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四個“全國科技工作者日”到來之際,習近平總書記給袁隆平、鐘南山、葉培建等25位科技工作者代表回信,希望全國科技工作者弘揚優良傳統,堅定創新自信,著力攻克關鍵核心技術,促進產學研深度融合,為把我國建設成世界科技強國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這封回信,寄托著總書記對全國科技工作者的殷殷期待。
“知識就是力量,人才就是未來。”綜合國力的競爭,說到底是核心領域、關鍵技術上的競爭。實現民族復興偉業,至為關鍵的一點,是中華民族必須在科技創新方面走在世界前列。全球化時代,雖然“世界是平的”,但核心技術買不到、求不來,必須大力培養造就一支規模宏大、結構合理、素質優良的創新型科技人才隊伍,通過自主創新開辟出一條通往世界科技強國的道路。
“硬實力、軟實力,歸根到底要靠人才實力”“新時代是在奮斗中成就偉業、造就人才的時代”“廣大科技工作者要把論文寫在祖國的大地上”,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多個重要場合深刻闡明科技人才的重要作用,為科技人才成長、科技隊伍建設指明了前進方向。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推動制造業升級和新興產業發展、提高科技創新支撐能力、深入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科技工作者是危機中覓新機、于變局中開新局的生力軍。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創新”再次成為不容忽視的關鍵詞;“大力推進科技創新和其他各方面的創新”,創新的激情撲面而來。
創新發展是應對風險挑戰的穩定器。在病毒溯源、藥物研發、疫苗研發、檢測試劑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加深人們對病毒的認識,切實提高疫情防控的科學性和有效性;健康碼分類識別、“湘就業”“湘消費”等線上平臺,有力服務復工復產和促進消費,大數據支撐機制運用信息化手段精準助力防疫和經濟發展。“富有之謂大業,日新之謂盛德。”復興路上的攻堅克難,需要更多科技工作者和創新主體付出時不我待、分秒必爭的努力,既腳踏實地,將創新成果落到應用實處;也仰望星空,去探尋未知的“無人區”。
創新高原上,才能產生創新高峰;良好的生態下,才能讓創新者脫穎而出、燦若星辰。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實行重點項目攻關“揭榜掛帥”,強調“誰能干就讓誰干”等,就是為創新營造良好的生態,讓各類創新主體的活力競相迸發、讓創新源泉充分涌流,形成百舸爭流、千帆競發的大好局面。
(文/鄒晨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