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5年入選“中國最具人才吸引力百強城市”,成為年輕人眼里的“寶藏城市”——
到株洲安家大學生3年翻一番
從創新舉辦“廠BA”到主動承辦CUBAL,從傳統工業重鎮到培育制造名城,走進株洲,年輕人發現,這是一座“寶藏城市”。
到株洲創業就業的大學生持續攀升,2021年6300余人,去年增至14000余人,3年翻了一番多。
清華博士到株洲成功創業
124個高校創新成果轉化項目在株洲落地
3月31日,株洲高新區,湖南清皓普眾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王智權向來賓展示一款高性能氧化鋯材料。這款由清皓普眾公司研發的材料,廣泛用于牙齒修復,實現了國產替代。
今年29歲的王智權,在清華博士畢業前就已掌握高性能復合材料裝備技術。
2022年8月,株洲高校科技成果對接活動走進清華大學。王智權發現,株洲在新材料方面有良好的產業基礎和配套,便南下創立清皓普眾。
當地相關部門不僅為清皓普眾在場地提供、證件辦理等方面給予“一站式”服務,還熱心指導其參加創新創業賽事、申請科研獎補資金。僅僅2年多時間,清皓普眾便建成兩條高性能樹脂滲透陶瓷類復合材料生產線,月銷售額近400萬元。
為暢通與高校院所的常態化溝通,株洲帶領科技企業、優勢產業主動出擊。去年走進清華、北大等40余所高校院所,新簽約科技型企業投資項目80個,企業吸納高校技術合同金額同比增長32%。去年以來,促成124個高校創新成果轉化項目在株洲落地。
山東大漢在株洲“干大事”
近3年引進大學生近4萬人
“為什么選擇株洲?”山東人李加強常被問到這個問題。
李加強2022年博士畢業后,北京、深圳、成都等一線城市的大企業,都給他拋來橄欖枝。
“‘立大志,入主流,登大舞臺,干大事業’是我的就業價值觀。”李加強最終選擇株洲的中國航發湖南動力機械研究所。“中國航發動研所是我國唯一集型號研制及預先研究于一體的中小型航空發動機及直升機傳動系統研發基地,提供的工作崗位與我的博士研究方向高度一致。”
入職后,李加強致力發動機結構強度和增材制造創新設計相關研究,很快取得多項成果。
“株洲是一個可以實現自我價值的大舞臺,有值得托付一生的事業。”李加強從“職業小白”升為主任設計師后,篤定地說:“來株洲,是正確的選擇。”
株洲加快建設人才友好型、青年發展型城市,打造青年人才集聚新高地。近3年來,通過各類招才引智活動引進大學生近4萬人,成為人口凈流入城市。中車株洲電力機車有限公司、中車株洲電力機車研究所有限公司等龍頭企業人才凈流入量3年增長208%。
株洲連續5年入選“中國最具人才吸引力百強城市”,去年獲評“中國最佳引才城市”。
年輕人眼中的“寶藏城市”
干事有平臺發展有空間生活有品質
近兩年來,株洲市主要領導先后帶隊走進北大、清華、上海交大、武漢大學等全國頂尖院校作城市宣講。莘莘學子深入了解株洲后不禁感慨,這是一座不容小覷的“寶藏城市”。
干事有平臺。株洲構建以軌道交通、航空動力、先進硬質材料為核心的“3+3+2”現代化產業體系,國省先進制造業集群數量全省第一,國家重點“小巨人”企業密度全國第一。無論是政府,還是企業,都支持青年人才在重大項目、關鍵領域挑大梁、當主角。
發展有空間。在中車株洲所,比肩新一線乃至一線的工資福利,近3年吸引超過4000名大學生加入。2013年加入該公司的胡云卿,帶領團隊自主研發高性能粘著利用控制系統等關鍵技術,成為中車首席技術專家。
生活有品質。株洲致力于形成代表新時代年輕人的生活方式。近年相繼舉辦廠BA、馬拉松、航空嘉年華等系列高品質文體活動,打造JOJO街、文藝巷、街頭藝術站等休閑娛樂場景,有國際范,也有煙火氣。
“住株洲的房子,拿一線城市的工資,干全球的事業,過北歐小城的生活。”這句株洲對外攬才的“廣告語”深入人心。
(文/李永亮 周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