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全省高新技術企業的評審工作正在有條不紊進行,超過1600家申報企業等候著佳音。作為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主力軍,我省高新技術企業規模繼去年大幅擴容后,今年還將顯著增長,提前實現“到2020年全省高新技術企業總數增至4800家的目標”應無懸念。
省市場監管局也公布了我省上半年專利情況。全省專利申請量達44915件,有效發明專利為43765件,同比增長16.07%。
統計數據顯示,全省科技綜合實力在全國排名第12位,科技進步對全省國民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接近58%。
區域創新高地的形成,有賴于良好的創新生態。近年來,我省查找創新生態中的短板和弱項,重點完善創新鏈條中的關鍵環節,創新環境越來越好,創新發展積聚的能量也越來越大。
全社會加大研發投入行動計劃來真的
研發經費投入占GDP的比重即研發投入強度,是反映創新生態的重要指標。2018年是《湖南省加大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行動計劃(2017-2020年)》實施的第二個年頭。“去年我省研發經費投入總量近700億元,增速達到20%以上,研發投入強度超過1.8%以上,較上一年度再次提高0.12個百分點以上。”省科技廳規財處負責人介紹。
這份答卷,來之不易。由于歷史欠賬,我省研發投入強度一直達不到全國平均水平。為縮小差距快步趕上并最終實現“到2020年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占GDP比重達到2.5%”的目標,湖南積極行動,層層分解任務抓落實。
在省委副書記、省長許達哲的直接領導下,副省長陳飛統籌安排,由省科技廳牽頭的湖南省加大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工作聯席會議制度,從當初的10家成員單位擴充到20家,組織召開了3次聯席會議,發揮著重要的推進作用。
企業是研發經費投入的主體。我省推出的企業研發獎補政策,以其簡單可靠、方便快捷的普惠特點,受到企業的普遍歡迎,實施兩年成效顯著。
創立僅3年的新航動力公司相關負責人高興地告訴記者,申請競爭性的政府項目難度大,而研發獎補政策沒有繁瑣的評審環節,只需在省科技廳網上填報一張申報表,就非常順暢地享受到了80.5萬元研發獎補資金。
省科技廳提供的數據顯示,2019年,全省兌現獎補1767家企業,較上一年度同比增長103%;按兌現5.94億元獎補資金計算,帶動企業新增研發投入59.4億左右,財政資金的引導作用將近1∶20(2018年比2017年全省新增研發投入近120億元)。有7成左右的去年受惠企業今年繼續獲得獎補,中車時代、索恩格汽車、比亞迪汽車、三一集團、中聯重科、藍思科技、華菱湘鋼等行業龍頭企業,連續兩年獲獎補500萬元以上。
“2019年,我省繼續出臺政策,實現了對企業、高校、科研院所等各類創新主體的全覆蓋獎補,并出臺《湖南省引導市縣創新驅動發展獎補實施細則》,對全省4個市州、20個縣市區創新投入產出績效情況進行真抓實干激勵獎補。”省科技廳規財處負責人透露,企業研發獎補政策也正從省級層面延伸到部分市州、縣市區和高新區,財政資金引導力度持續加大。
事業引人、環境留人,加快“人才第一資源”向“創新第一動力”傳導
11年前,戴立忠博士作為引進的高層次領軍人才,創立了湖南圣湘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一路艱難走來,公司獲得了國家和湖南省、長沙市多個科技項目的支持,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等國家級重大創新獎項近20項,成長為國內分子診斷行業龍頭企業。讓戴立忠最有成就感的是,“讓老百姓有了用得起、用得好的國產醫療產品。”
有意思的是,戴立忠創辦的公司也成了人才聚集地,吸引了近10名行業領軍人才和30余名高層次人才。
人才是湖南創新型省份建設的第一資源。為了讓更多的人才愿意為湖南盡其才,近年來,在省委人才工作領導小組的指導和支持下,省科技廳以芙蓉人才行動計劃為指引,著力構建和完善多層次、全方位的科技創新人才支持和服務體系。2018年,省科技人才專項經費投入1.2億元,今年增加到1.4億元。
對于戰略新興領域緊缺人才重引進。對于重點優勢領域領軍人才和青年拔尖人才重培養。對于院士團隊資源和產學研人才則重使用。
省科技廳人事處負責人介紹,引進的頂尖團隊,最高可獲得1億元綜合支持。目前,我省共投入1.4億元引進支持134人,投入8000萬元引進支持創新團隊23家。其中,對湖南大學引進的由兩位頂尖科學家牽頭組建的化學生物學與納米醫學創新團隊,給予重點支持3000萬元。
同時,職稱制度改革、人才評價改革、科研資金管理改革等一系列舉措接連推出,正在打破制約科研人員創新創業熱情的體制機制藩籬。“像明確對單個科技人才項目短期內科研產出及經濟社會效果情況不作績效評價,對實施周期三年以下的科技人才項目一般不開展過程檢查等,進一步形成讓科技人才潛心研究、鼓勵創新、寬容失敗的氛圍。”省科技廳人事處負責人告訴記者。
加強扶持,優化服務,高新技術企業大幅增長
高新技術企業是創新發展的排頭兵。2018年,全省高新技術企業數量同比大增47.8%,達到4660家,一年凈增數與過去5年的增加數持平。
這一年,有著60多年歷史的湖南華菱湘潭鋼鐵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湘鋼),加入到了高新技術企業行列。“2018年,湘鋼以行業排名第24位的產量規模創出利潤前十的佳績,銷售收入、利潤和科技經費支出,均創湘鋼歷史紀錄。”湘鋼的領導層如此評價難忘的一年。
才創辦8年的湖南金昊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也如愿在2018年成為高新技術企業。這家新興公司圍繞鋁粉產業創新,發展成為國內行業龍頭企業、湖南省的出口創匯重點企業,擁有兩個省級研發平臺。
高新技術企業家族越龐大,湖南創新發展就越有動力。高新技術企業培育被納入了全省創新引領戰略進行規劃布局。2018年省政府工作報告和《湖南創新型省份建設方案》,都對高新技術企業年度發展具體目標和任務進行了部署。今年又落實了高新技術企業經濟貢獻獎勵,對近5年為湖南經濟發展作出貢獻的鐵建重工等5家企業各獎勵100萬元。同時,高新技術企業培育情況被納入對地方黨委政府重點工作的績效考核中。各市州、縣市區相繼實施獎補政策,對首次和再次獲批的高新技術企業分別給予5萬元至50萬元獎補。
《湖南省高新技術發展條例》也得到了修訂。“將高新技術企業培育與發展作為重要內容,明確資格認定、創辦、融資、知識產權保護、政府采購等規定,強化高新技術企業發展的法治保障。”省科技廳高新處負責人告訴記者,各級科技部門還牽頭分片、分層、分類對企業高管進行有關高新技術企業政策宣講和輪訓,全省每年培訓上百場數萬人次,企業申報認定積極性空前高漲。
在各級政府多個部門的協同推進下,高新技術企業質量數量同步提升。2018年,全省高新技術企業專利申請數、有效專利擁有量同比均增長2成以上。今年上半年,全省高新技術產業實現增加值3809.7億元,同比增長11.4%,高于GDP增速4.2個百分點。
已經舉辦5屆的全省創新創業大賽,是高新技術企業成長的后備庫。今年的大賽,即將進入激烈的半決賽。希望,又在孕育中。
(文/胡宇芬 任彬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