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陽市柏加鎮素以“百里花卉走廊、萬頃苗木基地”著稱,花木產業種植面積超過3萬畝,花木銷售年收入近40億元,是全國最大的羅漢松、紅花桎木、香樟、桂花、銀杏集散銷售地,鎮域環境好、節假日游人如織,是休閑度假的好去處。近日,該鎮獲評湖南省首批農業特色小鎮。
11月5日,我們來到柏加鎮實地走訪。
旺季忙“賣樹”
沿著S036縣道進入柏加鎮,大大小小的苗圃園林映入眼簾,放眼望去,綠意盎然。
目前已進入花木銷售旺季,道路兩旁停滿了前來采購花木的汽車。隨意走入一家花木精品園,老板立刻就迎了過來。“天氣轉涼,前來洽談苗木生意的絡繹不絕,每天有10多個批次的客人前來詢價采購。”老板鄧德良介紹說。這家名為“路川苗木專業合作社”的精品花木園專營常青類樹木和精品盆景,老板今年50歲,從事花木生意有30多年歷史。目前有一個8畝的精品花木園和幾十畝苗木基地。鄧德良最初從種植果樹起家,近年來開始轉型做精品盆景。鄧德良的女兒鄧娟今年27歲,從國外留學回來后繼承父業從事苗木種植產業。
在柏加鎮雙源村森達生態園,一臺吊車正在吊裝幾棵大樹,準備對外銷售。“不要小瞧這幾棵樹,要賣100多萬元。”吊裝師傅笑著說。森達生態園老板周清平種植花木20余年,目前經營6個花木基地,花木種植面積200多畝。周清平的女兒周瑩大學畢業后回到柏加,幫助父親開發自動管護系統,并面向年輕人群開發掌上盆景,還通過建設精品園,發展觀光游。
“有別于其他鄉鎮,柏加鎮的‘綠’主要來自于各種花木。”柏加鎮鎮長周曦說,目前全鎮花木產業種植面積超過3萬畝,產品1200多種,是中南地區最大的花木集散地和種苗繁育基地。
“柏加鎮90%以上的土地種著花卉苗木,90%以上的農民從事花木有關行業,土地、資源、資金、人才高度集聚。”周曦說,全鎮目前共有2萬余人從事花木種植、造型、銷售,其中花木經紀人和代理商近1000人,子承父業者比比皆是。花木產業帶動了柏加當地農民增收,農民富裕程度持續穩居瀏陽市前列。去年柏加鎮花木銷售收入超過40億元,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過4萬元。
未來靠“賣景”
隨著南橫線的建設,沿線兩旁花木苗圃猶如雨后春筍般遍地開花,在柏加鎮內形成了一條10公里長的新花木景觀長廊。
南橫線連接益陽和瀏陽文家市,在柏加鎮境內10公里長,穿過柏加鎮雙源村、渡頭村、仙湖村,在當地政府的引導下,大批花木種植戶從去年上半年開始往南橫線兩側聚集,目前,沿線已經聚集著規模生態苗圃100多家,租金從2017年的5000元/畝漲到如今的1.2萬元/畝。
與傳統苗木市場不同,這里將嚴格執行“綠心”規定,不允許搭建鋼架大棚和進行大面積路面硬化,只允許配建少量的農用設施用房。花木苗圃也將按照統一的標準規劃建設,形成花木景觀長廊。
目前,柏加鎮正在強力推動花木產業提質升級,南橫線花木景觀長廊將成為發展重點。按照規劃,該區域將探索由村(社區)成立花木股份公司引導農戶參與的模式,建設一批涵蓋智慧苗木會展、設施栽培觀光、花藝教學、花木創意產品制作、苗木栽培體驗等特色鮮明、功能明顯的園林景致,配套餐飲、休閑娛樂等設施,建設現代農莊、主題民宿,打造院落精致、特色突顯的園藝文化創意帶,全面展示花卉園林景觀、花石文化創意。
“我非常看好這里。”南橫線沿線花木種植大戶易光明對南橫線景觀長廊的發展充滿期待。早在2017年,易光明就在此租地種樹,目前名下苗木種植基地已發展到200多畝。
發展花木產業,柏加的未來在哪里?湖南省苗木產業協會會長趙漢先指出,一是要加大投入走“高精尖”道路,促進精品景觀園林多點開花,鼓勵企業和個人打造各具特色的精致景觀園林,由賣樹轉向賣景;二是要大力發展第三產業,以賣景帶動生態休閑旅游項目發展。在柏加走訪時,我們欣喜地看到,在大力發展“庭院經濟”的同時,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園林開始往第三產業發展,配套開發餐飲、休閑娛樂、苗木栽培體驗、親子游玩等生態休閑旅游項目。
(文/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