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人民政府門戶網站 www.acorahome.com 發布時間:2025-03-12 16:35 【字體:
奮力躋身全國縣域經濟“領頭羊群”



嘉賓:寧鄉經濟技術開發區黨工委書記、寧鄉市委書記張作林

主題:奮力躋身全國縣域經濟“領頭羊群”

時間:3月10日下午3點

【主持人】今年的省政府工作報告中,寧鄉經開區的海信長沙綜合生產基地項目被列入2025年湖南省“十大產業項目”,中偉新能源鈉離子電池項目被列入2025年湖南省“十大技術攻關項目”。這兩個項目,折射了寧鄉民營企業的蓬勃發展。民營企業為寧鄉經濟的高質量發展注入了怎樣的澎湃動能,具體作出了哪些貢獻?

【張作林】今年2月份,習近平總書記時隔6年再次出席民營企業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充分肯定了民營經濟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中的地位和成績。李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強調,堅持和落實“兩個毫不動搖”,促進民營經濟發展。一直以來,我們把民營經濟作為寧鄉高質量發展的硬核力量、關鍵支撐、活力源泉,千方百計助推民營企業發展壯大。

具體來說,民營企業為寧鄉發展作出了4個95%以上的貢獻:從規工產值來看,民營企業貢獻了全市96.7%的規工產值。寧鄉5家產值過百億企業均是民營企業,占長沙百億企業總數的1/4。去年寧鄉有9家企業入選“2024三湘民營企業百強榜”,上榜的數量排在全省前列。從稅收貢獻來看,民營企業貢獻了全市95.3%的稅收。像中偉新能源、邦普循環這些企業,年納稅額都過億元,在地方財政收入趨緊的當下對于縣域經濟穩定增長更顯意義重大。從就業方面來看,民營企業吸納了全市98.4%的就業人口,極大地增加了居民收入,為社會穩定貢獻了關鍵力量。比如,湖南小洋人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作為乳飲行業的龍頭企業,不僅自身發展良好,還創造了大量工作崗位,讓老百姓實現家門口穩定就業。從科技創新來看,表現同樣亮眼,民營企業創造了全市98.3%的發明專利成果。像楚天科技、微納坤宸等一批科技型企業持續加大研發投入,已經取得或正在研發的國際領先、國內領先或“卡脖子”技術86項,不僅為企業自身贏得了廣闊市場,也助推寧鄉成功入選第二批國家創新型縣(市)建設名單。可以說,民營企業是寧鄉經濟發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參與者、推動者和貢獻者。

【主持人】從“引進來”到“鏈起來”,寧鄉逐步構建起“三鏈兩群”的產業格局。寧鄉市委、市政府是如何引導民營企業積極參與主導產業發展、實現產業鏈協調發展的?

【張作林】建設工業強市是寧鄉一直以來的發展定位和戰略支撐,也是我們“建設省會副中心,挺進全國前十強”和緊密融入省會長沙發展大格局的重要舉措。經過多年努力,寧鄉已初步構建以先進儲能材料產業鏈、工程機械產業鏈、智能家電產業鏈和食品及農產品加工產業集群、生命科學產業集群為主導的“三鏈兩群”產業格局。在這個發展過程中,市委、市政府始終扮演著引導者、支持者和規范者的角色,通過政策引導、優化配套、資金支持等方式,鼓勵民營企業積極參與儲能材料、生命科學等主導產業,持續推動寧鄉產業鏈群做大做強。具體來說,主要抓好以下三個方面:

一是強化政策引導。為了促進主導產業發展,近年來我們先后制定出臺了系列政策,為不同發展階段的企業給出針對性支持,以“真金白銀”和“條條干貨”,全力建設具有寧鄉特色的先進制造業產業體系。

二是強化獎補兌現。在持續做大、做強產業的同時,我們每年都會組織召開“工業強市暨科技創新大會”,對評出的高質量發展企業獎、高質量發展人才獎、產值首次過五十億企業獎、稅收貢獻獎等獲得者,既給榮譽也給獎金。近三年來,寧鄉市委、市政府共兌現各項獎勵補貼資金2.13億元,讓在寧鄉創新創業的企業和企業家都有滿滿的獲得感。

三是強化梯隊培育。我們按照“龍頭+小巨人+規下企業”的梯度培養計劃,動態建立了百億產值企業、千萬稅收企業、單項冠軍企業、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智能制造企業、入規企業6個優質企業培育庫,通過實行動態管理、滾動錄入、一企一策、重點突破,推動現有骨干龍頭企業潛力挖足、增量做大。

【主持人】近年來,寧鄉好項目大項目不斷,2024年新引進2億元以上項目數量更是位居長沙市第一。這其中有哪些好的經驗做法可以推介嗎?

【張作林】2024年,寧鄉新引進項目298個,合同引資869.1億元,投資規模10億元以上的項目21個,“校友回湘”招商引資落地金額居全省各縣區(市)第一。至于獨門秘訣,去年新華社以寧鄉縣域發展為觀察樣本,為我們提煉總結了“三拼三不拼”的工作經驗,這里和大家分享一下:

一是拼久久為功,不拼一時一地。寧鄉不沿海、不沿邊,交通區位和礦產資源不突出,招商引資、發展工業其實并不具有先天優勢。實現這種轉變靠的就是我們始終堅持工業強市的目標不動搖,一張藍圖繪到底,一屆接著一屆干,慢慢走出了寧鄉工業的“蝶變”之路。很多產業都是經過多年培育才形成和壯大,有的重大產業項目持續跟蹤了近10年時間。比如,先進儲能產業,我們在2003年新能源領域剛有一點點苗頭的時候就布局了,引進由中南大學李新海教授團隊牽頭的鋰電池正極材料項目。并以此為基礎陸續招引了邦普循環、弗迪電池、中偉新能源等先進儲能企業,產值也從2019年的167億元增長至2024年的544億元,在全國縣市區中排名第二,僅次于福建寧德。

二是拼專業眼光,不拼眼前資源。在企業招商過程中,我們始終堅持“看準、算準、認準”,與企業談的不只是眼前利益,而是從技術路線、行業前景、資本市場等方面逐一剖析,有針對性地建鏈、強鏈、補鏈、延鏈。比如,去年我們引入的堅峰科技新型SEV智能電動車總部及研發中心與生產基地項目。這家生產“倒三輪”電動車的企業,最初傾向于落戶寧德或者寧波等條件更好的地方,且市場上對其產品還有不看好的聲音。我們有關部門通過研究國內市場需求和對比日本、德國的類似產品,拿出了詳細的行業分析報告,認為產品前景可期,在很短時間內便和企業完成了簽約。

三是拼服務能力,不拼政府財力。與其他地方相比,我們在優惠政策、政府財力等方面并不占優勢,企業項目之所以選擇落戶寧鄉,其實更看重的是我們良好的營商環境。特別是在招商政策收緊的當下,我們更是把提升服務能力、優化營商環境作為寧鄉最核心、最持久的競爭力,期望以服務能力之強、營商環境之優,謀經濟發展之進。比如,政務服務方面,我們通過推進“三無城市”“三即”“三超兩免”改革,實現企業群眾辦事“零證明”,工業項目審批“零跑腿”、建設階段“零收費”。比如,產業發展方面,針對儲能產業繪制全生命周期圖譜,精準鎖定隔膜、電芯等缺失環節定向招商,使產業鏈本地配套率從35%提升至62%。比如,企業服務方面,為邦普循環項目組建80人專項小組,28天完成征地拆遷,創造了行業紀錄。

【主持人】寧鄉視企業為城市發展的“合伙人”,將企業之事當作自身之事,通過“書記企業直通車”“千名干部進千企”等活動解決企業難題1400余個,未來將如何深化“助企紓困”行動?

【張作林】我們堅持以優化營商環境為抓手,把企業感受作為檢驗營商環境好壞的最高標準,持續深化“助企紓困”行動。

一是實打實靠前服務。堅持平等、公正、真誠對待各類市場主體,以法治、改革、人才、服務賦能營商環境,為市場主體營造平等準入、公平競爭、權益保護和長期穩定、可預期的發展環境。二是面對面破解難題。通過常態開展“書記企業直通車”“市長企業接待日”等活動,把服務企業作為頭等大事來抓,一家企業一家企業來談,一個產品一個產品來推,一個問題一個問題來解決,利用各種資源和渠道幫助企業開拓更加廣闊的市場。比如,破解企業“同城不相識”問題,我們搭建平臺促進本地企業產品、科研對接合作,中偉新能源通過平臺匹配,與本地星城石墨達成負極材料聯合研發,縮短了30%研發周期。三是硬對硬強化監督。堅持服務企業“不叫不到、隨叫隨到、服務周到”,積極協調各方資源幫助企業解決問題。發揮好“辦不成事”反映窗口、營商環境監督員作用,不定期開展營商環境“暗訪”行動,強化問題監督處理,切實為企業排憂解難。

【主持人】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在介紹今年工作的十大任務時,將“大力提振消費、提高投資效益,全方位擴大國內需求”放在第一位。在新消費領域,寧鄉還有哪些發力點?

【張作林】李強總理在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強調,要創新和豐富消費場景,加快數字、綠色、智能等新型消費發展。近些年,長沙以獨特的魅力發展為網紅城市,吸引了大批年輕人和游客,寧鄉作為省會副中心,距離長沙只有半個小時左右的車程,具有獨特的區位優勢。我們在吸收省會“公轉”能量的同時,加快“自轉”,不斷聚集和釋放獨特優勢,推動消費市場“熱辣滾燙”。具體來講,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持續發力:一是形成文旅消費新熱度。持續擦亮“把周末交給寧鄉”品牌,通過提升旅游體驗、開發文創產品、舉辦節慶活動等方式吸引游客、打造熱點。特別是今年9月份長沙市旅發大會將在寧鄉舉行,我們將把花明樓、方特·東方神畫、灰湯、溈山等景區景點打造成新的引爆點,帶動全域旅游消費。二是探索提振消費新模式。我們在調研過程中發現,很多企業完全可以用上本地產品,但由于對接不夠,內部沒有形成消費的良性循環。下一步,我們將加力擴圍實施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全力做好產銷對接,深入每個鄉鎮、每家企業掌握情況,讓更多企業、更多家庭用上“寧鄉造”產品。三是塑造服務消費新優勢。豐富消費業態、創新消費場景,大力發展“夜經濟”,打造以方特·東方神畫、天虹、翡翠湖、吾悅、奧萊為核心的夜間經濟示范區;大力發展網絡經濟,集聚53家現有電商企業,搭建電商直播基地,打造更多“線上線下”新消費應用場景。

【主持人】前不久,2025年中央一號文件發布,提出扎實推進鄉村全面振興。寧鄉在推動城鄉融合發展過程中,如何引導民營企業參與農產品深加工、文旅融合等產業,助力鄉村振興?

【張作林】寧鄉2906平方公里中農村面積達到2830多平方公里,是湖南最有基礎、也是最有希望先行探索城鄉融合發展經驗的地區之一。近年來,我們以產業鏈思維帶動農業產業發展,農業總產值居全省各縣市第一。我們積極探索借助外部資源支持鄉村振興的有效方法路徑,與大有國聯京投簽訂了股權合作協議,開啟了央地股權合作新賽道,聚焦高標準農田建設及運營、花豬產業鏈建設、人力資源拓展和礦山開采等產業,努力實現政企雙方的資源優化和合作共贏。同時,我們堅持以“農業+旅游+文化”為核心,通過引入民營資本、社會企業合作,加速童牧谷等文化項目落地,豐富了文旅消費新場景,延伸了產業鏈價值,既契合鄉村振興戰略導向,又為寧鄉探索“以旅興農、以農促旅”的城鄉融合路徑提供了新經驗。

下一步,在引導民營企業助力鄉村振興上,我們將健全融合發展機制,鼓勵和支持民營企業參與農產品種植、加工、銷售以及鄉村旅游等全產業鏈建設,形成完整的產業鏈條,實現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緊緊圍繞寧鄉獨有的紅色文化、溫泉文化、青銅文化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農產品品牌和文化旅游品牌,不斷增強市場競爭力。健全要素保障機制,一方面,充分發揮在外人士的社會資源和優勢,以總部回遷、項目回移、資金回流等方式,推動優秀鄉友回鄉創業就業。另一方面,強化政銀合作,創新全產業鏈綜合金融服務,加大穩貸續貸支持力度,為民營企業助力鄉村振興提供良好的金融環境。健全利益聯結機制,鼓勵企業與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及農戶建立“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緊密合作關系,鼓勵那些在經濟上有實力、事業上有成就、社會上有影響力且充滿熱情的民營企業家到鄉村擔任“鄉村振興第一書記”或“名譽村主任”,讓民營企業與鄉村緊密聯系、共促發展。

【主持人】據了解,2025年寧鄉計劃新增1家省級中試基地和2家市級中試基地,請問中試基地如何助力民營企業發展并發揮重要作用呢?

【張作林】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這個首要任務,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一直以來,我們堅持把科技創新作為第一動力,致力于打造創新平臺,為民營企業賦能增效。中試基地的建設,對于我們民營企業還是有很多受益的地方:一是科技成果轉化更快。民營企業可以通過中試基地更加緊密地與湘江科學城、中南大學、湖南大學、湖南師大、湘潭大學等院所合作,縮短技術迭代快領域的產品上市時間,推動科研成果落地轉化,孵化更多寧鄉首發的創新性產品,快速搶占市場先機。二是產業化風險更低。中試基地作為科研成果從實驗室到工廠的過渡平臺,經過中試基地驗證后的科技成果轉化成功率可以達到50%~80%,較大地降低了項目工業化失敗的風險,提高了企業核心競爭力。三是產業鏈協同更暢。中試基地是實現“基礎研究—技術攻關—技術應用—成果產業化”全過程無縫銜接的關鍵環節,能夠緊密連接創新鏈上下游,形成完整的創新體系,推進產業鏈協同發展。四是公共服務能力更強。中試基地對外開放營業,可以為園區其他企業,以及高校、科研院所等提供“一站式”服務,包括技術和檢測共享平臺、小規模生產廠房、公用水電氣設施、環保集中處理設施等,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園區綜合配套服務能力。

【主持人】向全國乃至全球的企業和企業家發出邀約。

【張作林】我們寧鄉有“四張名片”:第一張名片是旅游名市,作為全國首批旅游強縣、中國最具魅力文化旅游城市,擁有花明樓、炭河古城、方特·東方神畫、溈山密印禪寺等眾多熱門打卡地。第二張名片是工業強市,工業起源可以追溯到商周時期的四羊方尊等青銅器鑄造,發展到現在,成為全國第四個同時擁有兩個國家級園區的縣級市。第三張名片是農業大市,素有生豬之鄉、魚米之鄉、煙草之鄉的美譽,糧食、花豬、煙葉產量排名全省第二、第二、第四。第四張名片是文明城市,詩意棲居成為這座城市的嶄新標識,接連奪得了全國文明城市、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桂冠。

在此,我誠摯地邀請各位來寧鄉走一走、看一看,歡迎更多知名企業、有志之士來寧鄉投資興業、創新創業,期待更多國內外高校和科研機構加入寧鄉的發展浪潮。我們將一如既往地為大家提供全方位服務、宜居宜業環境,為企業發展和人才成長提供最有力的支持保障,攜手共同書寫寧鄉的美好未來。

返回首頁
信息來源:      責任編輯: 趙雙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