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會長沙的公交出行悄然發生著改變。眼下,長沙智能駕駛研究院正在對2000輛長沙公交車安裝數字交通車載智能終端,對路上的交通信號燈加裝智能網聯路側單元RSU。這意味著,公交車能通過與城市交通信號燈的信息交互,讓紅綠燈根據公交車的載客量、正點率等情況,來改變交叉路口的信號燈相位,確保公交優先、高效通行、正點到站。
生活中一個智能化場景,背后串聯起多個產業鏈;而影響產業鏈走向的重要因素,則是技術創新。7月23日,省工信廳發布《湖南省制造業重點領域產業鏈技術創新路線圖(IGBT、智能網聯汽車、智能電力運維裝備)》。“這份路線圖就是促進創新鏈、產業鏈深度融合的‘加速器’。”湖南湘江智能科技創新中心有限公司董事、常務副總經理李焱高興地說。
育生態,產業鏈同頻共振、協同發展
湖南國芯半導體科技有限公司研發生產的能替代進口的IGBT芯片和器件,在今年疫情之下,市場需求依然旺盛。
國芯科技總經理戴小平告訴記者,IGBT芯片用于軌道交通、電網等多個領域,比如在高鐵的“心臟”中,就是牽引變流器的關鍵核心部件;在智能電網里,就是實現電能高壓遠距離傳輸的保證。
IGBT是一種功率半導體器件,中國是全球最大的需求國,但國內IGBT功率器件市場一直被國際巨頭占據,嚴重制約了國家重點工業、能源等關鍵行業發展。
此次為何選擇IGBT、智能網聯汽車、智能電力運維裝備3個產業鏈發布技術創新路線圖?省工信廳副廳長彭濤介紹,今年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重點支持“兩新一重”建設,這3個產業都與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緊密相關,契合國家發展戰略與導向。
這3條產業鏈在我省都具有良好的發展基礎和潛力。
作為我省制造業的主導產業,IGBT功率器件產業鏈已實現從“跟跑”到與國際巨頭“并跑”的重大跨越,應用領域從前些年的軌道交通、智能電網,拓展到了新能源汽車、智能家電等多個領域,我省擁有全國唯一完全依靠自主能力建設、設計規模最大、技術實力最強、產品型號最全的IGBT產業基地。
智能網聯汽車全產業鏈在我省已初具雛形,從上游的感知、網聯、決策、執行等智能網聯零部件,到中游的智能駕駛解決方案、智能駕駛集成等整車制造,再到下游的數據增值、車聯網運營、出行服務等,集聚了300多家企業,產業年增速在20%以上。
隨著新能源以及智能電網的不斷發展,近年我省在智能電力運維裝備領域不斷突破,目前已擁有近60家智能電力運維成套設備生產企業,產業鏈產值規模約100億元。
彭濤介紹,IGBT是能源轉換與傳輸的基礎核心器件,智能網聯汽車是汽車產業未來發展的戰略方向,智能電力運維裝備是節約運維成本、提升用電安全的重要手段,這3個產業鏈之間可以實現同頻共振、協同發展,并且通過關鍵技術攻關、創新成果轉化,再帶動我省工程機械、軌道交通裝備、工業互聯網等多個優勢產業、新興產業共同發展。
補短板,搶占新一輪技術和產業變革的制高點
為摸清產業技術發展現狀,省工信廳對產業鏈企業的技術需求和技術創新關鍵環節、關鍵材料、關鍵設備等進行梳理,找出短板弱項,以技術創新路線圖的形式,進一步明確了這3個產業鏈的技術創新發展方向、措施步驟和目標任務。
“以前各自發展,現在抱團發展。”戴小平說,以IGBT產業鏈為例,上游的材料、設備廠商需要有芯片的應用作為支撐,芯片廠商又需要在下游終端用戶的應用中實現技術與產品的快速迭代。技術創新路線圖可以引導產業鏈企業互動互通,培育良好的產業生態圈。
“智能汽車”已被行業普遍認為是下一個新賽道。湖南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如何在一眾造車“新勢力”中脫穎而出?“充分發揮本土特色優勢。”李焱介紹,技術創新路線圖中列出的多項攻關技術,將與北斗、工程機械、新能源汽車等我省現有優勢產業掛鉤,讓技術創新最終落腳到產業發展上。
“技術創新路線圖將引導創新資源向產業鏈聚集,幫助企業攻克一批亟待解決的關鍵技術。”湖南能創科技有限責任公司、智能電力裝備創新中心特聘專家楊義說,其中既有行業面臨的共性技術難題,如未來的智能電力運維裝備都要裝上“國產芯”;也有企業不同的個性技術難題,如云平臺的優化等。
以路線圖為指引,省工信廳將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完善資金鏈,對列入路線圖的關鍵共性技術、研發攻關項目,通過制造強省等專項資金加大支持力度,形成支持產業鏈技術創新的政策合力。省工信廳科技處處長李潤侖表示,今后將健全“創新鏈+產業鏈”的“雙鏈互補”特色發展機制,形成“技術創新-成果轉化-規模化應用并獲利-投入資金再創新”的良性循環。
(文/?曹嫻 屈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