妻子臥病多年,丈夫不管不顧,家族長輩、村委會、調委會多次組織調解無效。最終,在慈利縣今年推行的“網格化+331”矛盾糾紛調解處理機制下,糾紛得以解決。
慈利縣委政法委相關負責人介紹,“331”矛盾糾紛調解機制,就是要求村(社區)分級調解3次、鄉鎮分級調解3次、縣級最后調解1次。“對一些復雜的矛盾糾紛,由村(社區)上報鄉鎮解決,鄉鎮對本級無法解決的問題,再報上級部門統籌解決,這樣既能進一步明確各級人民調解組織的職責,又能層層化解矛盾,做到一級抓一級,層層擔責任。”這位負責人說。
同時,慈利縣全面推行人民調解網格化,形成縱向到底、橫向到邊、合縱連橫的“大調解”格局。橫向成立婚姻、交通、醫療等13個專業性行業性人民調解組織,縱向在各鄉鎮、村(社區)成立人民調解委員會,并根據實際需要,優先選聘知法懂法、威望高、明事理的黨員或“五老”人員為專職人民調解員。至目前,全縣427個村(社區)、13個專業性行業性調委會共配備調解員2981名,實現全覆蓋。此外,該縣積極探索建立人民調解工作與其他部門的對接聯動機制,綜合運用法律監督、協商調解等多種方法,在公安、法院、信訪等部門建立了21個調解室。
基層治理千頭萬緒,建立“網格化+331矛盾糾紛調解”處理機制,目的在于最大限度把矛盾化解在一線,化解在萌芽狀態。數據顯示,今年1至11月,慈利縣共受理矛盾糾紛3624件,調解成功3588件,調解成功率達99%,群眾滿意率近100%。
(文/上官智慧 卓濤 王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