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廠車間,開足馬力促生產;項目工地,掘機隆隆趕進度;田間地頭,搶收搶種農活忙……春末夏初,寧遠大地上演著一場復工復產的“大交響”。為疏通企業復工復產的堵點難點,寧遠縣相繼出臺支持園區企業開工復工、穩定經濟增長“十條措施”,鼓勵和支持全縣重點項目按期開工復工“八條措施”,對受疫情影響的企業給予實實在在的幫扶。全縣復工復產規模以上企業102家、除因環評暫緩的兩家企業外復工率達到100%;172個重點項目開復工156個,31個市重點項目開復工30個。
春風暖企,共克時艱——這不過是近年來寧遠用好財政“無形之手”、助推經濟發展的一個“縮影”。
近年來,寧遠縣財政局堅持以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財政工作的重要論述為指導,從規范財政管理入手,開源節流,增收節支,提升績效水平,推動縣域經濟實力與縣級可用財力互促共進、量質齊升。寧遠這個曾經的省級重點調查財政窮縣、省級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實現了由吃飯財政向發展財政、赤字財政向效益財政的質變,縣域經濟綜合實力由徘徊于全省中下游躍升至第32位,5年前進20位。
近5年來,寧遠縣財政局先后榮獲湖南省先進財政工作集體等省部級以上榮譽98項,縣級財政管理績效綜合評價保持湖南榜首,2015年是湖南省唯一入選財政部200強的縣(市、區),2018年排全國第18位。2019年,寧遠縣財政局被授予“全國財政系統先進集體”。
強化預算管控提升財政執行力
財政是庶政之母,邦國之本,具有調節資源配置、促進國民經濟平穩運行及科教文衛事業發展的重要作用。財政預算能否高效執行,直接決定了財政作用的發揮。近年來,寧遠縣財政局堅持“預算一個盤子、支出一個口子”,從預算編制的源頭管控抓起,加強對預算執行的約束管理,確保財政高效執行。
精準編制保執行。精準編制“兩類五檔”分配法,實行預算經費分配與單位履職掛鉤,解決了長期以來“干多干少一個樣,苦樂不均”的分配格局。構建項目預算“四庫一機制”,建立項目庫、專家庫、指標庫、評價庫等“四庫”和聯席會議機制,聘請33名專家成立預算編審中心。2016年以來,共組織專家評審項目1683個,涉評金額66.7億元,調減預算金額2.9億元。被財政部湖南監管局、省財政廳列為預算工作聯系點。
嚴控開支強執行。優化財政支出結構,重點保障“三保”支出,“三公”經費實現“負增長”。加強項目支出管理,對進度慢、低效或無效的項目,相應調減甚至取消項目預算,對超預概算的一律不予付款。嚴控工程變更,推行“五方會審制”,對確需變更的項目必須經項目業主方、施工方、設計方、監理方和監管方五方現場會審,堅決杜絕“先斬后奏”“邊斬邊奏”、隨意增加財政支出的現象發生。2016年以來,共調整政府投資項目129個,調減財政支出10.77億元,暫緩支付超概算項目資金5.86億元。
嚴格監管促執行。對全縣112個縣直部門預算單位的整體支出和縣本級項目支出全部納入績效評價范圍,加強政府采購監管和預算資金執行情況專項檢查,做到花錢必問效、無效必問責。緊盯工程建設領域,對超預概算的一律將問題線索移交縣紀委監委處置。2016年以來,績效評價涉評金額109.22億元,核減預算金額1309萬元,審減政府采購資金4640萬元,收繳違規資金486.23萬元,退還群眾153.68萬元,立案查處147件329人,給予黨政紀處分147人,移送司法機關處理16人,形成強有力的震懾。
強化風險防控提升財政保障力
寧遠地處湘南,經濟相對落后。基礎建設要跟上、經濟要發展、民生要保障,錢從哪里來?寧遠財政向管理要效益,堅持明界限、盤底數,化存量、控增量,開前門、堵后門,提高風險防控能力,提高財政的實力和韌勁。寧遠縣債務風險總體可控,在防范化解政府債務風險考核中排全市第一位。
多措化債減存量。加強清理整頓,嚴格規范PPP項目、政府購買服務項目,堅持負面清單和正面清單兩手抓。做好平臺轉型文章,撤銷“空殼類”,整合“相近類”,轉型“實體類”。做好舉債融資文章,有效破解資金瓶頸。
多渠開源促增收。設立4億元的產業發展扶持資金,撬動116億元社會資本投入產業項目建設,發展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13家,引進三類“500強”企業10家,總產值突破140億元,成功創建國家外貿轉型升級基地、省級高新區。大力發展總部經濟,引進兩家外地優勢企業注冊設立總部,吸納40余家業務相關企業落戶寧遠,增稅6000萬元以上。加強收入征管,全面啟動綜合治稅信息平臺,通過分析研判“大數據”、推動資源共享,近兩年共有效防止稅收流失2.09億元;扎實推進稅收專項清理,2019年全年共增稅1.02億元。盤活國有資產,2016年以來共處置國有資產91宗,收入23.08億元,產生稅收4.61億元。近五年來,全縣財政總收入年均增幅16.67%,稅收占比達到84%,非稅收入占地方收入比重降至22.98%,收入質量顯著提升。
多級倒逼強責任。成立縣債務管理工作領導小組,與35個債務單位簽訂目標責任書,將化債考核結果列入單位年度績效考核的重要內容,對完不成化債任務的單位及其黨政“一把手”取消年度評優評先資格。債務辦會同縣委督查室、縣政府督查室對化債執行情況實行“一月一調度、一月一督查、一月一通報”,先后下達督辦函30件、督查通報10期,對5個落實不力的單位予以通報批評,有力推動了全縣債務化解工作的進程。
強化服務導向提升財政公信力
財政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管好花好財政資金,把錢花到刀刃上,是財政部門的基本職責所在。寧遠財政堅持以服務基層、服務群眾為導向,整合財政資金,夯實基層基礎,匯聚管理活力,提升財政的公信力和群眾滿意度。
整合資金惠民生。著力構建“多個渠道引水、一個龍頭放水”的財政涉農資金整合投入機制,化零為整,集中力量辦大事。2016年以來,共整合財政涉農資金8.29億元,爭取社會資本和信貸扶持資金21.83億元,全部用于脫貧攻堅。寧遠縣涉農資金整合工作連續兩年被評為全省先進。加大財政存量資金回收、對外借款清理和資金統籌力度,2016年以來,收回財政存量資金6.61億元、對外借款2.6億元,統籌各類資金21.98億元,重點投向學位建設、污染防治等民生項目,增加城區學位2.43萬個,建成城鄉污水處理廠12個、垃圾集中焚燒場6個、村級生活污水處理設施180個。
聚焦基層解難題。堅持財力向基層傾斜,積極推行財源收入全額返回制度,僅煙葉稅一項,近三年返還鄉鎮(街道)6700萬元;全面推行“一提高二取消”,2019年增加鄉鎮、街道和村、社區公用經費4000萬元,取消鄉鎮(街道)五保生活經費和村級辦公經費配套部分210萬元,增強了基層的可用財力。全力優化工作環境,近三年先后投入8000多萬元改善鄉鎮(街道)“五小設施”,投入2.3億元在全市率先高標準建設農村綜合服務平臺,在全市率先發放“鄉鎮工作補貼”“基層人才津貼”2018萬元,有效解決了基層“留人難”問題。
優化管理樹形象。全面推行工作預安排制度,年初落實目標任務和責任,每月初召開考評會,由責任人匯報,分管領導點評,局務會成員現場評分,以常態化的考核激勵創先爭優。針對部分單位多頭找領導簽批資金的現象,出臺《寧遠縣財政資金管理辦法》,明確所有財政資金必須由縣財政局預算股初審、局務會會審后統一提出安排意見,否則一律不予審批,此舉每年可減少財政支出1億元以上。創新財政資金公開制度,除按規定公開非涉密的108個縣直部門外,還推動104所學校、20個鄉鎮(街道)、18所鄉鎮衛生院全方位公開預決算信息,通過公開范圍全域化、公開內容精細化、公開形式多樣化,扎實推進預決算公開工作,打造“陽光財政”。寧遠縣財政局在縣人大代表對部門單位的滿意度評議中連續多年排全縣第一。
(文/李重臣 王 珊 鄧大清 宋桐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