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在省政府新聞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針對我省貧困縣脫貧摘帽后如何進行社會救助兜底保障工作的問題,省民政廳副廳長陳慈英進行了情況介紹。
據介紹,我省民政部門將持續提高農村低保標準和救助水平。2020年,全省各縣市區農村低保標準不低于4000元/年,月人均救助水平相應提高,已達到或高于全省平均標準的地區,確保2020年農村低保標準和月人均救助水平只升不降。
緊盯重點對象。摸清在保對象、貧困監測對象、邊緣困難群體、突發臨時困難群體等四類重點對象的底數,建立臺賬,將符合條件的貧困人口全部納入社會救助范圍,做到應保盡保。
加強關愛幫扶。明確幫扶內容、幫扶措施和幫扶責任人;發動村支兩委干部、黨員、村民小組長,對社會救助兜底保障對象和分散供養的特困人員開展日常生活幫扶;鼓勵和引導社會組織、慈善公益組織、專業社工、志愿者、愛心人士與兜底保障對象結對幫扶;提倡鄰里互助。
用大數據實現精準識別、精準救助、動態管理。實現部省市縣四級互通、人車房款四位一體的居民經濟狀況信息大數據的歸總和運用,對困難人員和家庭開展經濟狀況核查比對,做到社會救助“凡進必核”和“動態管理”兩個100%信息化核對。
針對疫情防控期間的社會救助工作,陳慈英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說,民政部門將排查掌握貧困人口的基本生活情況,簡化低保、臨時救助審核審批手續,將受疫情影響符合條件的對象及時納入低保和臨時救助范圍。
(文/黃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