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賓:益陽市委副書記、市長熊煒
主題:加快高質量發展譜寫山鄉新巨變
時間:2025年3月5日下午3點
【主持人】今年的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2025年要全力推動經濟持續回升向好,益陽如何通過提振消費、優化投資結構推動經濟持續回升向好?
【熊煒】益陽堅持把“狠抓擴大內需”作為今年全市經濟工作頭等大事,從大局需要、現實基礎、規劃目標等方面綜合考慮,將今年的固定資產投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預期增速,分別確定為增長6.5%、6%。主要舉措可以概括為“四抓”:
一是抓政策落地。全面落實落細“兩新”政策,大力實施提振消費專項行動,舉辦惠民讓利促消活動100場以上。“兩新”政策落地以來,已在我市帶動以舊換新消費超6.4萬筆、3.6億元。
二是抓消費環境。主要是著力提升實物消費質量、改善服務消費品質、創造更多消費場景,讓消費更加安心、放心、舒心。
三是抓投資優化。3月5日,國務院總理李強5日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實施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擬發行超長期特別國債1.3萬億元、特別國債5000億元、地方政府專項債券4.4萬億元,重點用于投資建設。我們搶抓政策機遇,深入開展“項目大謀劃、謀劃大項目”行動,把項目謀準、謀實、謀細,靶向對接政策,提高爭資精準度;同時加大招商引資、招才引智力度,引導民間資本大膽投、放心投,優化投資結構。
四是抓項目推進。繼續實行重點項目建設“一單三制”,加強項目“全生命周期”精準幫辦服務,提速項目審批、提質要素保障、提效問題解決,有效提高項目開工率、資金支付率、實物完成率。目前,已謀劃2025年度市級重點項目433個、年度投資超500億元以上,集中開工項目87個。
【主持人】益陽很多特色產業都是“國家級”,益陽特產也自帶人氣、流量。游客來益陽游玩、消費,有哪些特產推薦?
【熊煒】近年來,益陽堅持“一縣一特”,大力推進縣域特色產業發展,打造了一些亮點品牌。
比如,持續做好安化“黑茶”文章,我們通過連續六屆的黑茶文化節持續發力、做響品牌,推進茶旅文體康融合發展,2024年安化黑茶制造入選國家級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黑茶產業綜合產值突破260億元。
又如,全力做好桃江“筍竹”文章,一產方面,把“山當田耕,筍當菜種”,規模化、集約化、高效化經營竹林;二產方面,搶抓“以竹代塑”機遇,做到了全竹利用的精深加工;三產方面,推進竹旅文體康融合發展,實現游竹海、賞竹林、住竹屋、品竹宴,走出一條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發展的路子。
再如,創新做好南縣“稻蝦”文章,發揮湖區特色優勢,通過“稻+蝦”種養結合,一田兩用、稻蝦雙收,實現經濟效益、生態效益、社會效益相統一,稻蝦區域公用品牌價值超355億元。
誠摯邀請各位朋友走進益陽,吹一吹文學的風、看一看竹海的景、嘗一嘗稻蝦的鮮、品一品黑茶的醇。
【主持人】如何做強“特產”文章,賦能鄉村振興,益陽有哪些經驗可以推薦?
【熊煒】主要是學習運用“千萬工程”蘊含的發展理念、工作方法和推進機制,將城市更新、鄉村振興和縣域經濟發展有機結合起來,著力推進城鄉互補、工農互促、要素互動,構建“一核一群、兩翼三帶”的城鄉空間格局。
在城鄉基礎設施互聯互通上,我們進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比如,通過近些年的不懈努力,實現了縣縣通高速、村村通客班車、組組通硬化路,形成了客貨郵融合發展的“桃江模式”“益陽經驗”。具體來說,就是在客運站設立城鄉客貨郵分撥中心,進行貨物、快件的分揀和收發后,經由客班車捎帶至各村驛站,既降低了貨運成本,又暢通了物流通道。實現“一網多用、一站多能、多點合一、深度融合”,有效破解了農產品進城的“最初一公里”和快遞下鄉“最后一公里”難題。
【主持人】民營經濟占益陽GDP比重超75%。2025年,益陽將如何進一步支持民營企業轉型升級?
【熊煒】近期,益陽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民營企業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組織開展了民營企業集中走訪活動,走進企業聽心聲、強幫扶、解難題。下一步,將圍繞“優化環境、創新驅動、組織協同”,支持民企大顯身手。
一是持續優化營商環境。貫徹落實“依法平等使用生產要素、公平參與市場競爭”的要求,為民營企業創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在更多領域更大范圍實現“高效辦成一件事”,持續降低企業營商成本。不折不扣落實結構性減稅降費政策,做到惠企政策應享盡享、直達快享。
二是加大科技創新驅動。深化科技型企業知識價值信用貸款風險補償改革,推動科技領域信貸產品創新及貸款投放增量擴面,鼓勵引導民營企業加大研發投入,開展數字化轉型、智能化升級,提升核心競爭力。
三是完善組織協同支撐。建立民營經濟發展聯席會議制度,在民營企業參與重大項目建設長效機制、融資支持政策、提升科技創新等方面持續用力,著力破解民營企業發展中面臨的土地、資金、人才等痛點難點問題。
我們出臺了很多支持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優惠政策,比如,對被工業和信息化部新認定為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省工業和信息化廳新認定為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的工業企業,分別給予30萬元、10萬元一次性獎勵。對通過國家級、省級復審的工業企業,分別給予5萬元、1萬元一次性獎勵。
【主持人】今年年初召開的省政府第六次全體會議明確,環境優化提升攻堅重在“三優”:優服務、優要素、優法治。益陽如何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方面?成效如何?
【熊煒】近年來,益陽持續開展“執行力提升行動”、“能力素質提升行動”、“營商環境提升行動”,營商環境不斷優化、持續向好。2022年以來,益陽的工業投資、工業技改投資都保持了15%以上的增長。2023年入選了第二批中國投資熱點城市,說明在益企業家、來益投資者持續看好益陽、樂意投資益陽。2024年,有4個縣市區獲評2024年度全省營商環境評價表現優秀縣市區,優秀比例居各市州第2位;園區營商環境評價居全省第3位。
在強化助企紓困上,常態化開展“送解優”行動,依托“銀城會客廳”“鏈長到一線”“千人聯千企”,以及1個專班、聯系20家企業、做好10項服務的“121”工作法,做到規企幫扶全覆蓋。
在規范涉企收費上,去年出臺了《益陽市規范行政執法行為十條措施》,試點了執法“觀察期”制度,“湖南營商碼”賦碼檢查推廣應用居全省第2位,節省企業辦電成本超1億元、降低企業用地成本超1.2億元。今年我們將深入落實《關于嚴格規范涉企行政檢查的意見》,嚴格規范涉企行政檢查,切實減輕企業負擔。
【主持人】招商引資,是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源頭活水”,也是地區跨越發展的“動力引擎”。新的一年,益陽如何主動適應招商引資新形勢、新要求?
【熊煒】益陽始終把招商引資作為“一號工程”“一把手工程”來推進,著力推進湘商回歸、校友回益,通過一本家譜引進了江豐電子,通過鄉賢展板引進了袁記云餃,通過鏈式招商引進了PCB、碳基材料等系列企業。面對招商引資新形勢、新要求,益陽將認真貫徹全省招商引資工作座談會精神,聚焦原地倍增、招引新增“兩增并舉”,用好“N+1”策略,在繼續打好“鄉情牌”、引得“雁歸來”的基礎上,規范和完善產業扶持政策體系,以更大魄力在平臺招商、產業招商、要素招商、生態招商等方面實現新的突破。
通過實踐,我們了解企業來益投資,靠的不僅僅是熱情和親情,更主要的是環境更優、服務更好、成本更低。為此,我們堅持把降本增效作為重中之重,下足功夫。比如,在用電上,持續深化煤電、新能源上網電價市場化改革,鼓勵儲能、虛擬電廠、負荷聚合商等新興市場主體發展,支持分布式光伏,擴大綠電消費,推動電網企業精簡辦電流程等手段降低用電成本。在用熱上,益陽電廠有豐富的發電余熱資源,目前我們也建成了從電廠到園區的聯網供熱管道,可為PCB、食品加工等行業企業提供穩定可靠、價格實惠的熱能,較天然氣供熱成本降低60元/蒸噸。
【主持人】益陽歷史悠久,區位優良,資源豐富,有產業基礎、有項目支撐,有政策優勢,益陽市長向你發出邀約!
【熊煒】益陽重大項目“多”、發展態勢“快”、營商環境“好”、綜合成本“省”,是一座潛力無限、未來可期的城市。我們鄭重承諾將與廣大企業家攜手推進更深層次、更寬領域、更高水平的交流合作,竭盡全力把該兌現的兌現到位、該落實的落實到位、該服務的服務到位,確保有需必應、無事不擾。熱切期盼廣大耕耘實體的企業家、追逐夢想的創業者、在外打拼的鄉友們,選擇益陽、投資益陽、創業益陽,共享發展機遇,共創輝煌明天,益陽一定會讓您不虛此行!
【主持人】2024年,益陽市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哪些突出成績?
【熊煒】2024年,益陽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在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下,持續做好“十個統籌”,大力實施“八大行動”,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一定成效,8項工作獲省政府大抓落實工作激勵,獲獎項數居全省第4位。突出成績表現為“四個有”:
一是產業立市有亮點。比如,我市的先進碳基材料獲評省先進制造業集群,PCB、鋁電解電容器出口額增長都超過了20%,電容器、先進碳基材料、PCB特色產業三張金名片更加響亮。
二是項目建設有力度。去年,我們緊緊圍繞以項目建設來擴投資、穩增長,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居全省第2位。比如,益陽電廠三期建成全球最高冷卻塔,5號機組并網發電,各項技術環保指標均達到全國最優、世界領先;金塘沖水庫工程超額完成投資、移民搬遷安置年度任務,城鎮化安置率超70%。
三是民營經濟有貢獻。2024年全市GDP增速較2023年加快1.3個百分點。民營經濟的貢獻度達到了75.4%,民間投資占比達到了65.8%,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我們益陽的奧士康、金博、艾華等8家上市公司均屬民營企業,2024年實現稅收增長4%。
四是安全守底有成效。比如,我們面對超歷史強降雨和多輪次洪水影響,組織23萬余人次上堤巡查,有效處置管涌等險情152處。益陽首創的“五子一線燈”巡堤查險經驗在全省推廣。
【主持人】抓現代產業就是抓經濟競爭力。今年的省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近年來,益陽在推動傳統產業升級和新興產業布局上有哪些規劃?
【熊煒】近年來,益陽緊扣省“4×4”現代化產業體系,立足資源稟賦,找準細分領域,明確了構建“334”現代化產業體系的主攻方向。具體來說,“334”就是:改造升級食品加工、輕工紡織、建材家居3個傳統產業;鞏固提升電子信息、現代農業、文化旅游3個優勢產業;培育壯大高端裝備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生物醫藥4個新興產業。比如,我們重點實施電容器、先進碳基材料、PCB產業發展壯大三年行動計劃。目前,這三大產業已經成為我市特色產業的三張金名片,每年產值增長速度達到10%左右。
電容器方面,支持鋁電解電容器龍頭——艾華集團擴建升級,新增薄膜電容器、超級電容器、片阻電容器等生產線。同時,我們引進投產了信維MLCC片式多層陶瓷電容器項目,該項目全部達產后,將成為中國最大、全球第二的MLCC研發和生產基地。
先進碳基材料方面,金博股份的碳陶瓷剎車盤,具有密度低、強度高、耐高溫、壽命長等優點,被公認為輕量化、高制動效能和全環境適用的新一代剎車材料,有望大規模的應用在飛機、高鐵、汽車等交通領域。小米SU7Ultra的剎車盤就是金博股份生產的碳陶瓷剎車盤。
PCB方面,益陽在全國PCB產業集群中排名第7,長春經開區是全省唯一的電子電路板特色產業園,集聚了PCB產業鏈上企業57家,把PCB產業總產值做到了全省電子電路板行業產值的80%以上。
下一步,益陽將堅定不移走好產業強市之路,實施好產業布局優化、科技創新攻堅、產業鏈群提質、開放融通賦能、數實融合升級、園區提能增效等六大工程,切實把我們的334體系加速建好,為全省的4×4體系作貢獻。力爭到2027年新增2家百億級企業、3家50億級企業,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達到45家。
【主持人】科技創新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核心要素,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動力引擎。在對接省“4+4科創工程”、融入長沙全球研發中心城市建設中,益陽有哪些突破性舉措?
【熊煒】2024年,益陽全社會研發投入增速居全省第1位。為了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建設科技強市,我們謀劃部署了7個方面18項具體任務,力爭通過5到10年的努力,區域創新綜合能力進入全省第一方陣。將重點做好“轉化、強化、優化”文章:
一是轉化科研成果。益陽的科研院所不多,但我們有臨近長沙的優勢,去年一年益陽就落地轉化了中南大學“泡沫鐵鎳生產工藝”等科研成果390項。我們將繼續主動對接省“4+4科創工程”,積極融入長沙全球研發中心城市建設,探索構建“長沙研發、益陽轉化”的協同機制,打造區域性科技成果轉化高地。
二是強化科創引領。益陽企業的科創熱情很高,近幾年全市每年凈增的高新技術企業都在70家以上。企業要發展,政府是靠山。我們加大了企業提升科創能力的服務力度。比如,抽調精干力量成立專班,“一對一”幫助益陽信維電科引進日韓科研團隊,實現“卡脖子”的高端高容MLCC國產替代、量化生產。又如,我們與中南大學、湖南師范大學、湘潭大學等高校加強校地合作,主要目的就是為企業牽線搭橋,當好紅娘。下一步,我們將堅持以科技創新引領產業創新,深入實施“智賦萬企”行動,大力推進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
三是優化創新生態。目前,我們已經建成的省級以上技術創新平臺有205個,其中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5個、省級重點實驗室4個,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達到30家。下一步,將緊扣平臺、主體、技術、人才、機制五個關鍵環節,加大創新資源供給的力度與精度,加快建設現代化科技創新體系,不斷提升科技創新能力、激發科技創新活力。
【主持人】民生改善是政府工作的落腳點,2025年,益陽將重點推進哪些民生實事?
【熊煒】益陽將大力實施民生補短提質攻堅,高質量、高標準、高效率辦好“十大重點民生實事”,確保民生支出占比保持在70%以上,持續為民生加碼、為幸福加溫、為夢想加油,書寫更有質感的民生答卷。
比如,在醫療服務上,擔當全省“三醫聯動、六醫協同”集成改革試點的使命,深化家庭醫生簽約綜合改革,建立緊密型醫共體建設互動銜接機制、基層用藥統籌管理制度,讓群眾在看病的問題上少操心、更安心。
比如,在教育事業上,落細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25條,增加優質學位、振興縣域高中,大力推進“五育并舉”融合育人,實行招生同城同政策,讓老百姓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優質教育資源。2024年,益陽的義務教育質量監測結果排全省第5位,穩居第一方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