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上標準化改良種植的萬畝楊梅樹郁郁蔥蔥,山中步道蜿蜒串聯各個景點供游客游玩體驗,山下基地文旅農工融合提升楊梅附加值……
深秋時節,走進靖州坳上鎮,所見所聞,讓記者感受到,該鎮楊梅產業鏈越拉越長。
“紅遍九州”銷售鏈
11月1日,坳上鎮木洞村梅農楊傳壽,一早就鉆進了楊梅林里,給楊梅施肥、剪枝。他說,今年豐收,讓他和村里的種植戶干勁倍增。
“能夠將楊梅變成‘真金白銀’,主要是銷售暢了。”今年夏天,楊傳壽創辦的專業合作社,讓楊梅挺進“佳果”供應鏈,通過電商平臺把楊梅賣到了北京、長沙、深圳等城市。
楊梅雖好吃,但是個“嬌滴滴”的主兒。如何讓楊梅更快甜到消費者口里,甜進梅農心里,當地黨委、政府打出了“組合拳”。
“舉辦一年一度的楊梅節,‘聯網’合作增渠道;加強政策引導,實現‘楊梅網上賣’;引進冷鏈物流,實行‘快遞樹下駐’。”坳上鎮黨委書記尹策偉介紹,通過搭建“線上+線下”營銷推廣平臺,帶動了楊梅產業的發展,目前,全鎮2.1萬人中有近8成從事楊梅產業,楊梅種植面積達3.8萬畝,今年鮮果銷售收入達2.4億元。
“現在我們村頭就有順豐的物流點,網上接單,從采摘到發貨不超過3小時。”說起如今楊梅銷售之變,響水村梅農黃萬國感慨萬千。
據了解,靖州楊梅鮮果已銷售到全國177個大中城市。遍地開花的快遞站點和電商平臺,擔負起為梅農們解決“一下樹就上市”的重任,徹底改變了銷售全靠“喊”、運輸全靠“帶”的現象。
“吃干榨凈”加工鏈
在坳上鎮木洞村梅山腳下,一片歐式建筑映入眼簾,這是集楊梅加工、休閑旅游于一體的佰諾酒業木洞莊園。
“用來釀酒的楊梅次品果,經過榨汁釀造,一公斤次品楊梅果的價值能從3元提升到20多元。”公司總經理武世新告訴記者,公司每年要收購近千噸楊梅次品果,生產的木洞、東魁、烏梅等楊梅紅酒,遠銷北京、上海、廣東等地。
楊梅好吃,但一年只有20天的采收期,是過時不候的特色“時鮮”。隨著楊梅種植面積的擴大,高檔楊梅作為鮮果銷售,大量的中低檔楊梅還是面臨銷售窘境。單賣楊梅鮮果,楊梅產業還是做不大。
為了破解這一難題,靖州探索楊梅產業發展新業態,提出“一級楊梅進商場,二級楊梅進市場,三級楊梅進工廠”的思路,扶持發展楊梅深加工企業。
由此,楊梅加工業迅速發展起來。除了佰諾酒業,在鎮內及周邊,木洞莊園、一品東方、湘百仕等10個企業相繼落戶,將楊梅加工的觸角延伸到了楊梅蜜餞、楊梅果汁、楊梅面膜、楊梅黃酮等,目前,正在開發楊梅冰淇淋、楊梅果凍、楊梅果醬等小眾產品,把每一顆楊梅都“吃干榨凈”。
“農旅一體”生態鏈
“我現在所在的位置是靖州坳上鎮楊梅觀景臺的玻璃棧道上,萬畝梅林就在我腳下,我旁邊的這棵楊梅樹就是擁有520年樹齡的楊梅樹王,好有歷史感。”近日,福建游客李光福發布在抖音上的一段“楊梅之鄉游記”短視頻,獲得了上萬名網友的關注和點贊。
“山上建基地、山中建莊園、山下建景區”。近年來,坳上鎮大力發展生態旅游經濟,修建楊梅觀光道、楊梅長廊、風雨橋,建成了楊梅展示園、采摘體驗園,把2.6萬畝楊梅核心區建成天然、開放的生態博物館。楊梅經過加工、包裝,變身時尚綠色的旅游產品。
“天天都爆滿,最多的時候每天要接待1000多人。”楊梅旺季,響水村國道兩邊的農家樂幾乎家家爆滿,生意紅火。談起楊梅節期間的經營狀況,農莊老板周宗偉眉飛色舞。
眼下,楊梅采摘季節已過,但作為“中國靖州楊梅生態博物館”核心景區所在,坳上鎮木洞村的楊梅基地里的游客依然不少。該鎮農旅一體的發展模式初具雛形,每年吸引10萬余人次游客前來賞梅、品梅。楊梅火爆銷售的同時,運輸、包裝、餐飲等行業隨同活躍,農民收入躥高,年旅游業總收入逾億元。
(文/肖軍 祝繼冠 劉杰華 何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