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車在公路行駛,不停車就能“稱重”——我省正加快實現治超由“人海戰術”向“科技智能”轉變。記者從8月27日在長沙召開的全省推進科技治超現場會獲悉,全省貨物運輸主通道、重要橋梁和公路節點,已基本覆蓋技術監控設備,實現了公路治超非現場執法。
公路治超非現場執法,是指利用科技手段設備,自動記錄收集車輛違法超限超載相關證據信息,執法人員無需在現場便可依法進行執法管理行為的模式。
科技織密的治超“天網”正顯著提升治超效率。在長沙,全市204家礦山、水泥、砂石、混凝土預拌場、大型物流園等,全部實現了治超信息平臺實時在線監管。今年前7個月,長沙市非現場執法結案率達77.8%,同比去年提高了近45%;公路超限超載率從2016年的3%降至0.5%。長沙車輛非法改拼裝現象基本消除,實施非現場執法的公路5年內無需實施大中修。
目前,全省已建有省級、13個市州和95個縣(市區)治超信息管理平臺,建成不停車超限檢測系統220套。
省交通運輸廳黨組書記、廳長趙平介紹,今年起至2022年,我省將逐年推進路面不停車超限檢測系統、固定治超站“預檢+精檢”系統和流動檢測站系統、貨運源頭單位稱重與監控系統、高速公路入口稱重系統等站點建設。力爭建成全國治超聯網管理信息系統省、市、縣治超平臺,實現信息化治超“一張網”;建成技術支撐、規章制度、信用管理、組織機構、資金保障等五大保障體系,形成全省治超“一盤棋”。
(文/鄧晶琎 唐星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