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記者打開百度地圖,點擊“打車”,選擇“自動駕駛”,填好起終點,一輛自動駕駛出租車很快駛來。這輛自動駕駛出租車叫作Robotaxi,目前已經在長沙梅溪湖和洋湖兩個片區試運行,乘客可以免費體驗。
智能網聯車,后端連著算法,前端駛向未來。它借助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實現車與車、人、路、服務平臺之間的網絡連接,提升車輛的智能化水平和自動駕駛能力。
9月30日,工信部批復支持湖南(長沙)創建國家級車聯網先導區的消息引發熱潮,湖南省的前瞻性布局再次搶到了新機遇。
起步北上廣 落地看長沙
記者在梅溪湖文化藝術中心坐上湖南阿波羅智行科技有限公司的Robotaxi,座位前方的屏幕提示乘客選擇終點,最后點擊“開始自動駕駛”,人工操作部分全部由乘客完成。這時,駕駛位上的安全員已松開雙手雙腳,自動駕駛之旅開始了。
和普通汽車不同,Robotaxi的車頂裝載了1個激光雷達、2個GPS天線和9個不同焦距的攝像頭。激光雷達360度不停旋轉,掃描周邊的障礙物信息;攝像頭主要識別紅綠燈信息、地上的標志線等,GPS天線主要對車輛進行定位。
Robotaxi內部也大有“乾坤”。前后各裝有1個毫米波雷達,可以測量前后車輛之間的車距和障礙物等。車尾有1臺主機,車身的傳感設備采集數據后會傳回到主機進行分析、運算、決策,數據處理器經過計算后再向汽車發布相應指令,從而實現高度自動駕駛。
談笑間,車輛已靠邊停穩,5公里的試駕過程,安全員零介入。
截至目前,Robotaxi在長沙已開放站點達120多個,自動駕駛里程達數十萬公里,安全載人應用服務超過10000人次。
近日,長沙市民發現部分公交車尾部“裝”上了紅綠燈,網友紛紛稱贊:“這個設計太好了,以后就不怕跟隨公交車誤闖紅燈了!”
自帶紅綠燈還只是智慧公交的“冰山一角”,優先通行是它最大的優勢。“當公交車到達路口時,若紅燈過長將自動縮短,若綠燈過短將自動延長。” 希迪智駕平臺部高級總監、智慧公交項目總工程師徐琥介紹說,公交優先出行已從被動變為主動。
目前長沙已有2072臺公交車實現智能化升級,未來3年內,將有7000余臺公交車陸續完成改造,長沙將逐步實現智慧公交全覆蓋。
測試場景多元化
服務模式商業化
“接下來到達的是鄉村道路測試區,這一段模擬了泥濘路、盤山路等典型鄉村道路場景。”國家智能網聯汽車(長沙)測試區講解員介紹,目前,測試場地占地1232畝,共有5個主要功能分區,8條主要測試道路,228個智能網聯測試場景。
智能網聯車如何才能上路行駛?通過測試是必要環節。
2016年以來,長沙按照“路、車、云、網”一體化的總體框架,以“路云”為切入點,以國家智能網聯汽車(長沙)測試區為平臺,搭建了國內一流的全場景測試環境。
2019年,利用已建成的“路云”系統測試環境,L4級智能駕駛出租車、智能環衛、智能公交、智慧物流、自動泊車、無人化小車等測試場景落地。
2020年,長沙進一步拓展了測試環境,目前已完成139個交叉路口智能化改造、6500余臺重點車輛電子標識發卡、7×24小時無人測試場建設。
“目前的國家智能網聯汽車(長沙)測試區已經從企業的研發測試環節,升級成為商業化、產業化的項目。”湘江智能車聯網先導區項目負責人秦之遙告訴記者,目前,測試區已有48家企業,186臺車開展了近3000場測試,測試里程10萬公里。
11月3日,工信部將授牌湖南(長沙)國家級車聯網先導區。湖南將乘勢而為,打造車聯網發展新高地。
(文/劉奕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