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湖南省農業農村廳圍繞災后農業生產恢復、農業農村設施科學重建、監測幫扶防止因災返貧致貧等五個方面發布20條舉措,全力推進農業農村災后生產恢復工作。如果說防汛抗災是環環相扣的系統工程,那么災后重建就是任重道遠的民生工程,同樣等不起、慢不得。
“五谷者,萬民之命,國之重寶。”對于我們這樣一個有十四億多人口的大國來說,“手中有糧,心中不慌”任何時候都是真理。洪澇災害會給農業生產尤其是水稻種植帶來致命威脅,當天公不作美時,唯有更加主動作為,方能最大限度降低農業因災損失,切實保障農民群眾的種糧收益。當前全省防汛抗災形勢依然嚴峻復雜,須繃緊“責任弦”,盡快恢復農業生產條件,確保秋糧和全年糧食安全。
面對洪澇災害的影響,省農業農村系統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分類指導、精準施策,按下災后恢復農業生產的“加速鍵”。此次發布的20條措施,既有加快恢復農業基礎設施的部署,也有為災后田管、補救補種出的實招;既有為后續健康養殖構筑的屏障,也有為受災農戶降息、減費的保障……一系列有針對性的行動,都旨在解決災區群眾最關注、最迫切的問題,釋放出“水退一塊,人進一塊,生產恢復一塊”的鮮明信號。
大片農田被洪水淹沒牽動人心,個別農戶家的“一畝方塘”受損減產也令人憂心。災后農業重建工作不是修修補補的“添磚加瓦”,應加強統籌,針對不同地方、不同品種、不同災情、不同需求等,有計劃性、系統性地開展災后指導。比如,瓜果蔬菜被淹了怎么辦?十幾畝水稻出現灌漿不實、空殼癟粒怎么補救?種子化肥等物資會不會因為緊缺而漲價?多一些入農戶、跑地頭的“點滴之功”,多一些貼近農民的問需問難,逐個破解阻礙恢復生產的難點堵點,農業生產恢復重建工作才能科學精準、水到渠成。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農業生產是災后恢復重建的重要方面,不僅直接關系家家戶戶的收入,也關系國家糧食安全。我們堅信,風雨同舟的力量在、“風雨之后見彩虹”的信心在、多元有效的措施在,定能把災害損失降到最低,守護好群眾的“糧袋子”和“錢袋子”,交好災后重建的“民生答卷”。
(文/曹茜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