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我們這樣一個有著14億人口的大國來說,農業基礎地位任何時候都不能忽視和削弱,手中有糧、心中不慌在任何時候都是真理。”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政協經濟界委員聯組討論時的重要講話,是對農業基礎地位的再強調,是對保證糧食生產的再動員。
悠悠萬事,吃飯為大。糧食安全不僅是一個經濟問題,更是一個政治問題,它是維護經濟發展、社會穩定和國家安全的重要基礎。從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多次就糧食安全問題作出重要指示,到全國兩會期間強調穩定糧食生產、讓農民挑起農業現代化的“金扁擔”,糧食生產始終是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關注的“國之大事”。
“越是面對風險挑戰,越要穩住農業,越要確保糧食和重要副食品安全。”落實“六保”工作的“任務清單”上,“保證糧食能源安全”赫然在列。穩住糧食生產、確保糧食供給,“六穩”“六保”就有了堅實的物質支撐,經濟社會發展就有了在危機中育新機、于變局中開新局的信心與底氣。同時,解決了糧食安全問題,農民致富增收的問題也會迎刃而解。
糧食生產要做到“穩字當頭”,首先必須實現糧食種植面積、糧食產量的“雙穩”目標。湖南糧食生產要穩面積、穩產量,穩住早稻生產是關鍵。在抗擊疫情最關鍵的時候,省委、省政府相繼召開全省春耕生產視頻會議、省委農村工作會議,部署全省一手“戰疫”、一手“備耕”,省委領導深入糧食主產區調研,全省春耕生產會議直接開到洞庭湖區,明確要求各地圍繞擴大早稻種植面積這一目標任務,做到“春耕生產不誤時、耕地不拋荒、責任和政策落實不退坡”。作為農業大省,湖南部署全年糧食生產見事早、行動快、力度大。
“扶一把老百姓特別是農民”,習近平總書記平實的話語,飽含著對廣大農民的牽掛。今年一開春,省農業農村廳、省財政廳等多個部門聯合出臺政策,在支持雙季稻生產、落實國家糧食收購政策、優化農機購置補貼、開展機拋秧作業補貼試點等十個方面助力“三農”,各地各部門協調配合,在農資保障、農機調配、農技下鄉等環節助攻糧食生產……懷惠農之心、施助農之策,湖南政策含金量高、成效明顯。
農業農村現代化,是實現“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金扁擔”,更是確保糧食安全的基礎工程。近年來,湖南以習近平總書記對湖南工作重要指示精神為引領,以三個“百千萬工程”為抓手,深入實施“六大強農行動”,打造以精細農業為特色的優質農副產品供應基地,做大做強優勢特色千億產業,集中力量辦成了很多順民心、惠民生的事,解決了不少農民牽腸掛肚的事,廣大農村搭乘“農業農村現代化”的快車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湖廣熟,天下足”。湖南歷來是全國糧食主產區,我們必須緊緊圍繞保障國家糧食安全這個核心任務,用好科技創新助力農業生產、產業轉型升級這一關鍵手段,用創新為農業插上翅膀,用創新扎實推進落實藏糧于地、藏糧于技發展戰略,讓農業現代化的“金扁擔”,一頭挑起國家糧食安全的重任,另一頭挑起廣大農民的幸福生活,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貢獻“湖南力量”。
(文/湖南日報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