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今年我省自然災害有何特點?
2.為有效應對今年以來各類自然災害,省委、省政府、省減災委各成員單位采取哪些主要措施?
3.在如何保障受災群眾溫暖過冬、快樂過年,我們準備做哪些工作?
4.在貫徹落實中央關于全面深化防災減災救災體制機制改革、加強基層綜合防災減災能力方面,省應急廳主要做了哪些工作?
今年我省自然災害有何特點
主持人:各位網友,大家好!這里是湖南省人民政府網站在線訪談欄目,我是本次節目的主持人。今天,我們非常榮幸地邀請到省應急管理廳黨組成員趙軍同志就我省防災減災救災情況與大家在線交流。
趙軍:主持人好!各位網友好!非常感謝廣大網友們長期以來對湖南應急管理工作的關心和支持,也非常感謝省政府門戶網為我們提供交流的平臺。非常高興能和大家一起交流、探討,同時也期待大家關注應急管理工作,多提寶貴意見與建議,推動湖南應急管理更好地服務于經濟高質量發展。
主持人:趙廳長,據了解,我省是一個自然災害多發頻發的省份,那今年我省自然災害有什么特點?
趙軍:湖南確實是一個自然災害多發頻發的省份,素有“無災不成年”之說。今年,我省自然災害復雜而嚴峻,在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省防指的堅強領導下,一方面防控新冠疫情,一方面迎戰暴雨洪水,齊心協力、共克時難,取得了抗擊疫情和防汛救災的全面勝利。
今年以來全省共發生各類自然災害41次,其中,洪澇28次、干旱1次、山體滑坡4次、風雹6次、低溫冷凍1次、山體崩塌1次。截止到11月30日,全省14個市州119個縣市區907.8萬人次受災,緊急轉移安置38.25萬人次,需緊急生活救助18.56萬人次,因旱需生活救助11.7萬人次,因旱飲水困難需救助6.1萬人次。災情呈現出以下特點:
一、受災范圍廣。今年,全省14個市州119個縣市區不同程度遭受到風雹、干旱、洪澇、低溫冷凍等災害。特別是在3月29日進入汛期以來,洪澇災害更是多發、頻發,共遭遇27輪強降雨,累計雨量達到1558.1毫米;其中主汛期23輪,累計雨量1133.4毫米,分別較多年同期偏多26.8%、19.3%。造成湖南省全境都發生了洪澇災害,特別是在湘西、湘中及以北地區尤其嚴重。湘西州、張家界、常德、岳陽、長沙、婁底、益陽、株洲、懷化等地平均降雨達到665.3毫米,較常年偏多69.1%。同時,南部地區出現長期少雨干旱,旱情持續將近一個月時間,造成南部株洲、衡陽、郴州、永州、邵陽等地損失較重。因此也呈現南旱北澇的特點。
二、超警時間長。湘西北、環洞庭湖地區連續一個月發生強降雨,洪水峰高量大,湘資沅澧四水和洞庭湖共92站次河道發生超警戒及以上水位洪水,其中主汛期就有82站次,湘江二級支流萌渚水一度發生超歷史最高水位洪水。洞庭湖控制站城陵磯7月4日超警,9月1日完全退出警戒水位,歷時長達60天,超警天數僅次于1998年的91天,列實測記錄以來第2位。城陵磯站7月28日13時達到洪峰水位34.74米,超保證水位0.19米,列實測記錄以來第5位、2000年以來第2位。汛情最嚴重時,湖區共有130個堤垸2930公里堤段水位超警戒,250公里堤段水位超保證。
三、災害損失重。由于遭遇各類自然災害,今年我省災害損失較重,據統計,農作物受災面積817.14千公頃,農作物成災面積425.1千公頃,農作物絕收面積122.96千公頃;倒塌房屋2980戶,嚴重損壞房屋7099戶,一般損壞房屋6.38萬戶;直接經濟損失166.5億元;全省國道、省道受損長度達1377.5千米;受損村道長度達611千米;受損學校366所;損壞水庫122座、水電站35座、堤防371.16千米、護岸6363處、水閘939座、塘壩5563座、供水管網1207.62千米;水產養殖受災77.23萬畝,水產損失4.85萬噸,死亡家禽68.4萬羽。
為有效應對今年以來各類自然災害,省委、省政府、省減災委各成員單位采取哪些主要措施
主持人:通過趙廳長的介紹,我們感受到今年我省災情嚴重,形勢復雜嚴峻。那為有效應對各類自然災害,省委、省政府、省減災委各成員單位采取哪些主要措施?
趙軍:在省委、省政府領導下,減災委成員單位密切協作,地方各級黨委、政府共同努力,全省取得了2020年防汛救災全面勝利。主要做法是:
一、強化組織領導黨中央。國務院對防汛救災工作高度重視,習近平總書記就防汛救災工作多次做出重要指示,李克強總理多次做出批示,提出明確要求。王勇國務委員于7月16日親臨我省檢查指導防汛救災工作。省委、省政府把防汛救災作為中心工作抓得早、抓得實,多次召開省委常委會會議、省政府常務會議專題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防汛救災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對我省防汛救災工作進行全面部署,先后多次赴一線組織指揮。在防汛緊要關頭,聯系市州的省領導靠前督導。省防指領導特別是副指揮長、副省長陳飛科學統籌謀劃、及時調度指揮,召開了17次防汛救災專題調度會,啟動防汛Ⅳ級應急響應3次、防汛Ⅲ級應急響應1次,開展了多次點對點調度和隨機檢查督查。各級各部門主要負責同志靠前指揮部署,強化督查督導,保證了全省防汛救災有力有序進行。強有力的組織領導是我們取得防汛救災勝利的重要法寶,要繼續發揮好這一特有的制度優勢、政治優勢、組織優勢,保持好既有的高位推動的態勢,始終把防汛救災作為促一方發展、保一方平安的重要政治任務,牢牢把握工作主動權。
二、提升防范能力。一是及時發布預警預報。應急、氣象、水利、自然資源、地震、國網電力等單位多次開展聯合會商研判,第一時間發布預警預報信息,省應急廳共發布自然災害風險預警28期、重大汛情專報10期。二是加強值班值守。氣象、水利、自然資源等部門都啟動了汛期值班制度,省應急廳啟動綜合值班和專業值班相疊加的戰時模式,除了常規值班以外,防汛抗旱處、救災保障處、地災救援處等處室都嚴格按照廳黨組要求,實行全天候值班制度。三是做好隱患排查。主汛期前,各地排查出度汛隱患3600余處,整改3100余處,一時難以整改到位的,均逐一制定了安全度汛措施。四是加強應急物資儲備。全省共落實各類搶險救援物資和設備價值9.3億元,省級投入經費9000萬元,采購補充一批救援、排澇、抗旱等裝備物資。五是加強應急演練。修訂各類預案方案4.6萬余件,開展演練5000余場次。6月20日在望城區舉行了2020年抗洪搶險應急演練,1800余人參戰,實戰化檢驗了各類隊伍抗洪搶險能力。依托湖南交水建集團、省建工集團、中建五局、水電八局、中聯重科、三一重工、山河智能等企業成立了工程與災害應急救援隊、水上應急救援隊、重型工程機械救援等省級專業救援隊伍,汛期共組建專業和群眾性應急力量36萬余人。
三、有效開展救災工作。一是加強災情信息管理。災情就是命令,按照應急部要求,省應急廳切實加強災情信息報送,下發《關于災情信息報送工作的緊急通知》,各級應急部門嚴格執行《自然災害災情統計調查制度》,按照規定及時上報災情信息;汛期內調度100余個縣市區災情300余次,編印災情報告190余份。二是開展應急搶險救援。省應急廳、省減災委辦公室分別于6月9日、6月24日啟動自然災害救助Ⅳ級應急響應,7月9日又提升至Ⅲ級,并派出20多個救災工作組趕赴一線查災核災,指導受災群眾救助。駐湘解放軍和民兵預備役、武警部隊、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分別出動5952、8916、56256人次,轉移和疏散被困群眾近萬人,參與處置各類險情500余處,搶修子堤20多公里,充分發揮了突擊隊作用。在迎戰洞庭湖曠日持久高洪戰斗中,環湖各縣市區共投入巡查處險勞力295.09萬人次,單日最多達近20萬人,日均投入8.43萬人,共消耗砂石料115.5萬方、彩條布249萬平米、編織袋621.4萬個,及時發現處置613處管涌、滲漏、垮坡等險情,有效保護了家園。三是切實做好災區各方面保障。減災委各成員單位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理念,認真落實各項應急預案。應急、公安、民政、環保、衛健、交通、糧食儲備、商務、市場監管、紅十字會、團省委、鐵路、機場等部門進一步完善災害應急響應聯動工作機制,協同做好災區治安、物資運輸、商品供應、物價監管、環境監控、衛生防疫、社會力量參與等工作。四是有效保障受災群眾基本生活。爭取國家財政下撥救災資金4.3549億元,自然災害防治體系建設補助資金6.6609億元。省級下撥救災資金0.5億元,會同省糧食和物資儲備局調撥棉被27370床、棉大衣18640件、毛巾被12400條、帳篷3100余頂、折疊床2100張、折疊桌凳2200套,有效保障了受災群眾的基本生活需求。
在如何保障受災群眾溫暖過冬、快樂過年,我們準備做哪些工作
主持人:我深刻的感受到防災減災救災工作的不容易。您今天百忙之中來到我們的直播間,請再具體的跟我們談一談,在如何保障受災群眾溫暖過冬、快樂過年又做了哪些準備工作呢?
趙軍:好,怎樣保障受災群眾溫暖過冬、快樂過年,我們主動擔當、積極作為,重點抓好災后倒損住房重建、冬春救助等工作。
一、提高政治站位,強化使命擔當。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防災減災救災工作,今年6月28日、7月13日和7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三次就防汛救災工作做出重要指示。近期,習近平總書記在湖南考察調研時充分肯定了我省防汛救災工作,強調“要全力做好防汛救災工作,抓緊災后恢復重建”。省領導也高度肯定了今年防汛救災工作,對災后恢復重建等工作提出了明確要求。全省各級各有關部門將進一步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落實省委、省政府部署的各項任務,強化使命擔當,竭盡全力做好災后救助工作。
二、全力推進因災倒房恢復重建工作。7月中旬,我廳下發了《湖南省2020年受災困難群眾生活救助和因災倒損住房恢復重建實施方案》,7月17日、9月25日省減災委主任、副省長陳飛兩次主持召開了全省災后重建工作會議,就災后重建工作做了全面的安排部署。通過各級應急部門摸底統計,全省因災倒損住房需恢復重建總數為22875戶,其中倒房重建2327戶、損房維修20548戶。倒房重建任務較重的為常德市359戶、張家界市280戶、婁底市214戶、益陽市199戶、湘西自治州193戶。省應急廳按照“一周一調度、半月一通報、一月一督查”的工作措施,加強工作統籌調度。各級黨委政府高度重視,切實加強領導,把災后重建作為當前十分緊迫的工作來抓。各級應急部門建立工期倒排、任務倒逼和責任倒查機制,確保12月底前災后重建任務基本完成,確保有建房需求的受災困難群眾春節前全部搬進新居。同時加強各級住建、自然資源、扶貧等部門溝通協調,統籌農村危房改造、易地扶貧搬遷、國土整治、地質災害防御等相關政策資源,把美麗鄉村、新農村建設等緊密結合,形成合力,共同完成重建任務。截止到12月15日,全省倒損住房重建戶已開工2348戶,開工率100%,已竣工2165戶,竣工率93%;已修復20570戶,修復率100%。各級政府克服財政困難,積極組織災區群眾開展生產自救,擴種秋冬作物,勞務輸出,開展多種生產經營等方式提高自救能力,通過互助互濟解決部分群眾的衣被和口糧困難。省應急廳及時主動爭取財政部、應急管理部對湖南省給予重點傾斜,支持解決湖南省冬春救助資金困難,確保受災群眾冬春期間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
三、精準幫扶深入開展冬春救助。9月中旬以來,我省遭遇連續低溫陰雨天氣,全省大部分地區溫度較常年偏低,對我省中晚稻生產帶來嚴重影響,特別是這些地方與汛期受災地區高度耦合,為開展冬春救助帶來了相當大的難度。9月份,我廳會同省財政廳及時下發了《關于組織開展2020-2021年度全省受災群眾冬春救助工作的通知》,明確工作程序,要求各級應急部門深入組織開展冬春救助工作,抓緊制定冬春救助實施方案,嚴格按照“戶報、村評、鄉審、縣定”的程序確定冬春需救助對象,實施精準救助,精確掌握需救助人員數量、救助時段、資金和物資需求等。對因災造成的無自救能力的全倒戶、建檔立卡貧困戶、低保戶、特困戶等給予重點幫扶。確保不漏一戶,不錯一人。同時,按照“分級管理、分級負責”的原則,嚴格落實受災地區主體責任,加大財政投入力度,落實本級冬春救助資金。應急、民政、扶貧等部門要加強協調聯動和溝通銜接,做好冬春救助、最低生活保障、臨時救助等幫扶機制銜接。目前全省因災冬春生活困難需救助人口343.9萬人,其中需口糧救助人口277萬人,需衣被救助人口60.8萬人,需取暖救助人口44萬人。
在貫徹落實中央關于全面深化防災減災救災體制機制改革、加強基層綜合防災減災能力方面,省應急廳主要做了哪些工作
主持人:災害的侵襲,給災區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和經濟社會發展造成了較重的影響。請趙廳長再談一談,為貫徹落實中央關于全面深化防災減災救災體制機制改革、加強基層綜合防災減災能力方面,省應急廳主要做了哪些工作?
趙軍:好,一是深入推進防災減災救災體制機制改革。認真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推進防災減災救災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湖南省關于推進防災減災救災體制機制改革的實施意見》,進一步加強資源和力量統籌,全面提升綜合減災能力。目前省、市、縣三級應急部門全部掛牌成立;省減災委、省防汛抗旱指揮部、省森林防滅火指揮部、省抗震救災指揮部4個議事協調指揮機構全部調整到位。在改革磨合的進程中,各部門職責邊界更加清晰,逐步建立了適應部門職責調整變化的組織領導、指揮決策、聯合會商、信息共享、部門聯動、軍地協同、專家輔助等工作機制。全省應急部門“綜合防、牽頭救、統籌助”的主要職責進一步明確,“統一指揮、專常兼備、反應靈敏、上下聯動”的應急管理體制正在逐漸成型。
二是加快實施自然災害防治重點工程,大力提升抵御和防范自然災害能力。省政府成立提高自然災害防治九大工程聯席會議制度,由時任省長許達哲任召集人,常務副省長謝建輝和副省長隋忠誠、陳飛、陳文浩任副召集人,23個省直部門負責人為成員,是全國由省長擔任聯席會議召集人的兩個省份之一。辦公室設省應急廳,負責聯席會議日常工作。時任省長許達哲多次主持召開省政府常務會議和聯席會議,專題研究自然災害防治九大工程,并做出指示批示,強調要在提高自然災害防治能力上下功夫,加緊落實推進重點工程的具體措施。常務副省長謝建輝和副省長隋忠誠、陳飛、陳文浩多次召開工作專題會議、現場辦公會議,并開展實地調研,協調解決具體問題。省應急廳切實履行聯席會議辦公室工作職責,先后8次召開省直有關單位協調會,專題研究重點工程,推動工程實施。下發了《關于開展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普查的通知》,成立了由副省長陳飛任組長的風險普查領導小組,明確了普查內容、對象、時間和工作要求。在全省每個市州選取1個縣(市區)開展風險普查工作試點,其中長沙、石門、安化三縣納入全國風險普查試點,其他11個縣(市區)納入省級試點。加大經費投入,省財政安排省級試點前期經費2000萬元。省應急廳先后11次組織試點縣(市區)參加全國風險普查視頻或現場培訓會,并在長沙縣組織開展全省普查培訓。目前,3個國家級試點縣已完成領導小組組建、工作培訓、方案編制等工作,并已完成第一階段清查任務,并向應急部報送清查數據共3783條。
三是積極創建國家和省級綜合減災示范社區,推進基層防災減災能力建設。今年共評選出50個省級綜合減災示范社區,推薦35個國家級綜合減災示范社區;建立常態化獎補機制,省財政每年安排不少于500萬專項資金,支持綜合減災示范創建工作。
四是積極開展宣傳。今年10月13日是第31個國際減災日,通過圍繞“提高災害風險治理能力”這個主題,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堅持群眾觀點,走群眾路線,激發社會組織、基層組織、城鄉居民群眾等各類社會主體積極參與防災減災。省減災委員會辦公室、省應急廳組織在全省共開展20場防災減災宣傳演練活動,大力宣傳防災減災科普知識進機關、進企事業單位、進社區、進農村、進家庭、進公共場所,指導全省人民提高防災減災意識和自救互救技能,切實筑牢防災減災人民防線,全面提升全社會抵御自然災害的綜合防范能力。
主持人:好的,非常感謝趙廳長在百忙之中抽出時間與我們廣大網友進行在線交流,今天的訪談就到這里,謝謝趙廳長,也謝謝大家的關注。
趙軍:謝謝主持人,謝謝各位網友對應急管理防災減災救災工作的關注。
一雁度南樓
在如何保障受災群眾溫暖過冬、快樂過年,我們準備做哪些工作?
2020-12-30 09:38:00
人行秋色里
請問為有效應對今年以來各類自然災害,省委、省政府、省減災委各成員單位采取哪些主要措施?
2020-12-30 09:39:00
我只自如常日醉
在貫徹落實中央關于全面深化防災減災救災體制機制改革、加強基層綜合防災減災能力方面,省應急廳主要做了哪些工作?
2020-12-30 09: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