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賓:湖南省殘聯黨組書記、理事長尹華凱
播出時間:5月19日下午3:00至4:00
主題:友好友善大愛湖南——湖南省完善殘疾人社會保障制度和關愛服務體系專題訪談
【主持人】各位聽眾、網友你們好,歡迎收聽收看由湖南省人民政府門戶網站、湖南人民廣播電臺聯合推出的專題訪談《瀟湘會客廳》,我是湖南交通頻道主持人周眉。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完善殘疾人社會保障制度和關愛服務體系,促進殘疾人事業全面發展。著眼推動新時代殘疾人事業高質量發展,省委、省政府制定“湖南方案”,各相關單位付諸“湖南行動”,助力湖南建設殘疾人友好型省份。今天(5月19日)是第三十四次“全國助殘日”,我們特別請到了湖南省殘聯黨組書記、理事長尹華凱做客節目,解讀湖南省完善殘疾人社會保障制度和關愛服務體系、建設殘疾人友好型省份的相關舉措。華凱書記,歡迎您。
【尹華凱】主持人好,聽眾朋友,網友你們好。
【主持人】殘疾人事業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都知道,習近平總書記對殘疾人格外關心、格外關注。那么,請問華凱書記:新時代我省殘疾人事業發展的目標方向、總體思路有哪些?
【尹華凱】新時代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對殘疾人事業發展作出一系列重要論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為殘疾人事業發展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2020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湖南時強調,“殘疾人事業一定要繼續推動,久久為功”。推進新時代殘疾人事業發展的首要任務是深入學習領會、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殘疾人事業發展的重要論述和指示批示精神,牢牢把握這一根本遵循。其次,2023年9月,中國殘聯八代會召開,丁薛祥副總理代表黨中央、國務院在致詞中提出“一個必須堅持”、“三個必須牢牢把握”的重要要求,明確提出,新時代殘疾人事業發展的鮮明主題和使命任務就是在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推動殘疾人事業全面發展、促進殘疾人共同富裕。第三,2023年7月,省殘聯八代會召開,省委曉明書記在會上提出“湖南要成為對殘疾人最為友好的省份,湖南人要成為對殘疾人最為友善的一群人”、“努力讓殘疾人生活得更加體面、更有尊嚴、更為幸福”等目標要求。
新時代我省殘疾人事業發展的總體要求和思路就是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全會精神,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殘疾人事業發展的重要論述、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實中國殘聯八代會、省殘聯八代會的部署要求,牢牢把握在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推進殘疾人事業全面發展和殘疾人共同富裕的使命任務,以建設殘疾人友好型省份為主抓手,進一步完善殘疾人社會保障制度和關愛服務體系,團結帶領廣大殘疾人和殘疾人工作者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推動全省殘疾人事業全面發展、高質量發展。
【主持人】我省提出建設殘疾人友好型省份,提出這個發展目標的背景是什么?建設殘疾人友好型省份的總體思路、具體舉措有哪些?
【尹華凱】在中國殘聯八代會、省殘聯八代會勝利召開以后,省殘聯圍繞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殘疾人事業發展的重要論述精神,全面落實中國殘聯八代會、省殘聯八代會精神,緊扣省委曉明書記提出的“最為友好、最為友善”目標要求,深入研究、科學謀劃,提出我省建設殘疾人友好型省份。據了解,這是在全國省級層面首次提出這一思路和理念,也是全國首個全省域推進殘疾人友好型省份建設。殘疾人友好型省份建設包括統籌推進政策友好、融合友好、服務友好、數字友好、環境友好、文化友善、人際友善等各方面的實踐探索及務實舉措,目的是著力完善殘疾人社會保障制度和關愛服務體系,踐行“友好友善大愛湖南”的理念,提升殘疾人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弘揚扶殘助殘正能量,促進殘疾人事業全面發展。
我們的總體思路就是:以建設殘疾人友好型省份為主抓手,創新打造殘疾人友好單元、醫教康融合、就業促進、無障礙環境建設、科技助殘、重殘集中照護、常態化結對幫扶等七大服務平臺,統籌推進精準康復服務、特殊教育提升等專項行動,著力構建“1+7+N”殘疾人友好型省份建設體系,著力加強殘疾人基本民生保障,提升殘疾人關愛服務水平,增強殘疾人自我發展能力,營造殘疾人平等融合共享的良好環境,全面推進殘疾人友好型省份建設全民行動,目標是推動全省殘疾人事業高質量發展,不斷提升殘疾人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努力實現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湖南要成為對殘疾人最為友好的省份,湖南人要成為對殘疾人最為友善的一群人”等目標要求。
【主持人】目前,全省殘疾人友好單元建設的總體情況如何?如何進一步拓展?
【尹華凱】殘疾人友好單元建設是殘疾人友好型省份建設的重要內容,是殘疾人工作的創新之舉,將一定程度改變我省殘疾人工作的方向。目前,全省殘疾人友好單元建設在頂層設計、試點先行等方面都已取得一系列的進展和成效,全省各地建設殘疾人友好單元的主動性、積極性非常高。省殘聯提出工作要求后,全省有240多個社區、學校、醫院等開展以政策友好、服務友好、環境友好、人際與文化友善為主要內容的殘疾人友好單元建設,而且不斷在擴大,可以說呈蓬勃發展之勢。省殘聯已經制定并發布《殘疾人友好單元建設導則(試行)》,長沙市率先出臺殘疾人友好型城市(區)建設實施方案,岳陽市政府在全市推進殘疾人友好社區建設試點,湘潭市岳塘區匯聚部門合力,建設殘疾人友好城區。
下一步,我們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發力,全面縱深推進全省殘疾人友好單元建設。一是抓好全國首個殘疾人友好單元地方標準的制定,為各地開展殘疾人友好單元建設提供依據。二是指導購物中心、醫院、車站等一批殘疾人常去場所打造殘疾人友好單元樣板,以點帶面,示范推進。三是總結經驗,加大宣傳,在全省持續深入推進殘疾人友好單元建設,筑牢扶殘助殘的“愛心陣地”。
【主持人】殘疾人是特殊困難群體,我省對于保障殘疾人基本民生有哪些惠殘政策和措施?落實情況如何?
【尹華凱】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殘疾人基本民生。省委全會、省“兩會”等都把加強殘疾人等重點人群基本民生保障作為重點任務。殘疾兒童康復救助、困難重度殘疾人家庭無障礙改、殘疾人兩項補貼提標等三個惠殘項目連續多年被納入省重點民生實事項目,得到殘疾群眾的充分認可和肯定,成為殘疾人民生的“金字招牌”。
對于殘疾人的基本民生保障我們堅持普惠加特惠的原則。對于低保、社會救助等健全人享受的兜底政策,殘疾人一樣可以享受。此外,針對殘疾人的特殊困難,我們建立并落實了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兩項補貼”制度,對于困難殘疾人實行城鄉醫療保險和養老保險參保政府代繳等特惠政策。我們加強殘聯、人社、民政、醫保等部門之間的數據聯通與核查比對,開展惠殘政策精準落實情況督查,確保符合條件的殘疾人應保盡保、應兜盡兜、應救盡救。根據今年5月的數據統計,全省共有39.4萬名殘疾人享受低保待遇,10.2萬名殘疾人被納入特困供養,60.9萬名殘疾人享受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86.3萬名殘疾人享受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107.4萬名殘疾人享受城鄉居民醫療保險全額代繳,47.2萬名殘疾人享受居民養老保險全額代繳,60.3萬名殘疾人享受意外傷害保險資助。
為方便群眾知曉惠殘政策、用好惠殘政策,這次助殘日我們專門編制發布了《惠殘政策匯編(2024年版)》。下一步,我們將進一步加強部門聯動,全面落實已有惠殘政策;強化頂層設計,不斷完善殘疾人社會保障制度,切實兜住兜準兜牢殘疾人民生底線。
【主持人】網友提問:湖南2024年十大重點民生實事中還提到:殘疾人“兩項補貼”標準提高到90元/月。什么情況可以享受殘疾人“兩項補貼”?目前,這項工作的推進成效如何?
【尹華凱】根據《湖南省政府關于全面建立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和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制度的實施意見》(湘政發〔2015〕54號)規定:
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對象為:具有湖南省戶籍、持有有效《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證》(以下簡稱殘疾人證),家庭或者本人為最低生活保障對象的殘疾人。有條件的市州和縣市區可擴大到低收入殘疾人及其他困難殘疾人。
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對象為:具有湖南省戶籍、持有有效殘疾人證且殘疾等級為一、二級的殘疾人。有條件的市州和縣市區可擴大到非重度智力、精神殘疾人或其他殘疾人。
根據本月數據統計,全省共有60.9萬名殘疾人享受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86.3萬名殘疾人享受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實現了符合條件的殘疾人全部發放。在省委省政府的重視關懷下,殘疾人兩項補貼制度從2016年實施以來,從最初的標準每項50元每人每月,持續提高到今年的每項90元每人每月,受到殘疾人群眾的肯定和好評,成為我省一項重要的惠殘政策。今年,在省委省政府重視關懷和財政、民政等部門大力支持下,已全部發放到位。下一步,我們將根據我省實際,繼續推動兩項補貼動態提標,讓殘疾人享受更多實惠,充分感受到黨委、政府的溫暖和關愛。
【主持人】網友提問:什么情況可以申請殘疾兒童康復救助?如何申請?救助標準是怎樣?
【尹華凱】我省2018年建立了殘疾兒童康復救助制度,出臺了操作指南。這項重大惠殘政策,目前在全省已經全面落實,并不斷完善,長沙、湘西等地已經擴大了救助對象的年齡范圍。
申請殘疾兒童康復救助要符合以下五個條件:一是具有湖南戶籍或有效居住證;二是符合當地殘疾兒童康復救助年齡規定;三是有康復需求和適應指征;四是持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證》或三級醫院出具的診斷證明書;五是殘疾兒童監護人有康復意愿。
申請渠道有線上線下兩種方式。線上渠道有兩種:一是登錄湖南省殘聯門戶網站,從“湖南省殘疾人互聯網+康復綜合管理與服務平臺”進入;二是搜索“全國殘聯信息化服務平臺”進入,按照平臺要求提交相關信息就可以申請。線下可以直接到戶籍地或居住證發放地縣級殘聯,向康復救助業務經辦部門提出申請。
根據殘疾兒童康復救助制度,不同救助項目,救助保障標準不同。如在機構康復訓練的視力殘疾兒童每人一次性救助1000元,在機構康復訓練的聽力、言語、肢體、智力殘疾兒童和孤獨癥兒童每人每月救助1500元。
在輔助器具適配方面,有需求的視力、聽力和肢體殘疾兒童可以免費適配輔助器具。
需要做康復手術的,救助標準也不一樣:聽力殘疾兒童植入人工耳蝸每人一次性救助7.5萬元。肢體殘疾兒童矯治手術每人每次救助1.8萬元,救助年齡內每人手術累計救助不超過2次。
以上救助標準為湖南省殘疾兒童康復救助最低標準,具體以各地規定為準。
【主持人】網友提問:部分殘疾兒童家長希望:救助年齡可以拓寬到18歲,補貼能夠更多一點,目前全省有沒有相關的工作安排?
【尹華凱】根據盡力而為、量力而行的原則,以及殘疾兒童康復救助工作的科學性、專業性,我們積極推動殘疾兒童康復救助提標擴面。主要做了以下三個方面的工作:一是開展調研,摸清情況。我們聯合省財政廳組織開展了殘疾兒童康復救助提標擴面的專項調研,形成了調研報告,按照小步走的思路,力爭今年實現適當提高省定救助標準,積極爭取擴大救助年齡,或者區分殘疾類別,有步驟地擴大救助年齡。二是因地制宜,發揮地方能動性。指導市州、縣市區立足當地實際,抓住實施省重點民生實事殘疾兒童康復救助項目等契機,推動當地政府出臺地方提標擴面政策。三是多方發力,減輕殘疾兒童家庭負擔。目前已指導、推動全省65個縣市區出臺殘疾兒童康復生活、交通、租房補貼方面的政策。如,長沙市對困難殘疾兒童家庭每人每月補貼400元。湘西州殘聯為殘疾兒童安排50套公租房。通過資源整合、機構引入等措施,加快消除康復定點機構“空白縣”,縣域殘疾兒童康復定點機構覆蓋面提升至91%,殘疾兒童康復服務更加就近就便、可感可及。
下一步我們將統籌發揮省市縣三級力量,推動相關政策的進一步完善,采取有效措施,滿足殘疾兒童的康復需求,減輕殘疾兒童家庭負擔,不斷提升康復救助質量,為殘疾兒童健康成長、融入社會打好基礎。
【主持人】網友提問:《湖南省2024年考試錄用公務員公告》顯示,全省各級機關共計劃招錄公務員10393名,其中,定向招錄殘疾人101名,力度為全國之最。接下來會不會繼續保持,甚至擴大定向招錄的名額?還有網友咨詢:盲人就業多元化,我省有沒有相關培訓?比如參照江蘇的電商主播培訓班、浙江的鋼琴調律師培訓班等。
【尹華凱】就業是最基本的民生,是解決殘疾人問題、實現殘疾人自我價值的主渠道。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堅持就業優先戰略,把解決人民群眾就業問題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做好殘疾人康復、教育、就業等工作”。省委曉明書記、偉明省長多次調研指導、部署推動殘疾人就業工作。定向招錄殘疾人公務員是省委曉明書記親自部署推動的一項重點工作。在省委省政府的重視關心下,在省委組織部、省委編辦、省人社廳等部門的組織領導和大力支持下,今年全省定向招錄殘疾人101名,力度為全國之最,是歷史性的突破。這項工作的重要意義在于示范帶動全省黨政機關、事業單位、國有企業以及社會各界吸納、支持殘疾人就業,推動擴大殘疾人就業容量,提升殘疾人就業質量和水平,營造全社會支持殘疾人就業創業的良好氛圍。目前殘疾人公務員招錄工作已順利完成筆試、面試環節。下一步,省殘聯將繼續配合省委組織部、省公務員局做好后續各項工作,繼續推進事業單位、國有企業帶頭招錄殘疾人工作,及時總結經驗,掌握需求,完善相關政策,推動實現機關、事業單位、國有企業招錄殘疾人工作常態化、長效化。
盲人按摩一直以來是我省盲人就業的主要形式,也是質量相對較高的殘疾人就業形式。近年來,我們積極推動盲人按摩行業規范化發展,目前全省共登記在冊盲人保健按摩機構800余家,備案盲人保健按摩人員達4000余人。省本級平均每年組織盲人按摩15期,年培訓盲人按摩人員650人,內容包括醫療按摩和保健按摩,培訓形式包括線下線上都有。同時我們每年對部分自主創業的盲人按摩門店開展“送技術、送管理”的扶持指導服務。今年我們還將組織開展盲人社會工作者培訓,組織參加盲人全國社會工作者職業資格考試,為盲人提供更多職業技能培訓,幫助盲人朋友更好地就業增收。
【主持人】目前,殘疾人接受教育有哪些支持措施?
【尹華凱】教育是殘疾人實現自我發展、自我價值的重要渠道。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殘疾人教育工作,省委曉明書記專題調研特殊教育,作出重要指示。省政府專門出臺了《湖南省特殊教育發展提升行動計劃(2022-2025年)》,明確到2025年全省要初步建立特殊教育體系。目前,我們從四個方面保障和支持殘疾人接受教育。一是抓實義務教育。通過隨班入學、特校就讀、送教上門三種形式保障義務教育階段殘疾學生受教育權利,全省義務教育階段適齡殘疾兒童入學率穩定保持在97%以上。二是加快發展以就業為導向的殘疾人職業教育。依托全省唯一一所殘疾人中職學校——省特教中專學校,成立殘疾人職業教育研究指導中心,示范帶動全省殘疾人職業教育發展。省特教中專學校殘疾人畢業生就業率達到90%。三是探索打造醫教康融合平臺。深化殘疾人教育與康復保障、醫療衛生體系聯動,創新醫教康融合發展模式,加強醫教康融合型人才培養。四是加強殘疾人教育資助。繼續對家庭經濟困難殘疾學生實行義務教育到高中階段教育的12年免費教育。我們從2012年開始持續為高中及以上階段的殘疾學生和困難殘疾人家庭子女提供教育資助,2024年省級財政計劃拿出1311萬元資助14202名高中及以上階段的殘疾學生和困難殘疾人家庭子女。
下一步,我們將聯合教育部門,持續提升殘疾人義務教育質量和水平,大力發展適應社會需要和殘疾人需求的職業教育,推進醫教康融合發展,全周期幫扶殘疾人接受教育,促進殘疾人自我發展。
【主持人】《湖南省無障礙環境建設五年行動計劃》已經實施了3年多,目前成效如何?
【尹華凱】省委省政府全面落實2020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湖南時強調的“無障礙設施建設問題,是一個國家和社會文明的標志,我們要高度重視”等重要指示精神,全面加強我省無障礙環境標準化、規范化建設,于2021年制定出臺《湖南省無障礙環境建設五年行動計劃》。實施3年以來,取得了顯著成效,我省無障礙環境建設工作經驗先后在中國殘聯、住建部等全國性會議上作推介。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是高起點謀劃、高質量落實,標準引領、制度先行。先后制定《湖南省綠色完整社區無障礙環境建設標準》《社區公共服務中心無障礙環境建設規范》《進一步做好困難重度殘疾人家庭無障礙改造工作的措施》等地方標準、工作規范。張家界出臺了全國首部景區無障礙地方立法——《張家界市景區無障礙環境建設規定》。
二是高站位認識,低重心運行,各方參與、合力推進。相關部門認真履行無障礙環境建設職責,共同發力,縱深推進。住建部門嚴把無障礙環境建設規劃關、設計關、建設關、驗收關、使用關。通信管理部門出臺《關于實施視力、聽力、言語殘疾人信息通信產品優惠政策的通知》。市州一級電視臺新聞欄目實現手語同步播報。政務服務大廳等公共服務場所無障礙服務設施不斷優化。天心區打造無障礙示范樣板法院,并通過全國首批二星級無障礙環境認證。長沙、株洲、常德、郴州等市在公交線路安裝盲人乘坐公交導乘系統。長沙千博手語、株洲手之聲等企業研發在線手語翻譯,AI手語播報等信息交流無障礙產品。殘聯牽頭的“困難重度殘疾人家庭無障礙改造”項目連續納入省重點民生實事項目,今年將完成改造3萬戶。全省1883個小區完成無障礙改造,老舊小區加裝電梯2094臺。
三是打造可感可視無障礙樣板,發揮“標桿”作用,示范帶動全省無障礙環境建設。長沙市、湘潭市、瀏陽市、漢壽縣及瀏陽市大瑤鎮等4市6縣1鎮,成功創建全國無障礙環境建設示范城市、示范鎮。郴州市莽山五指峰景區創新無障礙旅游模式,獲評“最佳山地旅游目的地”、“全國首家無障礙山岳型旅游景區”等國際國內獎項。湘潭市韶山旅游區、武陵源風景名勝區建成集景區和周邊服務區域配套無障礙設施、殘疾人創業就業等為一體的“無障礙旅游服務圈”,株洲市建設以促進聽障人士交流和其他殘障人士出行為核心的“無障礙綜合服務示范區”。長沙市橘子洲頭景區以其無障礙設施的實用性和便利性,連續三屆承辦全國肢殘人輪椅馬拉松健身賽。
下一步,我們將全面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無障礙環境建設法》,推動我省地方立法,進一步健全無障礙環境建設工作機制,提升無障礙信息化服務水平,支持社會力量創辦無障礙環境建設促進會,廣泛開展無障礙體驗活動,讓廣大殘疾人融入、參與社會真正“無障礙”。
【主持人】今年全國助殘日的主題是“科技助殘,共享美好生活。”正如網友明亮留言說:科技改變了殘疾人生活,你看現在不少湖南的重度殘疾人居家從事大數據的標注,用自己的勞動實現了精彩人生,如今人工耳蝸可以讓聽障寶寶回歸有聲世界,讀屏軟件讓盲人朋友能無障礙的閱讀。華凱書記,湖南如何推進科技助殘這項工作?目前取得了哪些成績?
【尹華凱】科學技術是改變殘疾人命運、提升殘疾人生活質量的有力手段,殘疾人事業高質量發展離不開科技創新的支撐。省委、省政府全面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湖南重要講話和指示精神,高度重視科技助殘工作。省政府印發的《湖南省“十四五”殘疾人保障和發展規劃》,以及省殘聯八代會工作報告都對我省科技助殘工作進行具體部署。去年省殘聯八代會以后,我們就全面謀劃我省科技助殘工作,把科技助殘作為“1+7+N”殘疾人友好型省份建設體系的七大服務平臺之一,創新思路,扎實推進,目前主要取得了以下幾方面的進展和成效:一是全面開展調研。聯合省科技廳、工信廳等部門開展了全面調研,掌握了全省科技助殘企業情況和科技助殘工作現狀;二是積極籌建湖南省科技助殘促進會。整合企業、科研機構、高等院校的科技力量,搭建產學研合作平臺,推廣殘疾人服務科技應用。預計本月底全國第一個科技助殘社會團體——湖南省科技助殘促進會將正式登記掛牌。三是精心打造湖南省助殘科技產品展示基地。基地集中展示推介湖南本土以及全國乃至全球前沿助殘科技產品,滿足廣大殘疾人助行、助聽、助學、助視等方面的需求。
下一步,我們將湖南省科技助殘促進會、湖南省助殘科技產品展示基地的平臺作用,著力推動殘疾人服務領域科技創新,加強科技產品研發生產和殘疾人需求之間的良性互動,用高水平科技成果造福廣大殘疾人。
【主持人】重度困難殘疾人是最困難的殘疾人群體,全省殘聯組織開展了常態化結對幫扶重度困難殘疾人家庭工作,這項工作的出發點、重要意義是什么?目前成效如何?
【尹華凱】2023年6月,省殘聯新一屆班子上任后,第一時間就謀劃如何找準殘聯組織定位,充分發揮殘聯組織的政治屬性和橋梁紐帶作用,把最困難的群體擺在最優先的位置,用最有力的舉措解決最緊迫的問題。2023年9月起,省殘聯在全省啟動部署省市縣三級殘聯干部開展常態化結對幫扶困難重度殘疾人工作,各級殘聯班子成員帶頭結對幫扶困難重度殘疾人家庭,每人結對幫扶3—5戶,其他干部至少結對幫扶1戶,一幫5年。通過落實惠殘政策、開展助殘服務、爭取多方資源、整合愛心力量等方式,“量體裁衣式”幫助解決殘疾人在生活照料、康復輔具、教育就業、文化體育、交通出行、信息交流等方面的困難。目前全省共入戶走訪困難重度殘疾人4.2萬人次,幫扶1.55萬名重度殘疾人,解決困難和問題2.1萬個,籌集各類物資3678萬元,“上門評殘”4.8萬人次。
下一步,我們將建立健全常態化結對幫扶重度困難殘疾人家庭工作機制,把這一項工作經常化、日常化,不斷創新方式,拓展內涵,豐富成果。同時以多種形式帶動各級黨政機關和社會力量廣泛參與到幫扶活動中來,形成強大工作合力,把省委省政府的關心關懷轉化為務實舉措,把全省408萬殘疾人中最困難群體的民生底線兜準兜牢。同時也借此機會,希望為民熱線的廣大聽眾朋友奉獻愛心,積極參與到這一項非常有意義的活動中來,力所能及的為殘疾人朋友提供幫助。
【主持人】在杭州亞殘運會上,我省選手摘得16金4銀4銅,打破4項世界紀錄,創造我省參加亞殘運會的歷史最好成績。今年8月,巴黎殘奧會即將舉行,我省殘疾人運動員備戰巴黎殘奧會情況如何?下一步,殘疾人體育運動將如何發展?
【尹華凱】體育是殘疾人增強體質、康復身心、參與社會、實現自我的有效途徑。近年來,我省大力發展殘疾人體育,增強殘疾人精神力量。殘疾人競技體育穩步提升,群眾體育活動豐富,康復體育走進家庭。在2023年杭州亞殘運會上,我省選手摘得16金4銀4銅,打破4項世界紀錄,創造我省參加亞殘運會的歷史最好成績。這些成績的取得,生動展現了湖南殘疾人樂觀堅強、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深刻詮釋了堅韌不拔、敢為人先的湖湘品格,充分彰顯了殘疾人平等參與、主動融入社會的自信和從容。
第17屆夏季殘奧會將于今年8月在法國巴黎舉行。目前,我省有20名運動員(含1名領跑員)、2名教練員、2名工作人員共24人入選殘奧會國家集訓名單,備戰巴黎殘奧會田徑、游泳、射擊、盲人柔道4個大項比賽,入選人數是我省歷史上最多。目前,我省殘奧運動員都已參加國家統一集訓,湖南殘奧運動員將刻苦訓練,頑強拼搏,用最好的成績和昂揚向上的精神風貌為國爭光,為湖南添彩。
下一步,我省將持續抓好殘疾人競技體育和群眾體育工作,促進“兩個體育”協調發展。說到群眾體育,這里要向大家特別介紹我省去年首次舉辦的殘疾人云動會。殘疾人云動會是融體育和文化合于一體的交流平臺,殘疾人通過線上線下方式參加云動會,展示自我、交流心得、促進身心健康,吸引了全國29個省市區的3萬余名殘疾人報名參加。今年我們還將舉辦第二屆殘疾人云動會,希望有更多殘疾人朋友參與進來,也希望大家一起來關心支持殘疾人云動會。通過云動會的持續舉辦,促進平等、融合、共享價值觀在湖南實踐。
【主持人】目前,社會上還不同程度存在歧視殘疾人、侵害殘疾人利益的現象,我們如何有效保障殘疾人的平等權利?如何引導社會尊重、理解、關心、幫助殘疾人?
【尹華凱】尊重、理解、關心、幫助殘疾人是一個國家和社會文明的重要標志。隨著社會文明進步程度的不斷提高,歧視殘疾人、侵害殘疾人利益的現象越來越少。隨著殘疾人廣泛融入、參與社會,交往越發密切,殘疾人與其他社會成員之間發生糾紛的頻次增加,是一種正常現象,不能簡單地定性為歧視殘疾人、侵害殘疾人利益。保障殘疾人平等權利,是各級殘聯常抓常管的工作,做好這項工作,一是要全面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保障法》和我省實施辦法,以法制促良治,切實保障殘疾人各項平等權利和合法權益。二是全面推進殘疾人友好型省份建設,加大殘疾人事業宣傳,營造全社會關心關愛殘疾人的良好氛圍;三是要加強對殘疾人的教育引導,開展殘疾人尊法學法守法用法專項行動,不斷提升殘疾人的法治意識,以自強不息的精神,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投身中國式現代化建設。
【主持人】今天是第三十四次全國助殘日,今年的助殘日我省有哪些主題活動?
【尹華凱】今天是第三十四次全國助殘日。本次助殘日的主題是“科技助殘,共享美好生活”。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湖南重要講話和指示精神,宣傳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殘疾人的格外關心、格外關注,宣傳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最為友好、最為友善”的目標要求及實踐成效,營造共推殘疾人事業發展的良好社會氛圍。省殘聯聯合相關部門,認真組織了開展一系列全國助殘日主題活動,主要是舉辦“友好友善 大愛湖南”——中國殘疾人藝術團《我的夢》公益演出暨科技助殘產品展、全省殘疾人友好單元建設啟動儀式、湖南博物院手語導覽服務項目上線及捐贈儀式等。希望廣大觀眾和社會各界繼承發揚我們中華民族扶弱濟困、守望相助的優良傳統,積極參與全國助殘日活動,積極參與新時代扶殘助殘文明實踐活動,把平等對待作為最好的關愛,把促進自立作為最好的扶助,用自己的一份心、一份力,關愛幫扶殘疾人,讓廣大殘疾人同大家一同過上幸福美好的生活,持續擦亮中國式現代化湖南篇章的民生底色。
【主持人】謝謝華凱書記為我們解讀湖南省完善殘疾人社會保障制度和關愛服務體系、建設殘疾人友好型省份的暖心舉措。湖南以一省之域提出“湖南要成為對殘疾人最為友好的省份,湖南人要成為對殘疾人最為友善的一群人”,在國內尚屬首次,既釋放了湖南對殘疾人的最大善意,也體現了湖南的底氣和自覺。
最為友好、最為友善相輔相成,沒有最為友善的湖南人,湖南就不可能成為對殘疾人最為友好的省份。在這里也呼吁每一個湖南人都行動起來,參與進來,在整個三湘大地形成對殘疾人最友善的新風尚。友好友善、大愛湖南,讓我們攜手同行!本期訪談到這里就結束了,感謝大家的收聽、收看,再會!