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上半年,對于湖南這個制造大省來說極不平凡,開局形勢異常復雜,下行壓力不斷加大。
令人欣喜的是,即便困難重重,湖南制造仍然交出了一份不錯的“半年報”:從頭兩個月下降7.4%,到上半年實現增長1.9%,全省規模工業增加值增速走出一條較好復蘇曲線。應對挑戰,化危為機,蓄積動力,湖南制造在艱難之中穩健前行,筑牢我省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根基。
突出疫情重圍迅速復蘇回暖
7月12日,裝配道依茨發動機的三一重卡新車型“王道435”上市。新車線上搶購開始僅39秒,1000臺車被一掃而光。隨后加量限購1000臺,很快又被搶購一空。
火爆的背后卻是一段艱辛的歷程。今年,三一重卡遭遇重大危機:某供應商單方面毀約,斷供重卡發動機,導致多款產品停產。三一重卡迅速啟動“備胎計劃”,與德國道依茨聯合研制自有發動機。
如今,新車型上市,斷供危機解除,湖南也迎來卡車動力關鍵核心部件“自給自足”時代。
突如其來的疫情,給我省工業產業和企業帶來不少困難。省委、省政府采取有力有效措施,在2月初防控疫情壓力有所緩解的情況下,果斷按下復工復產“啟動鍵”。我省規模工業企業復工率在2月25日就超過90%,工業經濟在全國率先企穩回升。
難題接踵而來,復雜局面前所未有。湖南制造不僅要面對市場需求下滑,產業鏈供應鏈持續承壓,還要應對疫情在全球持續蔓延、中美經貿摩擦常態化,進口零部件面臨斷供風險等一系列挑戰。
“領軍企業帶動、重大項目拉動、信息技術推動,千方百計穩產業鏈供應鏈。”省工信廳黨組書記、廳長曹慧泉說。20條工業新興優勢產業鏈的438家龍頭企業、制造強省建設207個重大項目,采取“一企一策”,及時協調解決困難問題。
金融為制造業持續“輸血”。1-5月,全省制造業貸款新增311億元,同比多增158億元。金融“暖春行動”讓全省8944家制造業企業獲得貸款支持。
湖南制造迅速復蘇,企業突出重圍,從復工復產到達產達效。全省規模工業增加值增速在1-2月同比下降7.4%之后,從3月開始已連續4個月保持4%以上增速,最終將上半年的累計增速拉回至1.9%,比一季度回升4個百分點。
關聯指標也佐證了向好的態勢。6月全省工業稅收增長38.1%,較上月加快36.5個百分點;工業用電量增長8.1%,較上月加快6.5個百分點,累計增長2.9%。
危困中抓住機遇逆勢而上
7月15日,在山東壽光魯清石化項目現場,由三一重工研發制造、全球最大4000噸履帶起重機SCC40000A,順利完成了4號“1500噸級”丙烯塔吊裝。這一吊,標志著“中國制造”在真正意義上實現了對進口履帶起重機產品的全系列替代。
工程機械是我省優勢產業,2月份受疫情影響,呈現大幅下滑,但隨著國內疫情逐漸穩定、國家調控政策出臺,在遭受短暫沖擊后迅速回歸正常軌道,并且抓住機遇乘勢而上。
最大起重量超1000噸,中聯重科推出輪式起重機世界之最;開挖直徑超15米的“巨無霸”下線,鐵建重工推動國產超大直徑盾構機研制邁上新臺階;藍思科技提高在智能手機、智能可穿戴式設備等領域的產品競爭力,上半年凈利潤預計同比最高漲幅達1330%……龍頭企業在產業鏈中的優勢地位得到進一步提升。
位于城陵磯綜保區的新金寶岳陽工廠,一臺臺打印機下線后立即包裝入庫。新金寶負責人稱,目前海外訂單較多,每天生產3萬臺以上。
惠科金楊、湘江鯤鵬、新金寶等一批新項目投產,形成新的增長點,也讓湖南制造的實力愈發彰顯。以工程機械、電子設備制造等為代表的我省裝備制造業上半年增加值增長4.6%,拉動全省規模工業增長1.4個百分點,增長貢獻率達75.8%。
3D打印設備、智能手表、民用無人機、工業機器人等一批高技術產品產量,上半年同比增長70%以上,成為拉動經濟加快增長的強大動力。
在危機中育新機,于變局中開新局。面對困難,加大創新力度,提高科技水平,向產品與產業鏈高端轉型升級,成為不少制造業企業的共同選擇,也得到政府部門的全面助力。
“這90多萬元的‘大紅包’,加快了企業轉型升級的步伐。”在寧鄉高新區,萬鑫精工項目主管楊茜表示,得益于不斷投入的技改升級,今年上半年產銷兩旺的勢頭不減。
“大紅包”其實是“2019年度湖南省工業企業技術改造稅收增量獎補資金”,萬鑫精工是今年全省560多家獲得該項獎補的企業之一。
今年來,我省持續推進“100個重大產品創新項目”建設,新認定一批省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項目,多項重大技術裝備水平超過或接近國外同類產品,填補了國內空白。
上半年,我省規模以上工業高技術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0%,比規模工業平均增速高出8.1個百分點,折射出了區域經濟的“含金量”。
以“新基建”為契機釋放新動能
最近,長沙市政府批復同意將長沙縣黃花鎮近5000畝房地產用地調整規劃為工業用地。這一調整,長沙縣財政減收土地出讓金100多億元,但一批先進制造業項目有了發展空間。
舍棄百億“賣地錢”,不蓋商品房蓋廠房,長沙縣這一驚人之舉,將湖南各地堅定不移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決心展現得淋漓盡致。
連日來,省委書記杜家毫召開專題座談會,部署信息化創新工程、新型電子產業、工程機械等產業鏈發展,省長許達哲主持召開民營企業家座談會,進一步堅定了企業和企業家在湘發展信心。
“下半年工業經濟運行整體將保持企穩態勢。”省工信廳相關負責人認為。雖然疫情產生的深層次影響還在延續,經濟發展內外環境更加嚴峻復雜,但湖南制造動力澎湃,后勁十足。
近期,我省專門出臺了進一步提升工業新興優勢產業鏈現代化水平的意見,實行“一條產業鏈、一名省領導、一套工作機制”,為20個產業鏈劃出了發展重點。
湖南啟泰傳感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發出可應用于工程機械液壓傳感器的“中國芯”,并已開始量產;首臺“長沙造”湘江鯤鵬服務器下線,預計3年可實現產值100億元;比亞迪IGBT項目在長沙開工建設,又一“卡脖子”技術落地……一批延鏈補鏈強鏈產業項目,將為湖南疫后經濟增添新優勢。
原本“不起眼”的井蓋變身智慧5G通信井蓋后,不僅能隨時掌握井蓋破損、位移等情況,還能監測水質、有害氣體、管網狀態等。在一片看似紅海的產業中,湖南金龍智造找到了盈利新模式。
這是湖南制造擁抱“新基建”的一個生動場景。可以預見,以“新基建”為契機,加快與5G、工業互聯網、人工智能、大數據、區塊鏈等新技術深度融合,“湖南制造”將加速向“湖南智造”跨越發展,釋放更多經濟增長新動能。
(文/曹嫻 屈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