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不清的侗寨,過不完的風雨橋,看不夠的鼓樓,聽不膩的侗歌,跳不厭的蘆笙舞。”10月23日,通道皇都侗歌文旅小鎮,長沙游客黃伯春一路贊嘆不已,他興奮地說,濃郁的侗文化讓人陶醉。
侗歌小鎮位于通道坪坦鄉境內,是“百里侗文化長廊”的核心腹地。這里音樂形態多樣,侗族音樂種類繁多,侗族同胞們“飯養身、歌養心”,無時無刻都在“哆嘎哆吔”(侗語:唱歌跳舞)。
侗鄉旅游因文化更精彩!
醉在侗鄉歡歌里
“立足特色資源優勢,小鎮建設嚴格按照規劃實施。”
縣文旅廣體局局長陳前君介紹,皇都村、橫嶺村和坪坦村為侗歌小鎮核心區域。在旅游產品分布上,皇都村以侗族歌舞為核心,坪坦村以蘆笙音樂為主題,橫嶺村以侗族體育健身體驗為特色。
在皇都村演出場,原生態歌舞激情上演,悅耳的歌聲、優美的舞姿,讓游客如醉如癡。
“演出場場爆滿。”皇都侗文化藝術團團長歐俊樓告訴記者,每年觀看演出的游客有十多萬人次。近年來,藝術團多次受邀赴北京、上海、深圳等大城市及日本等國家演出。侗歌唱給世界聽,深得觀眾喜愛。
該藝術團編排的歌舞突出“侗味”,充滿濃郁的民族風情。藝術團演員吳煥英說,每年侗族大戊梁歌會期間,《看皇都·聽天籟》實景演出現場處處成歌臺,人人都是歌手,動聽的歌聲感染了來自四面八方的游客。
皇都村是侗族大戊梁歌會的分會場。侗族大戊梁歌會現有40多個歌種、2萬多首歌,被音樂界譽為“人類珍貴的口傳無形文化遺產”,列入了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目錄。
吳煥英是藝術團文藝骨干,還是省級侗族大歌傳承人。小鎮區域內侗族音樂種類繁多,侗族蘆笙曲、侗族大歌等音樂形態特色鮮明、傳承完好。
為提高侗寨影響力,該縣舉辦侗族大戊梁歌會、侗族蘆笙節等特色節慶活動,策劃“桂林千車萬人游通道”等團隊走進皇都侗寨,帶動“侗寨游”。
侗歌吸引游客至。今年1至9月,全縣接待游客逾380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23.18億元。
文旅相融百姓樂
“注重物質文化品牌保護、非遺品牌傳承、文化品牌塑造。”縣委常委、縣委宣傳部部長蔡迪文說,將文化品牌創建作為打造特色小鎮的重要抓手。
蔡迪文如數家珍般介紹,橫嶺侗寨和坪坦侗寨入列中國侗族村寨,進入申報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侗錦織造技藝、侗族蘆笙音樂和侗戲3項入列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在皇都村呀啰耶侗錦織藝產品展示區,琳瑯滿目的產品讓人目不暇接。“100余種披肩、服裝等侗錦產品,遠銷北京、上海及美國、韓國等國內外市場。”老板歐瑞凡介紹,呀啰耶侗錦織藝基地被原國家文化部授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生產性保護示范基地”。
皇都村通過侗錦傳習所培訓織女590余人,織女每人年收入3萬至5萬元不等。歐瑞凡說,該縣還將建設侗錦文化產業園,讓侗錦更好地走向市場、走向世界。
侗歌小鎮區域內共有吊腳樓5000余棟、鼓樓46座、風雨橋27座,其中廻龍橋、普濟橋等8處入列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湖北美術學院學生王晨溪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這里有美麗的侗族村寨,濃郁獨特的侗鄉文化,為寫生提供了很豐富的題材。
據介紹,湖北美術學院等80余所院校把這里作為定點寫生研學實踐基地,今年1至10月,前來寫生研學人員達11萬余人次。
寫生基地企業,還與當地群眾建立利益聯結機制,使寫生成為產業,帶動當地百姓增收。“一年收入至少10萬元。”皇都村村民歐俊歡將自家住房改建成客棧后,經常有寫生學生或游客入住。目前,小鎮區域內餐飲住宿等服務經營實體100多家,帶動貧困戶270戶1186人實現脫貧。
“把皇都侗歌文旅小鎮,建成集民宿體驗、養生度假、文化創意、戶外運動為一體的中國侗族文化深度體驗旅游度假目的地。”懷化市委常委、通道縣委書記印宇鷹說,預計到2025年,皇都侗歌文旅小鎮接待游客達260萬人次,實現旅游總收入逾14億元。
(文/黃巍 吳祥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