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2020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公布,用一組組數據、一張張圖表亮出我省新家底——
湖南軟硬實力齊增長
3月16日,省統計局、國家統計局湖南調查總隊聯合發布《湖南省2020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組組數據、張張圖表翔實生動地記錄了我省經濟社會發展在新時代取得的新成績。
極不平凡的2020年,湖南在實施“三高四新”戰略上取得了哪些成效?為全面開啟“十四五”新征程打下怎樣基礎?
硬實力更硬——
第一、二、三次產業全面增長
3.7%、4.7%、2.9%。
這些數字分別是,2020年我省第一、二、三次產業增加值增長幅度。
整體而言,全省農業、林業、牧業、漁業欣欣向榮,總產值已突破7500億元,同比增長4.1%。糧食、糖料、油料、蔬菜及食用菌、茶葉均實現較大幅度增產;除豬肉產量略減外,全省牛肉、羊肉、禽肉產量都實現較快增產。
工業體量與質量雙雙提升。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4.8%,其中,民營企業增加值占比超過七成;省級及以上產業園區工業增加值占比重達67.2%。規模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首次突破2000億元,同比增長8.7%。
服務業七大行業中,我省有五大行業實現增長。其中,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增加值增速高達20.9%,金融業、房地產業發展實現新突破。
產業發展整體向好,為在湘企業經營創造良好環境。到2020年末,全省境內上市公司117家,全年直接融資總額4674.4億元,比上年增長51.1%;A股上市公司總市值達到17533.2億元,比上年增長77.7%;全年證券交易額突破10萬億元,比上年增長91.5%。
軟實力更強——
教科文衛實力全方位提升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2020年,我省專利授權量達78723件,比上年增長44.0%。其中,發明專利授權量11537件,增長36.1%。工礦企業、大專院校和科研單位都成為專利申請和授權的主力。
去年,全省高技術制造業占規模工業的比重為11.7%,比上年提高0.4個百分點。
群眾文體生活更加豐富。省內藝術表演團體一年內增加65個,總量達575個;群眾藝術館、文化館、公共圖書館數量也均有增長。
全省體育場地增至149635個,其中,體育館264座、運動場6729個、游泳池815個、各種訓練房7267個;2664.3萬湖南人經常參加體育鍛煉,比上年增多了240余萬人。
我省對人才培養力度也進一步加大。到2020年末,我省有普通高校114所,比上年增加4所,研究生教育畢業生、普通高等教育畢業生、成人高等教育畢業生分別比上年增加15.9%、3.9%、42.8%,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比上年提高0.25個百分點。未來,湖南發展正積蓄更多新生力量。
居民生活更幸福——
醫療、教育、就業、社會福利都更有保障
在疫情影響下,2020年我省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僅比上年增長0.1%,而全年一般公共預算支出8402.7億元,比上年增長4.6%,絕大部分投入民生領域。
其中,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衛生健康支出、住房保障支出都保持兩位數增長,教育支出突破1300億元,創歷史新高。
在財力、物力支持下,我省進一步實現幼有所育、學有所教、病有所醫、勞有所得,人民共享更多發展成果。
全年省內醫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診所、衛生所等醫療衛生機構穩定增長,醫院、鄉鎮衛生院擁有床位均有增加。
入園幼兒231.4萬人,同比增長1.7%;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達100%。全省77.9萬人次高校學生(本專科生)、40.8萬人次中職學生,得到獎學金、助學金資助。
新增城鎮就業人員72.42萬人。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生育保險等“保障網”覆蓋面進一步擴大。
就業和保障共同促進湖南居民收入增長。2020年全省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1698元,同比增長4.7%;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585元,同比增長7.7%;貧困地區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023元,同比增長9.9%;外出農民工人均月收入4889元,同比增長6.4%。
(文/彭雅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