹落實稅收優惠政策,加快推進資源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
三是增強人才保障。重點圍繞引進服務業領軍人才,培育高層次經營管理人才,壯大高技能人才隊伍,創新人才激勵機制,健全專業化、產業化、國際化的人才市場體系,完善多種激勵機制,著力構建多層次人才隊伍。
四是健全監測評估。圍繞推進《規劃》實施,推動建立覆蓋全行業的服務業統計體系,完善服務業新業態新模式統計制度,加強對服務業發展態勢的監測、預測和分析,對各市州《規劃》的主要目標完成情況、重點任務實施情況、重大政策落實情況等進行督導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